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秦攻宜阳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91001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策秦攻宜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战国策秦攻宜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战国策秦攻宜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策秦攻宜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国策秦攻宜阳【提要】能有先见之明是老谋深算的标志,谋得深,算得远,所有的事尽在自己的谋划之内、掌握之中,岂不快哉!一个人成功度多高,与他谋算是否深远大有关系。谋算旨在为自己牟取利益,在众多的利益角逐中,先要分析各自的利益是什么,将来怎样演变,然后顺势利导,保证和赢得自己的利益。【原文】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那么周公旦也;无功,那么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

2、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那么无加焉矣;不胜,那么死。不如背秦,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从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译文】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预测一下事情的结果会怎样?赵累答复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赧王说:“宜阳在不过8里见方的地方有英勇善战的士兵10万,粮食可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国国相公仲的军队20万,附近还有楚国大将景翠率领的兵士,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成功、宜阳不会被秦国攻破的。赵累答复说:“攻打

3、宜阳的秦将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假如攻打宜阳有功,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假如不成功,就将在秦国被革除官职。秦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意见,执意要进攻宜阳,如宜阳攻不下来,秦武王会以此为耻。大势如此,所以我说宜阳一定能攻下来。周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我们应当怎么办?赵累答复说:“请君王对楚将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是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柱国,就是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假如不取胜,就必遭死罪。不如与秦国作对而去援助宜阳。只要你一出兵,秦国就会害怕你要乘秦军疲惫去袭击它,就一定会拿出宝物送给你,韩国国相公仲也会因为你乘虚攻打秦国而敬慕你,他也一定会宝物送给你。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翠听取周王

4、意见发兵攻秦。秦国大为恐惧,赶紧把煮枣地方献给景翠。韩国果然也拿出重宝酬谢景翠。景翠不但得到了秦国的煮枣城,又得到了韩国的财宝,所以他非常感谢东周对他的恩德。【评析】晓之以理,才能说服别人;挑明真相,才能使一时反响不过来的人恍然大悟。说话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事情讲清楚,由不同的行动讲到不同的结果,由发端讲到演变,再讲到结局。其实很多事情就是一层薄窗纸,由话语轻轻一点,就能捅破。只可惜没头脑的事主们往往弄不清事情的真相,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千万不要对要说服的对象估计过高,该捅破的就一定要捅破,该说清楚的一定要说清楚。老谋深算的赵累,首先通过精辟的分析、很有远见地向君王指明了宜阳必定陷落的结局。接着对楚将景翠讲明了各国的冲突利害关系,给他说出了各种抉择所产生的不同后果,最后又以宏大的利益诱惑他,使景翠终于在赵累的谋划之中行事了。赵累和他的国家,由于高瞻远瞩、谋划得当,在唇齿之间,在别人角逐混战之时,垂手获得了宏大的利益。作为这些谋士说客们的后代子孙,我们的头脑和口才能不能与他们相比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