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生产制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907324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文明生产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全文明生产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全文明生产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全文明生产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全文明生产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文明生产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文明生产制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录一,电镀安全操作规程1) 总则2) 电镀安全操作规程3) 抛光(磨光)安全操作规程4) 配制和使用碱液的安全操作规程5) 配制和使用酸液的安全操作规程6) 配制和使用有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7) 配制和使用有机溶济的安全操作规程8) 化学灼伤及急救处理操作规程二,电镀车间的水.电.汽(气)的使用要求1) 水2) 电三,电镀化学药品的领用和保管四,电镀化学材料的贮存和保管五,电镀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1) 防护用品的种类及名称2) 防护用品的用途3) 防护用品的使用与保养六,文明生产要求1) 电镀工人岗位责任制2) 电镀车间工作制度3) 对电镀生产现场的要求4) 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七,加强质

2、量管理教育1) 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2) 职工质量守则八,电镀常用化工材料特性(见附表) 电镀安全操作和文明生产要求一,电镀安全操作规程 电镀车间的安全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是长期生产实践的总结,是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它对电镀工的安全健康以及生产有着指导作用,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1)总则 电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消除危害发展生产的劳动保护方针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单间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新工人入厂要实行工厂车间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并接受严格的训练及考核 工作前,必须做好一切安全准备,仔细检查各类设备和工作场地,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和隐患 电镀工必须熟悉了解自用

3、设备的性能构造,以及使用规则和维护保养方法。非本工种人员严格操作。所有设备均应有人保管,并定期检查。 电镀工必须熟悉简单的防火知识急救知识 坚守工作岗位,听从现场安全指导。如遇有事故发生,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不准随便进入安全禁区 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情况,例如有严重危险的厂房生产线和备时,电镀工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出现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生产。)电镀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前,穿好一切防护用品 工作前仆后继min应打开抽风机。抽风机出现故障时,应停止操作,立即修复。 电镀现场严禁进食和吸烟,以防有害物质入口。 操作时,不得直接用手接触溶液(特别是伤口部分)。在任何

4、情况不准站在酸碱及其它腐蚀物品的槽沿上面工作。 电镀中应防止阳极阴极的镀槽相互短路事故。导电部分应保持干净,使导电良好。正负极不准短路,以防止产生电弧和过热。镀槽及电解槽上的导电装置与槽体应有绝缘措施。电加热器应有可靠的绝缘保护措施。 装挂工件要牢固。工件入槽出槽要缓慢,以防工件脱落伤人,或掉入槽内溅起溶液灼伤人或损坏设备。 严格按工艺规程配制电镀溶液。配制有毒溶液时,应由专人负责,他人配合,在规定的地点进行,通风必须良好,人体不得直接接解。配制后,要将各种防护用品和工具进行彻底消毒。 强酸应储存在带塞的瓶中,不准超过容积的5碱应储存在封闭的铁筒内。 电镀件必须彻底消毒,严禁将带有氰化物的零件

5、送往加工单位。 存放有毒物品的容器,使用后必须消毒洗净,统一管理,严格到处乱扔。各种电镀溶液要防止溅在地面。不用的废溶液,要分别倒入各类废水池,不得随便乱倒。电镀废水废渣必须严格分类处理,并经化验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废水及废酸坛引流,要用吸筒漏斗,严禁用品口吸。使用易燃物品时(如汽油酒精),应严禁烟火,以防火灾。烘箱周围应堆放易燃物品。电镀车间必须备有灭火器材及砂土。电镀所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尤其是剧毒易燃易分解和腐蚀性强的各类药品,一定要有用埸地放置,并设专人保管,严禁乱拿乱用。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汽源水源,盖好镀槽。抽风机则应继续运转510min后可关闭。并搞好设备场地清洁卫生,将

6、工件摆放整齐,做好交接班工作。下班后,必须仔细洗手漱口或进行淋浴,脱掉工作服,方可进食。绝对禁止穿工作服回家或进食。绝对禁止穿工作服回家或去食堂。3) 光(磨光)安全操作规程 应保证抽风通道良好,定期检修和清除积灰。工作前,应先打开抽风机。 抛光机的轴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螺纹应光滑无毛刺。装上抛光轮,必须校正平衡,紧固可靠。装卸抛光轮或进行修理时,都必须切断电源,待机器完全停止运转,才可以进行操作。 抛光工作场所,必须保持足够的照明,抛光机的护罩护板接地安全装置必须牢固可靠,不许任意拆除。 抛光工作场所应严禁吸烟进食和明火作业。 工作时,应戴好口罩及防护眼镜。女同志应戴好工作帽。使用抛光轮时,必

7、须严格检查,布轮毡轮必须安装牢固。 抛光时,要拿稳工件,用力要适当,必要时可安装托架,以防工件脱手伤人 抛光时,切勿手抓转轴强迫停车,以免发生事故。 要坚守工作岗位,因故离开或突然停电时,必须切断电源。 工件应轻拿轻放,摆放整齐平稳,以防工件滑落砸伤手脚。 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搞好设备和场地的清洁卫生。对小工件及难以用手握信的工件进行抛光时,必须用特制的工具手柄。4)配制和使用碱液的安全操作规程 配制和使用碱液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女同志要戴好工作帽,以免头发偶然遮住视线误事。发蓝操作时,应穿戴好防护眼镜口罩橡皮手套橡皮围长统橡胶鞋。 碱液的使用温度,一般不应超过80(发蓝溶液外)以防碱

8、性气体逸出 向发蓝溶液中加入浓碱时,槽温最好降到100以下。以防止槽液飞溅。 工件进出槽时,操作应缓慢起进行,以免溶液溅在身上。需要将固体碱类加入溶液时,应以吊篮或盛装的方式加入。 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需要打碎时,应穿戴好用品后进行。打碎大块碱时,最好用布包好后再打,以免碱屑飞出伤人运送氢氧化钠时,其容器用围要保持干燥。 工作完毕,应将工作场地清洗干净。未用完的碱液应装入容器,加盖密封,以防潮解。 当碱溅到皮肤上或工作服上时,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当被碱灼伤时,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于1的醋酸洗涤,再用酒精消毒,最后涂上医用凡士林或汤伤药膏并进行包扎。灼伤严重时,应送医院疗。当碱液溅入眼睛内或

9、口内时,先用水冲洗,然后用饱和的硼酸溶液洗涤,再用蓖麻油入眼内。当被碱蒸气及其溶液中毒时,可吞下冰块,并饮淡醋溶液。5) 制和使用酸液的安全操作规程 酸洗时,应戴好防护眼镜口罩橡皮手套橡皮围裙,耐酸服和长统橡胶鞋,不准赤手裸臂露脚卷袖作业。抽风装置应运转良好。 运送各种酸类时,应安放平稳,防止冲撞。运行应缓慢,以防容器震坏,酸液溅出。搬运酸液和倒酸液时,应采用专用小车或抬具夹具。需要两个以上抬酸操作时,必须运作协调。搬运前,应先检查酸坛有无裂纹,然后,然后再小心搬运和使用。 配酸时,应把酸坛放在倒酸的工具上,或采用虹吸法,将浓酸缓慢地注入水中,绝不允许将水注入酸中,或将酸倒入热水中。开启并瓶盖

10、时面部要被开瓶盖正上方。在槽沿高出地面的酸洗槽边工作时,不准站在槽沿上。 配制单种酸液时,应先加水后加酸。配制混合酸液时,应加密度小的酸后加密度大的酸。配酸时,应注意随加随搅,以免局部过浓,发生事故。 当酸槽在工作中需要补加水时,必须用胶皮管子在远距离缓慢加入。 在浓硝酸和浓硫酸溶液中酸洗有通孔的管状零件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待酸液冷却至室温时可以操作;十是操作时应将全管插入,不得一端先浸,以免酸液(尤其是硝酸)从另一端出伤人。 使用铬酸时,场地应通风良好,并应设置专用的抽风装置,在升温和镀液未冷却时都不能抽风。工作完毕后,应更换工作服,仔细洗手并漱口。 工件进入酸槽时,应尽量缓慢,放置要

11、稳妥不准伏在酸槽上搅拌、测温、观察或做其它工作。严禁无关人员靠近酸洗槽。需要要槽面上工作时,应在槽面加盖。 酸洗后的工件应立即冲洗干净,酸液溅在地面上要及时除。工作完后应搞好设备、场地卫生。装有余酸的器应加盖,以免气体逸出,污染环境。 当酸液溅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冷水或苏打水冲洗于净,再用酒精消毒,然后涂上凡士林或烫药膏,进行包扎。情况严重时,应送医院治疗。当酸液溅入眼内或口内时,应先用水冲洗,再用3%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眼睛或漱口。当皮肤被浓硫酸灼伤时,应先用于布将伤处擦干并用大量的水冲洗干净后按上述方法处理。发生酸中毒时,可饮牛奶和弱碱(苏打水)。若出现昏迷状况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

12、鲜的室内,脱去上衣,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或送医院治疗。6)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 氰化物不得与酸类放在一起,更不得将酸类物质带入氰 化物溶液槽内。氰化物溶液与酸溶液不能共用抽风机。经过酸液浸蚀过的工件在进入氰化物溶之前,必须对所粘附的酸类物质进行彻底清洗干净。要特别注意防止有肓孔和袋状的零件将酸液带入氰化物溶液中。 当操作者的手、脸及其它部位有割伤或皮肤破伤时,严禁与氰化物接角。如在操作中不慎氰化物接触了,应立即用清冲洗,并速去医院治疗。 严格规定使用抽风装置和穿戴防护用品。接触氰化物时,绝对禁止进食和吸烟。 配制氰化物镀液时,操作者必须站在上风方向,以防止中毒。 盛放过氰化物的容

13、器和工具以及工作场地,必须采用12的硫酸亚铁溶液与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 下班后,操作者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品。必要时应对防护用品进行消毒清洗,专柜保存,不准带到其它场所,同时,还要对手脸及全身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洗。 发现氰化物中毒时,可用手帕或药棉在1min内蘸吸五滴戊烯酯,同时在04%的高锰酸钾或双氧水(10ml双氧水加3ml水)溶液,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氰化物的存放、称量及其溶液的配制,应有专人负责。7) 配制和使用有机溶液剂的安全操作规程 有机溶剂应在单独的房间中使用,与其它操作场地隔离,并安装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必须安放在另一个房间中,并使用

14、防爆型电气设备。 有机溶剂的一次领用数量不能太多。盛放有机溶液剂的容器一定要加盖。 在有机溶剂的室内取暖,只允许使用水暖或气暖。 操作时,尽可能在上风向进行,以免吸入有机溶剂蒸气。 绝对禁止在操作现场吸烟或使用明火,也不允许任何种类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 浸过有机溶剂的工件,如果需要烘烤时,应先在室温下停放1530min,待绝大部分有机溶剂液体挥发后,才能进入烤箱内烘烤,箱内应注意通风。 存放有机溶剂的房间内,应备有灭火砂土或灭火器。 接触过有机溶剂的工作服和手套,应存放在专用的柜内。 当发现有机溶剂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第一,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将头部放低,横或仰,保持体温;第二,当中毒者

15、失去知觉时,要取出口中异物。当停止呼吸时,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8) 化学灼伤及急救处理操作规程 由于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所造成的损伤,叫做化学灼伤。电镀车间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导致化学灼伤的固体(Na0H、KOH、SO3)和液体(硫酸、硝酸、盐酸、铬酸等),易产生灼伤事故。产生化学灼伤的主要原因是:(1) 由于设备、管道及容器被腐蚀而泄漏,造成灼伤。(2) 由火灾、爆炸事故引起的次生伤害。(3) 没有操作规程而违章操作。(4) 没有穿戴必须的防护用具。误操作或疏忽大意。酸性物质引起的灼伤,其腐蚀作用只在当时,经急救处理,伤势往往不加重。碱性物质引起的灼伤会逐渐向周围和深部组织蔓廷,应迅速处理,用大量清水冲洗。化学灼伤的急救处理见表:灼伤物质名称急救处理方法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碳酸钠碳酸钾氧化钙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2的醋酸溶液洗涤中和,也可以用2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