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范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9053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范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范文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范文1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他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格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得意的苏东坡明晰地浮如今人们的眼前。之前,我对苏东坡并不理解多少,在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化的理解。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但连林老先生都说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详尽的语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说他是自己“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为官,一生只要安安稳稳,脚踏实地就可以了。例如苏东坡的同胞亲弟

2、,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非常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可以安享晚年。而在于苏轼面对生活,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苏轼的一生,艰辛只有他单独品味。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与王安石斗智斗法。对于王安石的变法终究是对是错,暂且不管。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的是定位在老百姓的生活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快乐或是艰辛。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这就是苏轼为民着想的一生。苏东坡与王安石的

3、斗法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的命运,王安石的变法本意是好的,可他过于自负,有许多新法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的负担。于是王安石把许多反对他的贤臣都贬到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一些小人,苏东坡对新法竭力反对,连续上奏,最终也被贬到杭州,可这只是刚刚开始。被贬后,苏东坡仍然坚持对抗新政。把幽怨的感情全寄于诗中。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一生饱经忧患,可他并没有尖酸刻簿,没有消沉。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可以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他是一个乐天派的诗人。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照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妙,他四处游历从出生到架鹤西去,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他所独有的深远影响。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他既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也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凛然正气,必然永存。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