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原理考试复习提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9198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聚态物理原理考试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凝聚态物理原理考试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凝聚态物理原理考试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凝聚态物理原理考试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凝聚态物理原理考试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聚态物理原理考试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聚态物理原理考试复习提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库伦阻塞效应2、 巨磁阻效应3、 幻数4、 近藤效应5、 磁杂质的成因6、 莫特绝缘体7、 迁移率边8、 Adson定域化模型9、 弹性平均自由程、样品尺寸与无序参考度之间的关系,样品尺寸的特征10、 RKKY相互作用、超交换相互作用、双交换相互作用11、 福林德尔震荡12、 金属界面能的成因13、 半导体的表面态(描述并解释)14、 近自由电子模型、紧束缚电子模型第二部分1. 看图说话P149图。对于单个方阱的分裂能级,如E1来说,能量与势阱宽度平方成反比,所以图线随着势阱宽度的增加是呈下降的趋势。当势垒宽度很小时,波函数的密度很大,相邻阱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很强,原来在各势阱中分立的能级将

2、扩展成能带,体现了超晶格结构的特点,而能带的宽度随着势阱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纵向上,随着能量的增高,相邻势井中的波函数耦合增加,所以能带展开的更快。2. 什么叫表面态?什么叫杂质电子附近的局域态?电子定域在表面的窄区域内,当波矢k取复数时,电子的波函数存在指数衰减或指数震荡衰减的表面态,它的存在导致表面能级的产生。具有严格周期性格点排列的晶体,电子运动是公有化的,其Bloch波函数扩展在整个晶体中,这种态被称为扩展态。如果存在随机的无序杂质,晶格的周期性被破坏,此时电子波函数不再扩展在整个晶体中,而是局域在杂质周围,在空间中按指数形式衰减,这种态称为局域态。第三部分1. 定域化概念:粒子从出发

3、点出发,随着时间无穷大时,其在出发点附近的概率不为零,我们说该粒子是定域化的。其定义三个长度,。为粒子波长,为弹性平均自由程(值越小,表征无序度越强),为样品尺寸:(1) 当时,此时为得波的传播情形。(2) 当时,此时为弱定域化;(3) 当时,此时为强定域化。2. 产生Anderson局域化条件:由Anderson模型可知,W为随机能量分布的的宽度,B为紧束缚能带宽度。定义,为离域化与定域化转变条件。当时,其在带中心出现定域化。3. 扩展态和布洛赫态的异同:布洛赫态是指近自由电子感受到周期势场后其具有的电子态,该态为扩展态,反应了晶场中共有化电子的非束缚的运动。扩展态则是与定域态相对应,电子在

4、势场中扩散(该势场可能为无规律的),当无规律势场不够强时,无法满足电子波函数定域化条件,电子仍能传播,此时也可称为扩展态。扩展态是指电子扩散在t趋于无穷的情况下,电子回到起始点范围为0的运动状态。布洛赫态是扩展态的一种,扩展态不一定都是布洛赫态。布洛赫态是电子在等价格点出现概率相同的扩展态,无序系统中扩展态波函数可以趋于无限,电子出现概率涨落很大。4. Anderson模型:电子在无规势场中扩散,Anderson假定其无规表现在每个格点的电子能级从能量宽度为W的分布中随机选取,我们可以理解,此时W越大,其每个能量出现的概率越小,系统越无序。我们考虑两个极端情况:1)当W等于0时,所有格点的能量

5、为定值,而没有随机分布,此时系统不存在无序,此时根据紧束缚近似可知,能带宽度为B(其与格点间耦合有关,耦合作用越强,宽度越大)。2)当每个原子彼此远离,使得每格点间耦合作用为0,每个格点为孤立,此时B=0。这时代表了一个超级无序系统。可见无序与有序的竞争体现在B和W宽度上,定义为判据,当时,能带中心出现定域化,当时为离域化。5. Mott迁移率边:图9.3.3,可知根据Anderson模型,Mott提出:当能带宽度B大于无序能量W时,此时会出现迁移率边。由于带尾的态密度较小,分布较为稀疏,导致了耦合强度不是很好,因此定域化容易出现在带尾。随着W的不断增大时,迁移率边向带中心移动。故当时,费米面

6、出现在扩展态,材料表现为导体;当改变费米面(通过掺杂),或时,此时材料表现为绝缘体。6. Hopping conductive(跳跃电导)考虑一个无序较多的系统,此时电子被定域在不同的格点上,而无法实现格点间的跳跃。此时如果考虑电子间存在热运动,声子将能量传给电子,电子可以实现从一个格点的定域态跳跃到另一个格点的定域态。可知,跳跃概率为距离a和能量宽度W/KT两种机制的竞争。一个局域电子零温时不提供直流电导,在有限温区,电子可以被激发至一个空的定域态,一个外场将产生一个沿电场方向的电流运动,这被称作跳跃电导。这意味着一个电子借助于声子进行量子遂穿过程,从一个定域态跳到另一个定域态。第四部分1.

7、 什么是Mott转变?什么是Mott绝缘体?Mott 转变:从能带理论紧束缚近似,可知原子间距降低时,由于相邻原子波函数交叠增加,能带宽度B也增加,另一方面,电子导电性要求电子从一个原子跳到另一个原子,发生同一格座轨道上的双占据,需要增加能量U,Mott转变发生在B=U时,UB绝缘态,UU,称为Mott-Hubbard(MH)绝缘体;U,称为电荷转移(CT)型绝缘体。P395图13.1.12的左图就是MH型,右图就是CT型。掺杂由电子掺杂和空穴掺杂两种。对于MH和CT两类绝缘体,电子掺杂的情况非常相似,即将电子放入上半个Hubbard子带。但对于CT绝缘体,空穴掺杂和电子掺杂有非常显著的差别,

8、大多数高温超导体都是空穴掺杂的,只有极少部分是电子掺杂的。4. 解释P401页相图13.2.6.上图显示,无掺杂时,铜氧化物是反铁磁绝缘体,在一定的掺杂程度(x=0.02),反铁磁长程序被破坏,而出现具有金属导电性的二维反铁磁序;在x0.05时,出现超导;在x=0.020.05时,一般来说,是自旋玻璃态。在最佳掺杂x=0.16,超导转变温度Tc最高。欠掺杂时(xTk,d轨道自旋基本自由,对磁化率贡献为Curie型。传导电子的散射分为两类,正常的势散射和自旋翻转散射。随着温度降低,自旋翻转散射增加,围绕磁性原子的传导电子的自旋将反平行极化,从而屏蔽磁性原子的磁矩,并形成一个近藤单态,表现非磁性,

9、其他传导电子受到单态强势场的散射。第五部分5.1 结合P453图14.4.7解释库伦阻塞效应。Coulomb阻塞:在量子点的研究中,不但电子的波动性是关键,而且以e为单位的电荷的分立性也具有重要性。纳米结构的电容C可能会非常小,以至于给量子点增加一个电子的荷电能e2/2C会超过其热运动能,一个大的电荷可以阻止纳米结构增加或移走甚至是一个电子,这就是量子输运过程中隧穿的Coulomb阻塞效应。随着栅极电压Vg的改变,电导G形成了一系列周期分布的峰,每个峰表明由于Coulomb阻塞效应而引起量子点中增减了一个电子。其中左边的峰比右边的峰少一个电子。因此可以从电导的振荡周期推出量子点的电容。5.2

10、结合P456图14.4.9说明磁矩产生的条件。结合P456页两图解释关于半导体量子点的基本概念磁矩产生的条件:量子点中电子的数目为N,当N是奇数时,量子点有1/2的局域磁矩,而当N为偶数时,五磁矩,即总自旋为0。仅当量子点有磁矩时才会有近藤效应,对于一个适当的(介于E和E+U之间)栅极电压V,一级隧穿被阻塞。由于第二个电子的能量超过引线中电子的费米能,电子不能隧穿到量子点。同样,量子点里的电子由于E小于引线上的费米能,因而也不能跑掉,这是Coulomb阻塞效应。然而,在于高阶过程中,中间态在短时间内可以消耗能量U。连续的自旋反转过程有效的屏蔽了量子点的自旋,形成一个自旋单态。这种关联增强了量子点中的近藤效应,引线中电子的态密度在费米能级处会出现尖峰,当加一个偏压,态密度的近藤峰会分裂为两个,分别钉扎在两边的化学势上。5.3 结合P429图14.2.4和P436图14.2.13解释磁性多层膜的巨磁电阻效应。(a) 图,对于自旋向上的电子右侧为高势垒左侧为低势垒,因此自旋向上的电子不容易到达右侧。对于自旋向下的电子右侧为低势垒左侧为高势垒,因此自旋向下的电子不容易到达左侧。(b) 图,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