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反向混淆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930372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反向混淆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反向混淆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反向混淆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反向混淆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反向混淆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反向混淆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反向混淆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费上亿元加上古天乐和周杰伦的健康形象,百事可乐的“蓝色风暴”豪华营销 让一家中国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而后者却是“蓝色风暴”注册商标的合法权利 人谁的“蓝色风暴”?中国小企业告倒百事可乐“百事可乐公司蓝色风暴的宣传攻势越强,我这个商标的真正拥有者就 越像李鬼。”梁永华说,“大家总以为我们是在傍名牌、假冒百事可乐。”偏远山区浙江丽水市的一个啤酒小企业,让全球饮料巨头百事可乐公司栽了 个不大不小的跟头。5 月 24 日,浙江省高院二审判决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侵犯了浙江蓝 野酒业有限公司的“蓝色风暴”商标权,须进行赔偿,并在媒体上刊登声明,澄 清事实、消除影响。不得已的诉讼“我们起诉百事可乐是被

2、迫的。”6月 4 日,浙江蓝野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梁永华在杭州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2003 年,梁永华注册了“蓝色风暴”商标,许可范围涵盖可乐、矿泉水及 其他饮料。不久,他找到合作厂家,把“蓝色风暴”商标用于自己生产的啤酒上。2005年 5月,百事可乐开始耗巨资在中国大陆强势推出了同名的“蓝色风 暴”主题促销宣传活动。公开资料显示,百事公司在中国投入“蓝色风暴”系列 产品的广告耗资亿元,为此进行促销的奖品有 2 亿件,奖品总价值达 20 亿元。“百事可乐公司蓝色风暴的宣传攻势越强,我这个商标的真正拥有者就 越像李鬼。”梁永华说,“大家总以为我们是在傍名牌、假冒百事可乐。”在梁永华短暂的经

3、营时间里,这样的误会总是不断发生。“蓝色风暴”啤酒 在销售中也不断被各地工商部门认为侵犯百事可乐公司的商标权,销售一度受 阻。2005年 11 月 3 日,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因为怀疑蓝野公司的“蓝色风 暴”啤酒涉嫌冒用百事可乐标识,查封扣押了 107 箱产品。第二天,蓝野公司提 供了“蓝色风暴”商标注册证,才获解封。梁永华说,啤酒生产只是蓝色风暴系列的第一步。在百事可乐“蓝色风暴” 席卷大陆的同时,他也在酝酿一个宏大的计划,准备开发“蓝色风暴”品牌的碳 酸饮料和茶饮料系列。但是,在与一个生产厂家谈判成功后,那个厂家上网搜索了一下“蓝色风 暴”,就和梁断绝了联系。“你不是拉我一起假冒吧?”那个

4、厂家只问了他这一 句。“我只能通过诉讼来挽回声誉。”梁永华说。2005年 12 月 12 日,浙江蓝野酒业有限公司将百事公司旗下的上海百事可 乐饮料有限公司起诉至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称百事公司推出的“蓝色风暴”系 列产品侵犯了该公司的商标权,索赔 300 万元,并要求赔偿其他合理开支。蚂蚁与大象之争“这是场完全不对等的对抗,用蚂蚁撼大象形容并不为过。”浙江五联 律师事务所律师、蓝野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吴报建说。一方是注册资本 300 万、总资产仅约 1300万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另一 方则是品牌价值120 亿美元的跨国巨头(仅上海百事可乐公司年销售额就达 12 亿多元)。这样的对决,一开始就被赋

5、予了更多的想象。“所有人都怀疑我们在炒作。”吴报建说。但当初他接下这个案子时并没有 太多犹豫,两个月的调查取证后,他与蓝野公司签订了风险代理协议如果不 能胜诉,他将分文不取。从业十多年的吴报建认为,百事的侵权事实很清晰,是明显的“鸠占鹊巢”。 他感到疑惑,百事投入巨资进行营销,却没有花几分钟的时间在网络上搜索一下 “蓝色风暴”是否已被注册成商标,“这样的疏忽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他透露,梁永华在准备提起诉讼时,曾向位于上海的百事中国公司去函交涉, 但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2006 年 11 月,杭州中院一审判决蓝野公司败诉,原因有两点,百事使用的 “蓝色风暴”是标识,而非商标,且百事并没有侵权的主

6、观意图。梁永华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他们随即上诉到浙江省高院。今年 5 月 30 日,高院推翻了一审判决,认定上海百事侵权事实成立。为何两次判决会出现根本分歧?吴报建认为,这涉及对事实的不同认知。他 解释道,我国的侵权法中商标法与国际最接轨,商标是否侵权,只要客观上有可 能造成混淆,就可以认定,而混淆者是否有过失、是否主观故意在所不论。至于百事的“蓝色风暴“是标识,还是商标,则不是问题。标识是商标的上 位概念,不能并列而论,“这样的问题就好像你问我是男人还是人一样荒唐。” 吴报建说。主审此案的浙江省高院知识产权庭法官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他们 对此案的审理相当慎重。审理过程中,他们参考了国

7、内外的许多判例。“社会公众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是名牌企业不可能故意侵权小企业的商标 权,我们也认为在主观上确实不可能。但商标侵权不考虑主观上的故意,而只考 虑客观上是否符合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这位法官说,这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 素:一是百事可乐的蓝色风暴是否在形式上与蓝野公司的商标存在相似、误认的 形式问题。其次,则是在实质上是否会对消费者造成两者的混淆。而百事公司提供的经公证的 77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认为百事可乐包装上 的“蓝色风暴”标识与蓝野公司的“蓝色风暴”商标构成近似的有 21 人;认为 因百事可乐包装上的“蓝色风暴”标识,而将该产品认为是蓝野公司“蓝色风 暴”商标产品的有 10 人

8、;认为两种产品会产生混淆的有 5 人。浙江省高院的判 决据此认为,“从百事可乐公司自行提供的市场抽样调查看,已经有一定比例的 消费者对两者产品的来源产生误认”。“商标法对商标侵权的几个规定是很明确的。我们只是根据具体的案情进行 了自己的判断。我们认为在此案中,(百事可乐对蓝色风暴宣传的)这个行为 确实构成了混淆。”主审法官认为,在此类案件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百事可乐做 的宣传越多,对它的损坏就越大。商标的使用空间越小,企业发展的机会就越 少。”审判中,上海百事的律师在庭上指责吴报建是民族主义者,吴报建对此完全 不能认同,“我不是义和团。我们是在法律层面上主张权利,与民族、国家无关。

9、”在吴报建看来,胜诉的意义在于对侵权的认定,而非中国蚂蚁赢了美国大象, 更不是300 万元的赔偿。他引用孟德斯鸠的话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在民法慈爱 的眼神里,每个个人的权利就是整个王国”,他很庆幸自己遇到这个案子,“这 是规则的胜利,超脱了大小、中外、强弱的势利判断”。“有一点我向百事致以敬意在经济规模上他们是强者,但在这次诉讼 中,我没有感受到任何法律以外的干扰因素,他们没有从事任何法律以外的不规 则行为,是正派人,像个绅士。”吴报建对此印象深刻。上海百事拒绝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要求,他们感受如何不得而知。浙江高 院的判决书于5 月 30日送达,判决要求上海百事登报致歉,以及赔偿蓝野 300

10、 万元,6 月 10日是执行的期限。目前蓝野仍在静候对方履行判决义务。据悉,上海百事只是百事可乐“蓝色风暴”中国营销计划相关的 14 家企业 之一,其向法院提交的促销计划书披露,这一计划执行期为 2005年 1 月至今年 12 月。吴报建注意到,从去年开始,百事可乐的广告中已经不使用“蓝色风暴” 概念了。梁永华则说,“接下去,是否会向百事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其他 13 家企 业提起诉讼,我们还没有决定。”漫长之路“蓝色风暴” 一案终审判决,正值美国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向WTO提起 国际仲裁之时,其意义颇为微妙。“类似的案子,据我所知,在浙江至今也只有几起。”蓝色风暴案的主审法 官说,“以往更多的

11、是国内的企业在国外被诉。”这位法官披露,2005 年,浙江省高院曾做过一次浙江省企业在国外被诉 知识产权侵权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 2002年至 2004 年 6 月,国外的地方法院通过国际司法协 助途径委托浙江省高院送达诉讼法律文书的有 159 起案件,涉及被诉企业 124 家。在有详细资料记载的 52起诉讼中,因侵犯知识产权提起诉讼的 35 件,占 52起诉讼中的 68%。调查发现,诉讼主要发生在美国、法国、德国、 意大利、荷兰、英国、日 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依赖其掌握的知识产权优势,利用司法诉讼 手段构筑贸易壁垒,已成为削弱和限制国内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新策略。调查说,由于

12、缺乏精通国际贸易的法律人才、企业规模过小等原因,面对被 控侵权时,国内企业往往选择拒绝应诉。在 35起被控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中, 仅有8 起案件中的被诉企业聘请了属地国的律师出庭应诉。除了在海外对中国企业提起诉讼,外国企业在浙江起诉当地企业的也逐年增 多。2006 年浙江省一审的知识产权案件为 1200 多件,其中属外国企业诉本国企 业的,就占了6%到 7%。这只是诉讼的数字。接受采访的法官说,考虑到外国企业在中国维权,往往 更喜欢与行政部门接触。中国企业实际遭指控的数字应远超此数。知识产权对中国人一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 护走过了几百年不同,中国 1985年实施专利法,知识产权体系才开始着手建立。吴报建认为,越来越多的民企敢于起诉跨国公司,说明他们的权利意识在觉 醒,整个市场也在趋于成熟,尽管“蓝色风暴”一案的判决书如果公布,法学界 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这一案例提醒所有企业,“规则高于利益,利益只能是遵 循规则前提下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