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927182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学校家庭 社会雪野镇中心中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制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机制:1.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1)学校教育方面由校长为首,政教处主任、班主任代表、共青团负责人共同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引,积极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2)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

2、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教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队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构成。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年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故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发明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她两方面的工作。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互相访问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状况,全面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本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作法有:校

3、级进行的研究性家庭访问。这种访问,面不一定宽,可以重点进行某些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学生状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理解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善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根据。常规性访问。这是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商求教育方略,明确教育目的,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商求教育方略、明确教育目的、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体现、理解学生在校的状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2)

4、通讯联系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MAL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的途径。这种途径可以弥补因学生多或学生家庭距校路程较远而带来的不便。互相访问、面商也可由学校将某些问题告知家长,或就某些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讯联系是中小学与家长联系用得较多的途径。(3)召开家长座谈会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重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涉及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用班级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的类型不同,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各异。全校性的家长座谈会一般由学校领导向家长报告学校状况以及学校下步工作打算和但愿家长配合的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年级家长

5、座谈会由分管年级工作的校领导和年级负责教师主持召开,年级内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目的在于通报全年级学生的共同状况,以及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共同规定,并征求家长对年级工作的意见。这种座谈会多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目的在于向家长通报近期内班内状况及学生体现,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同家长共同研究措施。还可以召开部分家长参与的座谈会,目的在于商量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如特长学生的教育、后进学生的教育等问题。(4)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

6、是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限度,提高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不仅有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并且有助于争取家长更多方面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委员会的构成状况关系到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足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固然成员是校长、热心学校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教育子女有效且有一定威信的家长。家长委员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召集、定期召开,研究学校、家庭如何配合教育学生的问题。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向家长转达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规定,以指引家庭教育。同步还要反映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规定,以及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等,以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5)开办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

7、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足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政教处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授课或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当。家长学校的特点是可以从理论上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从措施上给家长以指引,从而通过提高家长素质达到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目的,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本。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积极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种非常重要的

8、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各单位、团队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教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筹划和目迈进行的重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协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运用自身的优势合适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与社区联系途径是广

9、泛的,概括起来重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社区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多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3)建立校外成长共同体。“校外成长共同体”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和活动目的,科学安排活动时间,并灵活选择如下活动方式。 1、智育发展类:涉及学习措施交流、学习习惯培养、预习活动、复习活动、亲子共读活动等; 、德育教育类:涉及文明礼仪宣传、感恩父母日行一孝、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子互动辨识媒体等; 3、文体娱乐类:涉及球类、武术、游戏、棋艺、歌咏、灯谜、家庭才艺展示等活动; 4、技能培训类:涉及科技、手工、乐器、书画等项目,可融合陶艺、编织、木偶、剪纸、民乐、戏曲等民间手工艺及老式文化活动。 5、综合实践类:涉及走近厂矿公司、走进福利院敬老院、社区清洁卫生、植绿护绿、家庭营养与健康、亲子励志远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