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训练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928113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训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训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训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训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训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训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训练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5)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草地总生物量包,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M、N代表该草地退化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据此完成12题。生将比用A.*1II*日隔格卜外|点(斯耘1 .导致该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A.低温B.干旱C.强风D.盐碱2 .从M阶段草地发展成为N阶段草地,表明该草地()A.趋于退化B.趋于良好C.趋于稳定D.无法判断,据此完成3-4题。卜图示意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陆地水平自然带对应分布()C.木孜塔格峰D.珠穆朗玛峰3 .图中四

2、座山峰积雪冰川垂直高差最大的是A.友谊峰B.博格达峰4 .影响四座山峰共有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绝对局度B.相对图度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5.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该山体山麓自然带一致的B.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D.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卜图为某山体的海拔剖面图及不同坡向年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A.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控制B.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C.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D.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6 .若该山体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是()A.亚欧大陆内部C.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

3、布植被景观(如图示意)。长白山杜鹃花开每年5月从山麓开始,以每天15米的速度向高处滚动蔓延,经月余后“登上”山顶。据此完成7-8题。ft料硒MIMI加MA|必士科级7 .图中长白山垂直植被景观保存较完整的原因是(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显著开发早,人类培育大量树种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纬度跨度大,自然带类型丰富A.B.C.D.8 .影响长白山杜鸦花开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地形B.热量C.光照D.降水卜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9 .该山麓的荒漠属于()A.热带荒漠B.温带荒漠10 .该地可能位于()A.利比亚南部B.智利北部C.高原荒漠C.哈萨克斯坦东部D.极

4、地荒漠D.澳大利亚西部卜图示意某大棚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1112题。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Hu-1IH,1IIllgf(VJ11 .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及时深耕土壤采用滴灌技术适量掺沙改造增施有机肥料A.B.C.D.12 .该地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气候是控制某一植被类型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据此完成13-14题。13 .该流域在图示海

5、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一直减少B.一直增加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14 .与3300米处比较,影响3180米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气温C.降水D.风力卜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与海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15 .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阔混交林16 .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甲地向乙地()A.成土母质粒度变大B.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C.植被类型趋于丰富D.物质迁移的速度加快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天山山

6、地冰川广泛发育,上万条面积大小不一的冰川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下面两图为近50年来天山不同海拔及不同面积的冰川的变化统计。据图,归纳天山冰川变化的总体特征。(2)简析天山冰川出现退缩的气候背景。(3)推测天山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苔原带的21402220米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鲜地衣为主,草木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材料二:在全球气侯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处的

7、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苔原带植被与土壤间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并说明判断依据。(1)判断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2)说明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A;2.B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点与植物由题干中信息,此地位于三江源地区,而三江源地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

8、广布,湿地众多,被誉为“中华水塔”,其显著特点是冷湿而非大风、干旱与盐碱,A正确。2.本题考查地理数据获取与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依据“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这一关键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到活根生物量比例提高了,进而可以得出该草地趋于良好这一结论,B正确。答案:3.D;4.C解析:3.雪线高度为终年积雪冰川的下限,峰顶为终年积雪冰川的上限。读图,并计算可知,珠穆朗玛峰的积雪冰川垂直高差最大,D正确。4.图可知,四座山峰共有自然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分布高度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故主导因素为纬度位置,C正确。答案:5.D;6.A解析:5.年降水量变化最大处,年降水量曲线斜率的绝

9、对值最大,因此该山体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为山体南坡约1200米至山顶处,D正确。读图可知,该山体南坡降水量较北坡多,为迎风坡。北半球信风带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而该山体迎风坡为南坡,故该山体不可能位于北半球信风带内,A错误。从剖面图上看,该山体南坡比北坡平缓,故从南侧登山比北侧容易,B错误。年降水量最大值不是在山顶,而是在海拔约1200米处,从海拔约1200米处至山顶,降水量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C错误。6.根据年降水量变化可以得知,该山体山麓地带植被为荒漠,与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一致,A正确。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植被为热带草原,B错误。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植被均为热带雨

10、林,C、D错误。故选A。答案:7.C;8.A解析:7.该山地相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显著,自然带类型丰富,正确。该山地位置偏远、坡度陡峻,人迹罕至,人类开发较晚,错误;该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且距日本海较近,降水丰富,正确。因为图中显示的是长白山某坡垂直植被景观,不能体现纬度地带分异特征错误。故选Co8.随海拔升高,杜鹃花开时间逐渐变晚,故造成开花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所以其直接原因是热量,但根本原因是海拔的不同,故选Ao答案:9.B;10.C解析:9.读图可知,在基带以上分布着温带草原,故该山麓的荒漠属于温带荒漠,B正确。10.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

11、C正确。利比亚南部、智利北部、澳大利亚西部分布着热带荒漠,A、BD错误。答案:11.B;12.C解析:11.针对土壤有机质减少,可以增施有机肥;表层土壤酸化明显,中层、深层土壤仍维持弱酿性状态,为减缓土壤酸化导致的土壤退化,可以通过深耕土壤的措施来中和表层土壤的酸度。因此正确。该大棚内土壤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干旱缺水,因此不需要改进灌溉技术;适量掺沙改造是改善土壤质地黏重的措施。因此错误。12.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是荒漠土;pH总体大于7,呈弱碱性,而南方土壤多呈酸性,北方土壤多呈碱性。综合以上分析该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答案:13.D;14.C解析:13.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根据

12、示意图判断3180m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3300m少,而3300m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3400m的多,因此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先增后减。故选Do14.题考查影响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原因。3180米处比3300米处地上生物量少,说明该地水热条件比3300米处差,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3180米处气温比3300米处高,热量条件好,地上生物被应较大,B错。光照条件和风力对地上生物量影响不大,A、D错。而地上生物量少的原因极可能为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差,C对。答案:15.B;16.B解析:15.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甲地海拔低,位于福建武夷山山麓地带

13、,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针阔混交林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B项正确。16 .本题考查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在高温多雨的环境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含量低。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甲地向乙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土壤肥力增大;成土母质粒度不影响有机质含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趋于简单;热量条件减弱,物质迁移的速度减慢。故B项正确。17 .答案:(1)总体呈退缩趋势;冰川的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000米以下最明显);冰JI的退缩速率与冰JI面积呈负相关。(2)(在全球气候变

14、暖背景下,)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率降低,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3)气温变化趋势:上升。原因: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冰川退缩对山区升温过程具有“增强”效应。);解析:(1)由图可知,冰川的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000米以下最明显);由图B可知冰川的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总体来看冰川面积呈退缩趋势。(2)冰川退缩的大背景为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鬲虹M度加快;气温升高使得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率降低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18 .答案:(1)较低海拔、陡坡处。依据:草本植物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高坡度处,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2)土层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于着生和定植。(3)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灌木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