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八章电功率 四电与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90850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八章电功率 四电与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八章电功率 四电与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八章电功率 四电与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八章电功率 四电与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八章电功率 四电与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八章电功率 四电与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分析】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与热在电功率这一章中起着联接的作用。电和热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电器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和热的关系。因此此节的教学设计思想是: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电热知识和相关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

2、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学生是普通学生,思维反应比较慢,需要逐步引导,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常常是“只听不动手,听了又忘记”的怪圈中重复。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焦耳定律。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 焦耳定律演示课件(flash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 提出问题: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进行新课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一、演示实验: 1、把两个电阻不同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放入装有相同量同种液体的两个烧杯中,通电,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说明哪个烧杯中产生

4、的热量多呢?可得出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用一个电阻来做,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 3、用一个电阻来做,通过相同的电流,改变通电的时间。观察烧杯中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 二、介绍焦耳定律 三、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四、电热的利用、危害与防止。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教师的提示对每个实验进行讨论分析,同学间交流合作归纳出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符号和意义)、单位。 根据讲述的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索的思维程序,锻炼探究的科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5、 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说出所掌握的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 2、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 3、演示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4、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

6、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 物 理 量单位名 称代 号名 称符 号电 流I安 培A电 阻R欧 姆通电时间t秒s热 量Q焦 耳J公式: Q=I2Rt 5、电热的利用、危害和防止。【教学反思】 电和热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本节课的设计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共同归纳总结。教学中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活动的空

7、间,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在观察电炉通电时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为什么电炉丝是一点点地变红而不是一下变红?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却不很热?等等,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科学探究的今天。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相信我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有让他们爱学、会学,我们教师才能真正走出多年的困惑,不要一为地强调结果,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过程吧,只有这样结果才会更加美好。/P 【布置作业】 1.复习、默写概念;2.P51动手动脑学物理:1-63. 同步8.4(以上明天交)4. 指导8.4(后天交)【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