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92424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摘要:文章浅析了如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1 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目前,全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依然是市、县、乡三级推广机构 并存的体系模式,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间为业务指导关系。历经 数次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存在形式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目前,全市有市级推广机构三个(农技、土壤、植保,本调 查不包括市土壤肥料站、市植保植检站)、县(市)区级农业技术 推广机构12 个(其中农技站10个,植保站2 个)、乡级推广机构 116 个(包括街道办事处有独立农业站的)。在 13 个县(市)区级 站中五个城区站

2、与其行政主管部门合属办公,承担部分主管部门的 行政工作和辖区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个别站只有1-2 名人员抓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大多数时间协助主管部门抓中心工作。在全市 116 个农业乡镇中,都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其中,双阳区所属八 个基层站历经几次变革之后,原农业站和农机站合并,成立了农业农机)站。2 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机制创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职能不清楚。县(市、区)级农技推广机构既要承担公 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要承担行政执法性管理职能,极个别的还做经营性活动。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同时又要完成主管部门 交办的行政工作。实际用于谋划农技推广工作的精力十分有限。问题二:体制不理

3、顺。在全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人财物三权” 归属县级农业管理部门的有之,归属乡(镇)党委政府管理的也有 之,县、乡双重管理的也部分存在。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受当地政府制约,抓政府中心工作的大有人在。问题三:机制不灵活。大多数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由于公益性与经 营性职能不清,很难实施以岗定责、绩效考评挂钩进行管理。目前 一些单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拿着纳税人的薪水而不谋事的人(只 拿工资不上班),这属于体制问题,除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具 体推广机构无力解决。问题四: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市县、乡两级农技推广 人员中,非专业技术人员占17.53%。大部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四化”现

4、象普遍存在。即:人员老龄化、知识退化、职能弱化、 思维僵化。自从国家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以来,大多是政 策性分配的军转人员。几乎没有正规学专业的大学生到基层农业站 工作。因此就形成了青黄不接、人员老化的现象。问题五:保障不力。全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四费”即:人员、 业务、仪器设备、专项四项经费,除了人员经费有保证外(人员工 资给的也不全,各地不一样),其他根本没有保证。全市116 个基 层农业站几乎都没有基本的培训、示范场所。3 加快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对策与建议:随着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全省农业科技政策的落实,农技推广事 业面临着良好的新的发展机遇。搞好推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必

5、须 创新体制、机制。在创新中寻找对策。3.1 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应采取的创新对策3.1.1 创新推广观念 彻底从单纯的“技术为本”向“以人为本” 农技推广理念转变;从政府主导型向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并存的 农技推广模式转变;从以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技推广向为 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提供科学有效的综合服务方向转变。3.1.2 创新推广体制 要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出 发,通过改革与创新,构建一个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农村合 作经济组织为基础,联合农业科研、农业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 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3.1.3 创新运行机制 要逐步探索建立对农业技术推

6、广机构农技 队伍人员的考评制度,推行绩效挂钩、重奖实绩突出机构和人员的 管理方法。以确保在岗人员的应得利益,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 热情,要严格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实行招聘制、职称评聘制,农 技人员要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解决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的问题, 要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的生机与活力。3.1.4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强化农技服务终端 推行基层农技 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形成农技人员指导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一论文发衷专家一中国学木期刊网动一般农户的技术推广新模式。明确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职责,强化 推广人员的责任意识。3.2 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的主要建

7、议3.2.1 进一步完善推广体系,充实基层推广组织,加强终端服务, 解决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我市三级农业 技术推广机构中,存在问题最多,力量最薄弱的是基层农业技术推 广单位。3.2.2 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积极发挥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 在目前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人还在队未散的情况下,一要稳定队伍, 留住人才并要逐渐充实队伍。二要逐步改变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 的年龄结构。三要把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 来,专门从事科技推广工作。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机构的办公场所的业务经费问题。五是创造条件,通过进 修、培训等措施改善基层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

8、3.2.3 积极建议政府依法制订相关政策,全面进行改革,彻底改 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现状积极借鉴本地和外地经验,首先要明确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公益 性职能,严格区分推广和经营。其次要科学设置基层推广机构。三是要改革推广系统用人机制,建立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竞争流动机 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四是创新考评机制,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五是切实保证履行公益性职一论文发衷专家一中国学木期刊网能的经费供给,落实人员工资和业务经费,确保其正常履行公益性 职能。六是切实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得到不断更新,业务能力显著提高,提高农业科技队伍 素质。3.2.4 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农民需求获取机制得到高效畅通一是完善各地农技信息网,以满足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二是完善 农技服务热线,建立建全信息咨询平台。 三是建立与企业、农民 合作组织的联席交流制度。为带动主导产业发展服务。四是开展送 科技下乡入户活动。及时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和农业生产中遇到的 各种问题;3.2.5 加大基层基础投入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基层队伍建设和 设施建设,促进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结合农技改革与建设项目、 体系能力建设和粮食增产能力建设项目,要确实加强乡镇农技站基 础设施性投入,稳定乡镇农业技术队伍,逐步完善村级农业专业合 作组织和农业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