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一模卷【文言文(二)】部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91956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中一模卷【文言文(二)】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2年高中一模卷【文言文(二)】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2年高中一模卷【文言文(二)】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2年高中一模卷【文言文(二)】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2年高中一模卷【文言文(二)】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中一模卷【文言文(二)】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中一模卷【文言文(二)】部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2年高中一模卷【文言文(二)】部分【奉贤区一模】(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醒心亭记 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 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 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作乐,

2、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22第段交代了醒心亭的 和 。(2分)23简析第段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2分)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

3、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乐”贯穿全篇。B第段结尾句作者写了两个“善”。第一个“善”是说这个亭子建得好,可让游人在山水美景中乐而忘归;第二个“善”是说亭的名字取得好,“醒心”二字合乎造亭的初衷。C欧阳修的“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正是“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D曾巩由写山水之乐,而论及“公之贤难遇”,一方面表现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仍然忧国忧民,另一方面,也说明得意门生曾巩对恩师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很清楚。25第段“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中欧阳修所寄之“意”具体指什么?(3分)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答案22地理位置;得名原因。(2分)23

4、表现醒心亭四周环境的优美,借景抒情,凸显了欧阳修及友人在山水间的乐趣。(2分)24C(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2分)25欧阳公寄意于醒心亭者,是更远大宏阔的政治抱负:“吾君优游而无不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天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背得其宜”。(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26(1)交代醒心亭命名的由来。(2)赞颂欧阳修忧国忧民的儒家仁政理想,以醒世人。(3)表达对欧阳修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4)含蓄地抨击当权者,并藉此安慰处于逆境中的欧阳修。(4分)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

5、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 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 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 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

6、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

7、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嘉定区一模】(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荷塘诗集序 姚鼐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忠义之气,高亮之节,道德之养,经济天下之才,舍而仅谓之一诗人耳,此数君子岂所甘哉?志在于为诗人而已,为之虽工,其诗则卑且小矣。余执此以衡古人之诗之高下,亦以论今天下之为诗者。使天下终无曹子建、陶渊明、李、杜、韩、苏、黄之徒则已,苟有之,告以吾说,其必不吾非也。适来江宁,识泾阳张君。君以累世同居义门之子,负刚

8、劲之气,兼治烦之才,虽为一令,廿余年屡经踬起,而志不可抑,今世奇士也。而耽于诗,政事道途之闲,不辍于咏。出其诗示余,余以为君之诗,君之为人也。取君诗与比之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之美,则固有不迨者,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若是者,千载中数人而已。其余不能无偏: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质焉。就二者而择之,愚诚短于识,以为所尚者盖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为人之重于为诗者,其诗重矣。张君殆其伦欤!【注】张君:张五典,字叙百,号荷塘,荷塘诗集的作者。义门:仁义之门。封建社会特指以孝义

9、著称,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治烦:指治理政事。22.从全文看,作者强调对创作的重要作用。(2分)23.第段画线句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是_(2分)24.对“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但诗清雅逸人,显现出胸中高洁、光明的情操,而且没有世人庸俗、高傲的情志,这一点和古人接近,而且比当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 B.但诗清雅逸人,显现出胸中高洁、光明的情操,而且没有世人庸俗、高傲的情志,这一点和古人接近,但和当今一般人相比离得很远。 C.但诗清雅逸人,展现了胸中高尚、坚贞的节操,没有世人圆滑、阿谀的情态,这一点

10、和古人接近,而比当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 D.但诗清雅逸人,展现了胸中高尚、坚贞的节操,没有世人圆滑、阿谀的情态,这一点和古人接近,却和当今一般人相比离得很远。25.第、段都提到“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作用有何不同?(3分)26.作者认为“惟能知为人之重于为诗者,其诗重矣”。请联系学过的课文(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均可),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4分)答案六、(13分)22(2分)道德修养(人格情操等,答“为人”不给分) 23(2分)加强语气,突出子建等人的道德、才能之高,(1分)强调为人对于为诗的重要(1分)。 24(2分)C 25(3分)第段,说明这些人会和作者带有一样的观点:即仅

11、想写好诗,诗歌就难免肤浅。第段,是将张五典的诗歌与这些人的诗歌作比较,突出张诗歌中体现的情操。(答对一点给2分,给满为止)26(4分)只有知道了做人比作诗重要的人,他的诗才会有分量。(1分)举例如为白莽作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梦游天姥吟留别等(1分),分析(1分)。(不同意作者观点,认为为人与诗歌价值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举例恰当、理由充足也给满分)【虹口区一模】(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争臣论(韩愈) (1)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

12、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2)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土,固如是乎哉

13、?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注】争臣,也叫谏官,唐代谏官有左右拾遗、左右补阙、左右谏议大夫。阳城与作者同朝为官。22、选文中作者主要针对问者“ ”的评价作了旗帜鲜明的回答。(2分)23、在作者看来,阳城在位五年的表现可用 来概括。(2分)24、作者援引孔

14、子行为和言论的目的是什么?(3分)25、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2分)A、如果为钱而做官又怕进谏得罪人,那就应该去守关或打更。B、身为言官无以言及政,可见阳城不顾百姓疾苦、朝政得失。C、有人认为阳城是“有道之士”,而韩愈力辩,深不以为然。D、该说话却不说和不尽心进谏却不离开,没有一种可以容忍。26、在师说和本选段中,韩愈都表现出了敢于力排众议的一面,试联系两文分别说明。(3分)答案(六)22.“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或“可以为有道之士”)23旷职,旷官24孔子即使身居卑位且贫困也从不旷其职。意在让阳城自我对照,反省并改正尸位素餐的过错。25.B错

15、。选文并未言阳城不关心百姓疾苦。26.师说中,别人都不愿、不肯、不理解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作者却不畏人讥,主动“好为人师”。本选段中,众人都赞扬阳城是有道之士,作者却认为阳城怠忽职守、不负责任,并撰文点名批评。(3分)27.略【宝山区一模】(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一26题。(12分)洪汝含鼓山游记序(明)曹学侄作文游山记最难。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1,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 记游如作画,画家必须摹古,间复出己意着色生采,自然飞动。及乎对镜盘礴,往往难之。乃以为画不必似,盖远近位置,木石向背,逼真则碍理,两为入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