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91740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课题7.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时2课时课前预习及教学准备课前预习:一、读1.一读课文,标出段序,划出不认识的字词并认读。 2.二读要读正确,读通顺。3.同桌互相检查读。二、想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问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试着找同伴解决。四、搜 搜集有关蔷薇花的资料。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认识14个要求识记的生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型。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感叹句。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弱小的人。教学重点难点1.识记14个生字,在田字格正确书写个生字。2.辨析音近字:

2、分芬;令铃;北背;京景。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感叹句。教 学 过 程修 改 建 议一、读题导入 1.师:(板书“弱小”,齐读)小朋友们,“弱小”是什么意思呢?“最弱小”呢?(力气小,需要别人帮助的) 2.师:你们是“最弱小”的吗?(生:不是!)有个小男孩,他的想法和你们一样。那他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完整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大家小声地把这个故事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的通顺。生自读课文。 2.师:这篇课文一共几节?你们想怎么读?请在学习小组里读一读吧。注意听一听,有没有把字音读准。 分小组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三、识记生字 1.师:

3、大家把字音都读准了吗?咱们开火车试一试。 开火车抽读生字,正音。2.再现并认读生字:弱、末、托、铃、芬、芳。 3.根据回答,师着重指导“弱”字的书写,注意该字分居田字格左右半格,两部分各写得瘦窄些。 4.区分:“未末”的字型,书写时要注意上下横的区别。 5.“芬”、“芳”均是形声字。 6.组词区分:分芬。音近字:令铃 师:田字格里剩下的生字中,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 根据回答,指导书写“夏”和“该”。 7.“夏”字中间是个“自”,不要写成“白”。 8.区分:“该”“孩”“刻”。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八个生字:扑、拖、摸、利、铃、弱、芬、芳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和

4、你们想法一样的小男孩是谁吗?(萨沙)森林美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2.师:我们就跟着萨沙和他的一家一起学习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共几个自然段?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3.说一说:在这个故事描述中,对哪些语句较欣赏?4.交流。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出示) 自由读,然后讨论,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鲜艳、香味浓。 想一想:假如你看到这样的蔷薇花,你会怎样做? 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有感情地朗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

5、娇嫩纤弱,毫无抵抗力。”(出示) 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看图理解“滂沱大雨” 指导朗读: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 想一想:你看到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怎么做?5.学习课文一、二节,投影课文插图: (1)师: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谁吗?请指着图告诉同桌的小伙伴。 (2)师:是呀,他们是弟弟萨沙、哥哥托利亚、爸爸和妈妈。 (3)师:萨沙一家来到什么地方?做什么?我们一起把第一、二节读一遍。齐读第一、二节。 (4)师:还记得这是什么句?(投影:“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 (5)师: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 (6)师:这两个小节写得美吗?哪个词语用得好?

6、或哪几句写得特别美? 交流。 (7)师:一、二节写得多美啊!我们再把这两节美美地读一读。6.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节:师:读到这儿,谁是最弱小的?为什么?(萨沙)师:最后,谁用上了雨衣?为什么?师:你从课文里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知道的?请读出来。师:为什么现在萨沙不是最弱小的啦?7.萨沙是怎么做的?把描写萨沙做的动词用圆圈画出来。 8.比较句子:(1)萨沙掀起雨衣,遮在蔷薇花上。 (2)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9.萨沙和你们一样,他也要像你们一样保护弱小。我们快速读课文,让我们看看萨沙说了几句话。(生快速读,指读)10.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同样是萨沙的三句话,意思一样吗?(小组讨论)第一次怎么

7、样?是呀,他用不服的语气跟妈妈说,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你们能读出这种语气吗?(生读)【通过前面对句子的反复朗读,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在互相感染,感情在不断升华,此时再次反复出现“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的情感已达极点,萨沙的坚强也已深深刻入孩子们的心灵。】11.说一说:在这个故事描述中,对哪些语句较欣赏?12.你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吗?(1)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2)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3)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这几句话写得非常优美,是积累词句的首选佳句,同时这几句话的理解也是难点,我设置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

8、生走进泡泡堆里。师生、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对话后的朗读,朗读中的对话,浑然一体,帮助学生对文本、对野蔷薇美的感悟。】六、加入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剩下的段落 七、课堂小结板 书 设 计7.我不是最弱小的 妈妈 托利亚 萨沙 保护弱者 蔷薇花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弱小的人。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不甘为弱者、应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 学 过 程修 改 建 议一、复习导入 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萨沙一家在森林里聊天时遇到了倾盆大雨,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有递给了萨沙,那么,雨衣最后给谁用上了? 二、回顾课文 1.大雨前,野蔷薇是这

9、样的( )。 2.大雨来临时,( )把雨衣给了( ),后来又传到了( )的手里,最后()将雨衣盖在了()上面,这么做是为了()。 3.“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读出惊讶,喜欢的语气,因为它美丽而弱小。)4.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重音突出“为什么”,读出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5.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读出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语气,“了”字略读上扬。)6.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因为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10、)【重点词句的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当学生把弱小的、轻轻地、不解地读得精彩了,整个句子也就内化成孩子的精神产物了。】 三、总结全文 1.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2.师:是啊,我们已经是二年级小学生了,不再是学校里或家里最小的小朋友了,要伸出热情的手,多多帮助、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或事物! 四、拓展练习 那倾斜着的伞很小的时候,我便十分喜欢下雨。每逢淅沥的雨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膊。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中。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并没有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变为一片墨绿色,绿得那么深,绿得那样

11、扣人心弦。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原应是墨绿色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啊。”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淋湿了,快擦干呀!” 你有没有被淋到呀 外公问 没有啊 那把大伞把我整个都包住了 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 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我抬

12、起头,这才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的,一半是灰蒙蒙的。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所做的相同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回到家中,我接过外公递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从此,我总盼着下雨。1.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2.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不解-( ) 惊奇-(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打上“”。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所做的相同的事。热:(1)温度高( ) (2)使温度升高( ) (3)情意深( )4.说说为

13、什么“从此,我总盼着下雨”。(结合儿时外公对“我”的关怀和爱护思考作答。)5.联系实际,谈谈读了本文后你的感想和体会。五、课堂小结六、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读边悟,边演边悟,同时注重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教 学 反 思课堂达标训练题一、组词。游( )周( )映( )衬( )放( )围( )秧( )村( )二、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粉红的 ( ) 浓绿的( )火红的 ( )三、我会写反义词。 例: 光明(黑暗) 夜晚( ) 鲜艳夺目( ) 强大( ) 聚精会神( )四、照样子,写句子。例:公鸡走了。美丽的公鸡唱着歌走了。(1)黄鹂飞翔。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