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解参考word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908940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解参考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解参考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解参考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解参考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解参考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解参考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解参考word(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学建议:全等三角形关系到初三的相似那一章节的内容,教学中可以引入全等形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全等的概念,再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从生活中的全等例子入学,让学生形成全等的概念。建议课时1-2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教学建议:对于证明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的知识点很重要,证明方法比较多且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先引出边边边全等,再引出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H

2、L的证明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就不会很乱,习题量要足够,建议课时为4-5课时。2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改正,引导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对初三的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建议课时2-3课时。3 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4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

3、我们还需要什么,、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第十二章 轴对称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4、)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教学建议:12.1和12.2可以和在一起教学,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即课本中的“试一试” 然后将对称物体抽象成图形,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揭示出“完全重合”这样一个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随后,让学生继续动手折纸,进一步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轴。 / 建议课时1-2课时。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

5、“三线合一”。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小结 :教师如何去做“过程”?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在课堂教师应设计一定情景下的数学问题,设计一些结论开放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去,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变教师“主讲”为“主学”,真正让探究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第十三章 实数算术平方根

6、: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教学建议:本节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从有理数到实数,这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

7、,对今后学习数学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良好学习动机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恰当地提出问题和恰当地运用课堂互动策略十分重要。在课堂的准备与指导阶段充分了解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为学生提供及时适当的反馈,运用课堂竞争、合作策略来促进良性课堂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建议课时2-3课时。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2根据题意写出函

8、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1)(3)(2)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1)(2)(3)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n).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