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感受信息—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910301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1-感受信息—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9.1-感受信息—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9.1-感受信息—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9.1-感受信息—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9.1-感受信息—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1-感受信息—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1-感受信息—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 感受信息课型:新授课学时: 学时备课教师:伦安军一、教材分析感受信息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是简介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以及平常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课重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等教学措施,通过学生个人、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以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感受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爱好。二、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 理解重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2、 理解电话和电报的重要工作过程。3、

2、 能说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奉献。过程与措施1、 通过查阅资料理解信息的记载和传播,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理解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中作出的奉献。2、 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1、 理解重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难点1、 理解电话和电报的重要工作过程。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还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体现欲强,但是还不具有系统的信息技术及其有关知识的储藏,因此组织教学时,应注意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调动她们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满足她们的体现欲,为此后的学习奠定基本。五、教学措施与

3、教学器材教学措施:讲授法,合伙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实验器材: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计算机软盘、多种磁卡、电话实物及其挂图。六、教学流程(涉及学法指引,学生活动,习题设计) 新课导入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古代士兵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即点燃烟火发出警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阐明早在三千近年前,国内就有了运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措施。我们今天的探究,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现电脑网络通信的奥秘,寻找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脚印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一种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不谨慎看待。而最有

4、效、最高明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做到呢?信息战就可做到,信息战顾名思义就是以信息为重要武器,通过打击、破坏对方的信息系统,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积极权的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的伊拉克战争,信息战在两次战争中发挥出了决定性的作用.战争开始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通过计算机病毒袭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运用信息技术破坏伊拉克的无线电、电话、雷达等设施,使其完全失效,在没有信息来源的状况下,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因此有这样一句话:古代战争靠人力,近代战争靠机械,现代战争靠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 信息并不神秘,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随时随处、故意无意都会接受到多种各样

5、的信息:嘀铃铃清脆的电铃声发出上课的信息;打开收音机,无线电传来世界各地的信息;翻开南阳日报、晚报,我们可以理解各地市的信息;推开窗户,暖洋洋的风吹在脸上,它传达了气温的信息;在十字路口,红灯停绿灯行,发出与否可以穿越马路的信息;教师用语言、文字、图片、动作传递知识信息。 新课推动一、 信息的记录 1、 大脑就是天然的存储器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要记住周边的环境,那些动物、植物对人们有害,那些有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应付自然灾害。由于没有别的记录方式,因此这些信息只得存储在大脑 中。古人还要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但是大脑会遗忘,并且大脑记录的信息会随着躯体的消失而烟消云散。2、 结绳

6、记事 古人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个结,后来看到这个结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两件事就要打两个结,如此等等。如果绳子上打得结多了,恐怕她也就既不清晰那件事了。因此这个措施虽然简朴,但仅能起到提示的作用。3、 文字的的诞生 使人类对信息的记录获得重大突破。文字是代表一定内容的符号。初期人们将文字记录在牛骨、竹简、木椟上。历史上记载秦始皇批阅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各地传来的竹简每天均有二三百斤。在竹简上刻字是一件缓慢、吃力的手工劳动,由于选用了不合适的记录材料,限制了信息的传播。4、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加速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加快了文明的进程,信息开始被人类共享。5、光记录、磁记录 随着科学技

7、术的进步,有了光记录、磁记录等大信息量的记录方式1TB=102GB1GB=104MB1MB大概能存储50万中文现代存储介质的特点:容量大、体积小、存取速度快信息只有记录,没有传播,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二、 信息的传递 1、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常使用烽火、驿马、信鸽等方式传递信息。 当外敌入侵、边关告急,白天点燃掺有狼粪的柴草,使浓烟直上云霄;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以此把来犯之敌的信息传递出去:寇不满五百,放烽一炬,五百以上放三炬 驿马:古代官方用来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如电视和电影中看到的六百里、八百里加急信鸽:信鸽具有天然的回巢本领,由于她们的恋家和归巢性被人们所发现

8、,因而被用来传递紧要信息。 初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 国内古代有顺风耳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人们想要冲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实现长距离、迅速互通信息的美好愿望。有线电话和有线电报的产生使这种愿望变成现实。2、 电报、电话 1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为人类打开了电信世界的大门。莫尔斯电码用短和长的脉冲(点和划)代表数字和字母,信息就以电流的形式沿电缆传递出去。收报端就会听到“嘀”、“嗒”声,收报员根据码表就懂得对方发出信息的内容了。SO这三个字母的摩尔斯电码分别是,念为滴滴滴答答答滴滴滴。海上的船只遇到危险需规定助时,除了用无线电发出os信号外,也可以用灯光发出三短三长三短的信号,周边的船

9、只只要见到后,就会立即赶去救援。同样也可以敲击物体发出三短三长三短声音的措施求助。19在柏林会议上把so规定为国际统一的呼救信号。 莫尔斯电报缺陷:从发报人到收报人要通过两次翻译才干把信息传递过去。贝尔对莫尔斯电报的缺陷作了分析后产生了一种大胆的设想:能否制造出一种直接传递语言的装置,通过导线把人说话的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她的脑海里浮现一种新颖的想法:先设法将发声的空气振动变成电流的持续变化,再用电流的变化模拟出声音的变化。贝尔向当时最有声望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求教。亨利仔细倾听了贝尔的设想后说:“干吧!”贝尔踌躇地说:“先生,在电学上我还是门外汉!”大科学家坚定地鼓励说:“掌握它!“在亨利的

10、鼓励下,通过贝尔不懈努力,终于在876年发明电话,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原理:声音的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的声音 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构成,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例题解说:1、国内是世界上手机顾客最多的国家。手机间是通过_传递信息的。我们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若把一部手机放在真空罩中,再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成果发现罩内手机彩灯闪烁,但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这是由于_不能传声。答案:电磁波 振动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

11、下列元件中装在话筒里的有( ),装在听筒里的有( )、电磁铁 B、碳粒 C、膜片 D、电池【解析】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答案:BC,、电话的听筒重要应用了电流的( )A、热效应 B、化学效应 C、磁效应 D、三种效应均有【解析】听筒里有电磁铁,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导致电磁铁磁性大小随之变化,这样吸引薄铁片的力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转化成相应的声音。它是运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答案:、电话的基本构成部分为_

12、和_。电话的基本原理就是把_变为_再变为_。答案:话筒、听筒 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 反馈练习1.国内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和_,加速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加快了文明的进程。电话的听筒里有_和_,当对方强弱不同的电信号传到听筒后,听筒将电信号变成_ ,这样便把_还原出来。3.有关电话的工作过程,有如下几句话: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电阻忽大忽小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振动情形与说话情形相似在电路中产生强弱按声音的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合理的顺序是( )A B. . D 课堂小结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其她同窗进行补充。1、简介记录信息的发展及意义:牛

13、骨、竹筒、木牍等 造纸和印刷术 磁记录、光记录、简介信息传播的发展:烽火、驿马、信鸽等 电话 电磁波、因特网等、贝尔发明了电话电话的构造及原理: 电话的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电话的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1)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原理:振动 变化的电流(2)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原理:变化的电流 振动 ()电话线:传递信号电话的话筒与对方的听筒构成串联电路。话筒靠电阻与电流的关系,把强度不同的声波变成相应大小的电信号,而听筒里有电磁铁

14、和膜片,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磁场强弱不同吸引膜片引起振动。听筒就把电信号变成膜片的强弱振动,把声音还原出来,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第、2题。七、板书设计191 感受信息一、什么是信息:二、古代信息的传播:1方式:烽火、驿马、信鸽2特点: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三、信息的记录:四、电话的原理:原理:声音的振动变化的电流声音的震动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应当以贴近学生实际、喜闻乐见的现象入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生活动为主线,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体验、获得一定感性结识的基本上,逐渐总结归纳出所学知识。本节课内容偏小,容量偏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校情、学情进行合适地拓展。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行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加强对课堂的组织和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