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市伊区二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92683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伊市伊区二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伊市伊区二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伊市伊区二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伊市伊区二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伊市伊区二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伊市伊区二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伊市伊区二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春区二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1.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A.单一指标 B.自然指标 C.综合指标 D.人文指标2江南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通讯和交通不畅的情况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迅速了解到了十几个堰塞湖的信息,该信息主要来自于AGIS技术 BGPS技术 C数字地球 DRS技术阶段 阶段欧美香港、台湾地区中国大陆、越

2、南等地图1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45题:图14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5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图例井沙地草地甲井沙地草地井乙井沙地草地水井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6-7题: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7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 深居内陆,地形阻挡C.

3、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 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2004年)”,完成89题。8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A B C D9关于、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叙述正确是A干旱或高寒区,所以第一产业比重小B自然条件优越,所以第一产业比重最大C交通便利,生产力水平高,二、三产业比重大 / D沿海区位,交通便利,历史基础好,二、三产业比重大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对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影响示意图,回答1012题。10、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原因可能是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

4、力缺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A BC D111985年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工业稳步增长12近年来,本地区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A B C D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差异显著,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有很大不同。回答131

5、4题。13关于北方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润地区广,水资源丰富 B.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布C.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主 D.农作物生长期短于南方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B.北方地区有色金属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C.南方环境污染、洪涝灾害、地形破碎是其发展的限制因素D. 南方开放较早,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15. 川气东送工程于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市,东至上海,是中国天然气基干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气东送对于输出地的有利影响是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增加就业机会;技术密集型工业迅速崛起A. B. C. D. 读中

6、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计表,回答1617题。2000年2010年总人口18亿20亿GDP1.7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外贸1.3万亿美元不详16.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潜力的是 资源优势 市场优势 交通优势 科技优势A B CD17.下列工业类型中最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原料指向型工业 市场指向型工业 动力指向型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技术指向型工业A B CD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地的地形农业用地结构图,回答1819题。18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与此相关的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过度养殖19.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沙尘暴洪涝灾害A

7、. B. C. D.鲁尔区经过一个世纪的繁荣后,于20世纪50年代走向衰落,又经过近三十年的整治,重新焕发生机。据此回答2022题。20.关于鲁尔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和网密布,水源充足C.土壤肥沃,黑土遍D.地热资源丰富21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基础是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优越的地理位置C丰富的煤炭资D丰富的石油资源2220世纪50年代以来煤炭作为能源,其需求量呈减少趋势的原因是 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利用 世界炼钢技术提高,耗煤量减少炼钢的耗煤量逐年增加 煤炭资源逐渐枯竭A B C D下表是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324题:50年代

8、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23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大量沙化地区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24为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B在干旱地区利用一切土地发展有牧业,进一步扩大放牧规模C退耕还牧,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D禁止干旱地区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生态环境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2526题。25.关于该国工业

9、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 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D.阶段,工业化抑制了城市化26.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A.资金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资源密集型工业 D.第三产业27. 我国三江平原有大量沼泽分布的原因是: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地处高纬,气候寒冷,蒸发微弱全年降水丰富,雨季时间长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A. B. C. D.28目前,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沼泽,主要原因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D煤、石油等矿

10、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2008年11月6日报道,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千万农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据此回答2930题。29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A钢铁、机械、石化B.制糖、水果罐头C宇航、卫星、飞机D.服装、制鞋、玩具30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提高自我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扩大产品的出口量A B C D二、综合题(40分)31.读“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图中A、B分别代表我国两大能源输送工程,其中B是 工程,A线路终点是 . (2)B

11、2主要是将三峡地区的 (能源名称)输往沪宁杭地区;(3)B工程对能源的输入地的积极意义是 ;对能源的输出地的积极意义是 。32、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回答:(9分)(1)该区工业布局的格局属“ ”型。按工业产品用途和性质,主要属于 工业。(2)该区成为世界著名工业区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3)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A、印度 B、中国 C、韩国 D、日本(4)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莱茵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5)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为解决这一问题,正在进行 工程。(6

12、)该工业区煤炭工业衰落,主要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后 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33读美国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图示农业带中,为 带。(2)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可以反映出美国的农业特点A、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B、农业生产一体化 C、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D、农业生产集约化(3)为_ _带, 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是 。(4)请说明该国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2分)(5)农业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3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图一反映“珠三角”地区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B区这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 图二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1999年的产业结构图,广东省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于图中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