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9103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风筝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风筝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风筝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筝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教学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学 科语文年 级七年级教学形式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教 师孙有喜单 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三中学课题名称风筝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教材分析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鲁迅,体裁为散文诗。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

2、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描写“误解和冲突”的语句,进行语言积累。(2)能力目标:圈划文中表示“误解和冲突”的内容,体会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出疑问,合作

3、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悟“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难点:学生提出疑问并在教师引导下作深入思考教学策略:本文的教学以“一个切口、一组问题、几大板块、整体综合”的阅读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朗读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以圈画重要词句并赏析品读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和发挥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4、设计意图1、情景导入2、诱思导学3、合作探究4、朗读背诵 指导5、拓展延伸6、课文总结由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入情景)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点拨指导。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 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从文中找出能表达“我”思想感情的语句。 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 2、“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我”“悲哀”的又是什么? 3、“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二、赏读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人物 1、 此部分

5、的事情并不是发生在一个时间,前半截是童年的事情,后半截是成年的事情。若将该段分为两层,如何划分? 2、学习第一层 思考:童年时两兄弟发生了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过程是什么?结果如何? 为什么小兄弟最喜欢风筝的神态动作,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你认为作者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我”扯坏了小兄弟的风筝,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 学习第二层 童年时的鲁迅这样专横、冷酷无情,成年后的他是怎样看待此事的呢? 速看此部分后思考: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鲁迅把这件事说成是“精神虐杀”是不是说严重了,是夸大其辞?这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境界? 此事既然已过了二十年,而鲁迅先生又有

6、一种负疚感,觉得对不起弟弟,他想什么办法来弥补?结果呢? “我”的心情怎样?分组朗读,情境再现两题任选一题。 其一、写一篇“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的文 章; 其二、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和秋夜,探究环境描写在鲁迅作品中的作用。1、归纳分析主题 2、再次体会作者那种无可把握的悲哀。学生回忆与鲁迅有关的文章1. 学生自读课文。2. 弄清字、词。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 文,整体感知。 4. 分组给课文分段,疏通段意。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学习合。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重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处理。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学生思考讨论,写作。

7、鲁迅其实也可以原 谅自己,因为小时候并不知道玩具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不知者无罪,如果他要原谅自己也能找到理由,但他却没有原谅自己,而是对自己进行一种精神拷问,这是最令人感动让学生进入情境。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自主 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原理,进行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鲁迅的这种“自省”精神,你读后有什么体会呢?最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板书设计: 风 筝 鲁迅 写景抒情 - 见风筝: 惊异 悲哀 叙事 忆风筝: 后悔 自责 自省 写景抒情 - 见风筝: 无可把握的悲哀(前后呼应) 人物分析- 当年“我”是个什么样的哥哥?弟弟是个怎样的孩子?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 体弱多病(瘦弱) - 可鄙(老成持重) 惊呼、跳跃(痴迷风筝、天真活泼) - 伸手抓、折断、踏扁 -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软弱、胆小)- 傲然走出 做出蝴蝶风筝(心灵手巧、聪明)- 粗暴专横)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文中运用了动 作描写、神 态描写、外 貌描写。分层作业设计: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