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毕业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91931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毕业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工程测量毕业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工程测量毕业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工程测量毕业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工程测量毕业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毕业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毕业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 昌 工 程 学 院 09 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水利与生态 系(院) 工程测量技术 专业 题 目 变形观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学 生 姓 名 张波 班 级 09工程测量(1)班 学 号 2009012463 指 导 教 师 孙群 日 期 2012 年 6 月 日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教 务 处 订 制变形观测过程及数据处理Deformation observation andData processing总计 毕业设计(论文) 24 页 表 格 7 个 插 图 8 幅摘要 建筑物从基础施工到竣工验收及其运营使用过程中,由于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位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以及建

2、筑物本身的荷重、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影响,往往产生不同形式的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必须对他们进行变形观测。对某房屋建筑物及其基坑的变形观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关键词: 建筑物 变形观测精度 观测精度 观测方法 实施过程AbstractBuilding from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o completion acceptance and its operation in use process, because the foundation of

3、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geology, the water level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geological, soil, air temperature and building itself under, structure of the factors such as change influence, often produce different forms of deformation. If deformation above a certain threshold, it will affect

4、the normal use of buildings, even endanger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Therefor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eriod, must to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A house of building and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processing a

5、nd analysis. Keyword: Building;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accuracy; Observation accuracy ; Observation method ;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 论.1 第二章 工程概论.2第三章 建筑沉降变形的监测方法与技术.33.1水准基点的布设式.33.2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设置方法.33.3观测方法.43.4沉降观测点计算方法和精度.7第四章 资料分析.10第五章 工程结论及数据处理16 结束语.22参考文献.23致谢.24 第一章 绪 论

6、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各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筑物变形观测在大型、特大型的工程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监测与保障的作用,愈来愈多的受到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等各方面的重视。尤其是沉降变形监测应用的更为广泛,在城市建设中大型的高层建筑、大跨度的工商业建筑、大面积的地下工程、大型连体工程、单体高层等都需要进行沉降变形观测。通过监测了解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速率,防止建筑物由于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速率较快而造成的损害,为高层建筑施工起到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第二章 工程概述新乡金龙花园位于新飞大道(东干道)与南二环交叉口的东北角,北邻开发区东台头,东临丰华街,南邻南二环,地理位置优越,环

7、境怡人,交通非常便利。金龙花园分别为中高层住宅区和别墅区,中高层住宅为15-28层不等的复式楼,其中28层1栋、24层3栋、22层2栋、18层8栋、15层2栋。本次监测为首期建设中的9栋复式中高层楼房,楼房编号分别为1#-9#,即1#楼28层,楼高89.1米;2#-3#均为24层,楼高76.4米;5#-6#楼均为22层,楼高70.07米;7#-9#楼均为18层,楼高57.3米,总建筑面积为122418.64米2。最高层建筑物为1#楼89.1米,本次沉降监测建筑群平面分布见附图1。金龙花园已经建成了,能够容纳4000多人居住,住宅区内有会议室、幼儿园、人工湖等设施,非常适合人群居住。金龙花园周边

8、没有高大的建筑物。该建筑群全部采用剪力墙结构(非框架),设有地下室的基础下挖7米,没有地下室的基础下挖5米。三、建筑沉降变形的监测方法与技术1、水准基点的布设根据现场工地条件,决定在该测区布置7个水准控制点,布设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几下方面:a.满足规范要求。b.远离变形区域,避免因施工降水、振动等因素而引起的地面沉降。c.基础要牢固可靠,避免自身沉降或车辆行人碰动而造成基点损坏或精度下降。d.与监测点联测方便,点与点之间要分布合理,兼顾现在着眼未来。控制点编号为 BM1-BM7,其中BM1、BM2、BM5、BM6布置在东干道东侧的路沿外便道上,BM7布置在南二环的路北沿便道上,BM3、BM4布置

9、在测区临时水泥路的路南边,7个水准控制点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与工区内的水准高程相联测,高程采用近似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水准点具体位置见图1。其中BM2、BM5为主基点,BM3、 BM4为工作基点,BM1、BM6、 BM7为检核基点。布设方法是挖一深约1米见方的坑,然后用混凝土浇铸,上部作一测量标志。具体尺寸见下图。2、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设置方法监测点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珠海科研设计院设计位置,由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完成布设。9栋楼一共布设了80个沉降变形监测点。其中1#楼8个点,点名为1-1、1-2、1-7 1-8,2#-9#楼分别布设了8个沉降监测点:点名分别为2-1、2-29-

10、8、9-9(其中2#-9#楼每栋楼的5号和10号点为空号)。监测点设置方法为:把沉降标志焊接到建筑物的钢筋上,然后和混凝土墙一起浇铸,保证沉降点和整个建筑物融为一体。沉降点的结构见附图2,其中1#-2#楼沉降点的设置方法见图2的B图方法,3#-9#楼沉降点的设置方法见图2的A图方法。3、观测方法(1)水准基点的观测水准控制点在布设好以后,经过半个月的沉降和稳定期,于2004年6月23日按照建筑变形测量一级的顺序和方法进行了首次的往返观测,其观测顺序和方法为:a、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前-后-后-前b、返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11、前-后-后-前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时的具体限差要求见表一:表一项 目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计差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mm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一级300.71.00.30.50.30.15注:n为测站数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几何水准测量测站高差中误差或静力水准测量相邻观测点相对高差中误差。为了提高观测精度,首先在水准路线上按照设计要求的视距长度,用钢尺丈量好,打下固定标志(250X14mm钢筋)作为沉降观测仪器站或固定标尺垫,严格控制了前后视距不等差,避免了因活动尺垫的沉降回弹而引起的误差,水准点之间均

12、为偶数站上点,避免因标尺误差而影响精度,其观测精度依照建筑变形测量等级中一级精度要求进行施测。使用仪器为蔡司Ni005A高精度水准仪,配合铟钢标尺。记录方法:由人工按照水准测量一级的要求进行记录。在观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和设计书的要求,每次作业前均进行i角的检查,测站或测段超过限差要求时均在现场重测,实际观测的最大值见表二: 表二项目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视距累计差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闭合差mm测站数一级250.30.50.040.10.1130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设计书的要求,施工期间水准网每半年为一个复测周期,竣工后一年为一个复测周期。遂于20042007年每年年底按相同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复测,四次观测的具体情况见表三:表三项目次数闭合差mm往返测高差闭合差mm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最大点位误差mm最大点间误差mm测站数允许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