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名词解释13220教资材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91386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胚名词解释13220教资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组胚名词解释13220教资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组胚名词解释13220教资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组胚名词解释13220教资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组胚名词解释13220教资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胚名词解释13220教资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胚名词解释13220教资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胚名词解释资料并不完整,想要得高分的同学自己看书,希望大家可以自己下去整理1.endothelium(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2.Mesothelium(间皮):衬贴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3.goblet cell(杯状细胞):形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黏原颗粒。由于颗粒中含黏蛋白,故称黏原颗粒。黏蛋白分泌后,与水结合,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 的作用。4.serous cell(浆液性细胞):浆液性细胞的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酶原颗粒,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

2、在核上区可见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分泌颗粒。浆液性细胞的分泌物含较多的酶类。5.mucous cell(黏液性细胞):黏液性细胞的核为扁圆形,居细胞基底部;除在核周的少量胞质呈嗜碱性染色外,大部分胞质几乎不着色,呈泡沫或空泡状。电镜下可见基底部胞质中有一定量的粗面内质网,核上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极丰富的粗大黏原颗粒。6.serous demilune(浆半月):大部分混合型腺主要由黏液性细胞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称浆半月。7.microvillus(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微绒毛内部有许多纵形的微丝。微丝上端附着于微绒毛顶部

3、,下端插入胞质中,附着于终末网,微丝使得微绒毛可以伸缩。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8.cilium(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指状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二联微管一侧伸出两条短小的动力蛋白臂。纤毛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把上皮细胞的粘液及其吸附的颗粒物质定向推送。9.tight junction(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在超薄切片上,此处相邻细胞膜形成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用冷冻蚀刻法观察,在紧密连接处的膜内,蛋白颗粒排列成24条线性结构,它们又相互交错形成网

4、格,带状环绕细胞,相邻细胞连接面上,网格相互吻合,蛋白颗粒对接,封闭了细胞间隙。紧密连接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10.gap junction(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相邻细胞膜高度平行,细胞间隙约3nm,胞膜中有许多规律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它们聚集为斑状。连接小体由6个连接蛋白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约2nm的管腔。连接小体贯穿细胞膜的双层脂质,并突出与细胞表面,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通连,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分子量小于1500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可在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

5、整体。11.desmosome(桥粒):呈斑状连接,又称黏着斑,大小不等,此处细胞间隙宽2030nm,其中有低密度的丝状物,间隙中央有致密的中间线,由丝状物质交织而成。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附着版,胞质中的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其固定和支持作用。桥粒像铆钉般把细胞牢固相连,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12.basement membrane(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在HE染色的标本一般不易分辨。电镜下,基膜分为两部分,靠近上皮的部分为基板,与结缔组织相接的部分为网板。基板又可分为透明层和致密层。基板的主要成分是层黏连蛋白、IV

6、型胶原蛋白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等,网板的主要由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基膜除具有支持、连接和固定作用外,还是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此外,还能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影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13.pseudostratifie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于呼吸管道,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核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因此在垂直切面上观察貌似复层,而实为单层。 14.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是构成表皮基底层至角质层的主要细胞。在基底层的为基底细胞,属于干

7、细胞,不断增殖;在角质层的角质细胞为终末细胞,使表皮屏障的体现者,他们不断脱落;在棘层的棘细胞、颗粒细胞和透明层细胞为过渡性细胞,他们不断合成角质蛋白、外皮蛋白、板层颗粒和透明角质颗粒,并不断向表面推移,并不断演化为角质细胞。15.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散在分布与表皮棘层,细胞具有树枝状突起,胞质内有特征性的伯贝克颗粒,在HE染色切片上细胞呈圆形,核深染,胞质清凉,朗格汉斯细胞能捕获皮肤中的抗原物质,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然后细胞游走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流迁至淋巴结,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引起免疫应答。因此,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

8、病原生物、监视癌变细胞及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16.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e):为真皮浅层的结缔组织向表皮呈乳头状突起形成的,其内涵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有触觉小体。真皮乳头扩大了真皮和表皮的连接面,有利于两者牢固连接和表皮细胞从真皮获取营养。17.毛母质细胞(hair matrix cell):为毛球的上皮细胞,使干细胞他们不断增殖,部分子细胞分化形成毛根和上皮性鞘的细胞,并向上迁移。18.黑素细胞(melanocyte):散在分布于基底细胞之间,突起伸入基底细胞核棘细胞之间,胞质内有特征性黑素颗粒,内含黑色素,于光镜下呈黄褐色。HE染色切片上胞体呈圆形,核深染而胞质透

9、明,突起不能辨认。19.角质细胞(horny cell):电镜下,细胞内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及均质状物质,主要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因内面有一层外皮蛋白而坚固;细胞间隙充满有脂质构成的膜状物。浅表的角质细胞间桥粒消失,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成为皮屑。20.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存在于组织中,由细胞合成并分泌至胞外的成分。包括丝状的纤维、无定形的基质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无极性。21.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常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功能活跃时细胞较大,多突起;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

10、明显;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电镜下,它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即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纤维细胞主要合成和分泌构成结缔组织的纤维和基质成分。22.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在三种纤维中,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故又名白纤维。在HE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粗细不等,直径0.510m,呈波浪形,有分支并交织成网。胶原纤维的生化成分为型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于细胞外聚合为胶原原纤维,再经少量黏合质黏结成胶原纤维。23.浆细胞(plasma cell):从B淋巴细胞来 ,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呈卵圆形或圆形;核圆,偏于一侧,异染色质常

11、呈粗块状,从核中心向核被膜呈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胞质内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核旁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24.特异性吞噬作用(specific phagocytosis):是指巨噬细胞通过其表面的识别因子受体,特异性识别、黏附、包裹、吞噬其外包裹有识别因子的被吞噬物,如细菌、病毒和异体细胞等,形成吞噬体,后者与溶酶体合并被消化的过程。25.组织液(tissue fluid):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部分液体,进入基质。起给细胞运送营养及运走废物的作用。含有与血浆成分相似的水、电解质、营养物质、气体分子和小分子量血浆蛋白,在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在毛细血管静

12、脉端,大部分返回血液,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组织液不断更新,有利于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成为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26.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网状细胞是有突起的星形细胞,相邻的细胞突起连接成网。胞核较大,圆形或卵圆形,着色浅,常见12个核仁;胞质较多,粗面内质网丰富。网状纤维由网状细胞产生,网状纤维交织成网,并深陷于网状细胞的胞体和突起内,成为网状细胞依附的支架。在体内,网状组织不单独存在,而是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支架,网孔内细胞和液体可自由流动,这就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27.脂肪组织(adipose

13、tissue):主要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根据脂肪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脂肪组织可分为黄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两类。28.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而细胞较少的固有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以支持和连接为其主要功能。根据纤维的性质和排列方式,可分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29.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分布在小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周围,其形态似纤维细胞,是成体结缔组织内的干细胞,保留着间充质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在

14、炎症及创伤修复时大量增殖,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修复。30.肥大细胞(mast cell):一类胞质内富含嗜碱性颗粒的细胞。细胞较大,圆或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居中,;胞质内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等染为紫色。颗粒易溶于水,故在切片上难以辨认该细胞。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和嗜酸性颗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在炎症和免疫反应时,颗粒被释放。31.巨噬细胞(macrophage):是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而改变。功能活跃者,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态不规则。核较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电镜

15、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和少数球状隆起。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噬泡、残余体以及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细胞膜内侧有较多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运动。32.间充质细胞(mesenchyme cell):一种分化程度低、无紧密联系,分化能力很强的细胞。大,呈星形,细胞间以突起互联成网;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呈弱嗜碱性。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在胚胎时期能分化成多种结缔组织细胞、肌细胞、血细胞、内皮细胞等。成体的结缔组织内仍保留有未分化的间充细胞。33.血象(blutbild):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34.红细胞(red blood ce

16、ll, RBC, Erythrocyte):红细胞直径7.58.5m,呈双面凹的圆盘状,血涂片中显示中央染色较浅,周边较深。这种形态特点可增加红细胞的表面积。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细胞质内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有结合O2 和CO2 的功能。有利于气体的运输。其正常值,男性是4.010125.51012/L;女性是3.510125.01012/L。35.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网组织红细胞是刚从骨髓进入血液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用煌焦油蓝染色,可见网织红细胞内有染成蓝色颗粒或细网,是细胞残留的核糖体,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在血流中经过约一天后核糖体消失,细胞完全成熟。在成人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在造血功能 发生障碍的病人,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36.ABO血型(ABO blood group/type):细胞膜中镶嵌一类蛋白质,血型抗原A或B,构成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