1江苏省2014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93144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江苏省2014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江苏省2014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江苏省2014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江苏省2014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江苏省2014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2014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江苏省2014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2014高考压轴卷 语 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训诂/估量 诤言/综合征 劈叉/如丧考妣B编辑/舟楫 漏网/露马脚 灵长/热情高涨C亲昵/拘泥 捣药/倒胃口 哽咽/因噎废食D皲裂/皴裂 眼睑/杀手锏 漩涡/故弄玄虚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 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

2、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3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人口红利”。(不超过50字)(4分) 当一个国家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时,儿童人口的比例就会降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相应加速,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逐渐升高。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老年人和少儿抚养负担会比较轻,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就将出现一种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这对于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种现象就叫“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不意味

3、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4 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你针对下面两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任选其一,至少运用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教师寄语,要求既客观又委婉,带有鼓励性,让学生乐于接受,不超过80字。(5分)、某男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活泼聪明,兴趣广泛,乐于助人,在学生中很有人缘。但不是很喜欢学习,成绩比较差。、某女生,家境贫寒,勤奋刻苦,成绩非常优秀。但性格比较内向、封闭,对人较冷漠,班上同学都对她敬而远之。选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目。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

4、,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镊往来于战阵申,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 (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

5、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在晋

6、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

7、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诘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

8、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大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

9、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

10、今。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评论曰: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利于民的事却很多啊。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先生请

11、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先生出贿付其父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A. B. C. D.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

12、减免赋税。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2)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三、 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1)“杨花如雪”这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分) (3)“一日三秋,寸肠

13、千结”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沾衣欲湿杏花雨, 。 (志南绝句)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纸上得来终觉浅,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病起书怀)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最后的山美弗拉塞尔 缅因州北部的秋天,黄昏将近,天上零零落落地挂着些许浮云,一朵一朵的云影将这山区的景色装点得格外瑰丽、动人。几个取着印第安名字的少年营地就坐落在这儿。 当微风在清凉的黄昏里颤颤悠悠时,我每每站在一棵老橡树下,举目凝望,前方的灌木丛和沼泽地尽收眼底;再往前数哩,一座小山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光秃秃的山峰下是一个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