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905789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一、现状和形势(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向智造蝶变,全区工业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1 .智能制造加快集聚。大力引进华为公司等大数据企业,深华科技等智能硬件企业,蒙塔纳、互爰科技、数字区块链研究院等软件服务企业,万读科技、翼晰科技、区电子商务产业公司等数字内容企业,华通电脑等集成电路配套企业,智能制造产业逐步集聚。2021年,组织了鑫源动力、智环传动、伟柯斯等

2、数家企业入统规上制造业数字经济类企业,推动万读科技、策娱科技等3家软件信息企业、创芯智联等1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新升规入库,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实现稳步发展。2 .智能转型成效显著。坚持大数据智能化引领,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超200个,建成智能工厂14个、数字化车间43个。4户企业跻身全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行列。27家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证。2021年,推动8个项目入选全市智能化赋能试点项目,4家企业入选全市工业企业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名单。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推动200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比例达64

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2%,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72%o3 .工业基础支撑有力。工业经济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255.95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47.00亿元同比增长74.3%,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7.92亿元,同比增长22.0%,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99.77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工业增加值619.66亿元,位居全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287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26户,50亿级以上企业8户,百亿级企业达4户;9户企业入选制造业企业100强;培育10户市级链主领军企业,居

4、全市区县第一。良好的工业基础有力支撑智能制造发展。4 .科创支撑能力增强。加大创新投入,狠抓创新平台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分中心和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分支基地。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0建成国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新型研发机构10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市科技型企业1157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1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智力支撑。智能制造尽管有一定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全区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层级低,还没有企业入围国家级智能制

5、造示范试点项目,无1家国家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二是智能制造关联产业发展不足、支撑不够,特别是咨询、诊断、信息服务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三是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和普及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四是智能制造需要的高端专业性人才、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二)面临形势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交汇点,我国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

6、变,以鼎新带动革故,提高质量、效率效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大力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植入渗透,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产业模式W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加快推动制造向创造智造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结合全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特点,按照应用弓I领、平台支撑、创新驱动、完善生态”的思路,坚持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纵深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引领,进

7、一步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突破发展智能装备、推动新兴技术赋能,强化标杆带动能力、完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高端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坚持科创绿色+发展战略,把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智能制造赋能工程,系统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支撑平台、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

8、,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充分调动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突出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的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有效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智能制造创新体系。2 .坚持需求牵引、市场主导。以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发挥市场在智能制造供需对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决定作用,优化政策环境,为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注入原动力。3 .坚持统筹布局、协调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

9、强顶层设计,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W效率最优化,构建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统筹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协同有序推进智能制造持续发展。4 .坚持示范引领、分类施策。聚焦智能制造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广智能制造典型经验,支持细分领域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迭代优化升级。遵循行业和企业发展基础和水平差异,分行业、分层次和分类型引导,并行推进。()发展目标到2026年,智能制造核心产值达到100亿元,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新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和制造业融合程度进一步深化,努力将区打造成为全市智

10、能制造应用新高地。展望到2035年,智能制造核心产值达到500亿元,形成较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部分关键技术与部件取得创新突破,工业软件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断完善,建成具有国内市场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表1区智能制造产业主要发展目标类SJ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6年产业规模1智能制造核心产值亿元100创新能力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6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755两化融合发展指数-10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比例%707数字化研发削工具普及率%86两化融合8关键

11、工序数控化率%689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010智能化改造项目个30011工业互联网平台个212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个813市级智能工厂个25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6年14市级数字化车间个10015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7616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8三、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把握我国智能制造进入到深入实施、全面推广阶段,聚焦企业不同阶段智能化升级需求,加大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力争形成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的良性发展局面。(-)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1 .优先发展关键功能部件。围绕全市智能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需求,依托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

12、基础,积极发展关键功能部件和基础材料,提升全市智能制造装备配套水平。关键功能部件。以智能制造装备需求为牵引,优先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关键功能零部件,构建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以及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关键部件多元化可供体系,增强全市产业协同酉跨能力,助力全市智能制造关键功能部件、基础装备和成套装备同步发展。针对机器人领域,积极引育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针对数控机床领域,积极引进高速电主轴、多轴联动主轴头、精密光栅、高速高精度主轴轴承、滚珠丝杆导轨、智能型数控系统等机床核心零部件企业。一基础材料。发挥在先进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合成材料等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

13、备基础材料,完善关键原材料多元化、自主化的供应体系建设,形成与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配套协同能力。针对增材制造领域,积极发展超细合金粉末、高性能塑料粉末等增材制造材料;针对智能传感领域,积极发展敏感材料,构建与智能传感器发展相适应的特种材料配套体系。2 .突破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依托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以及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培育发展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核心装备。机器人。围绕生产制造和生活服务需要,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积极打造国际

14、机器人产业基地。工业机器人围绕全市企业焊接、喷涂等工艺环节需求,积极发展智能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高速柔性抛光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围绕老年护理、家庭服务、教育、政务服务、餐饮、建筑等行业需求,布局发展家政、教育、客服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领域围绕建筑、防暴、救援救灾、治安、消防、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相关行业需求,布局发展建筑板材安装、应急救援、危险作业机器人等。数控机床。面向全市消费类电子终端、汽车等领域加工需求,重点发展精密级高效磨齿机、滚齿机、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锻压机等中高档数控机床,培育发展高速钻攻中心等高端数控机床,以及智能立/卧式五轴加工中心、车铳复合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磨床等工作母

15、机。增材制造装备。面向全市电子、汽车、装备制造领域高精度、复杂结构、轻量化零部件加工需求,布局发展激光/电子束高效选区熔化、大型整体构件激光及电子束送粉/送丝熔化沉积等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光固化成形、熔融沉积成形、激光选区烧结成形、无模铸型、喷射成形等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探索建设增材制造示范工厂,推动开展对外加工,加速增材制造技术装备在医疗企业、交通设备、文化创意、个性化制造等领域应用。一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面向全市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车身传感器/控制器、超声波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惯性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重力感应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二维/三维视觉传感器、力矩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等传感器产品,DCS(分布式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SCADA(数据采集系统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等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重点发展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装备、在线无损检测装备、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激光跟踪测量装备、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检测诊断装备、柔性可重构工装的对接与装配装备、智能化高效率强度及疲劳寿命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