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傲慢与偏见文本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904005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傲慢与偏见文本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傲慢与偏见文本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傲慢与偏见文本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傲慢与偏见文本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傲慢与偏见文本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傲慢与偏见文本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傲慢与偏见文本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与反传统矛盾下的理性思考 傲慢与偏见中的“偏见意识”的流露及分析 总论傲慢与偏见是十八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奥斯丁一生的主要作品有六部,分别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劝导和诺桑觉寺,其中有两部还是她去世后发表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的成就,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正如爱德蒙.威尔逊在漫谈简.奥斯丁中所说“英国文学最近这一又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惟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他将煎.奥斯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另外,像司各特、麦考莱等人对她的评价也很高,可见奥斯丁的成就不菲。

2、所以,从奥斯丁发表作品以来就有很多人评论她的作品,喜欢的、不喜欢的、褒奖的、贬低的都不乏其人,本文则是对其傲慢与偏见加以分析的。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最早的作品,起初简为它题名“初次印象”,但由于某些原因遭到回绝而未出版,继而,在理智与情感发表之后重新修改,并该名为傲慢与偏见出版取得成功。简自己也对这本书喜爱非常,她曾在给姐姐卡桑德拉的信里亲切地称其为“我的小宝贝”足以表明她对其喜欢程度。简.奥斯丁的作品细致入微地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绅士、地主、牧师的生活,她更擅长描写英国社会中中产阶级的生活。而仔细读她的作品会让人感觉到一切是那么合乎理性,没有过分的抒情或是激情,没有气势如鸿,没有

3、撕心裂肺,好象一切的一切在她的眼中都是平凡无奇的,甚至于列奥.基尔什鲍姆曾经认为,简.奥斯丁宁愿视世界为冰一样凝滞不动。当然这并不是说简冷酷无情,而是衬托简作品中的理性思维的突出。同样的傲慢与偏见中的理性思考也是其特点之一,但不同的是这本书似乎可以让人读到波澜,读到非理性色彩的存在,这是有别于其他作品的一点。本文就是着眼于此来分析文中的理性色彩和非理性色彩的碰撞。19世纪50年代,乔.亨.刘易斯曾说过“简.奥斯丁的创作才能全部见之于人物和主题”,“剧情展开了;人物说话、生情、行事;每有所言、所感、所为,无不在促成情节的难解难分或有解有分;而我们不仅是这出小戏的观众,还不由分说的几乎当上了演员”

4、刘易斯用这些来说明奥斯丁的写作特点在于擅长主题创作。傲慢与偏见的主题正如题目所点名的分为“傲慢”、“偏见”两条,在此,我们就其中的一条“偏见”来展开全文。在书中,偏见主要来自于女主人公伊丽沙白.班纳特对男主人公达西的偏见,但是经过分析可以看到,文中所流露出的“偏见意识”有很多面,主要的分为阶级偏见和性别偏见。而具体论及这些偏见却会发现在文中不同之处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认为,这些不同可以归因于作者本身的一种矛盾,在她对这种矛盾加以理性的思考之后想要达到一种融合恰到好处的地方,所以呈现出文章中的种种情节或结局。而这所谓的自身的矛盾就在于简.奥斯丁内心中的传统与非传统思想的矛盾。一、传统思想根深蒂

5、固的表现阶级偏见随处可见自古以来,甚至从原始社会、氏族制开始出现社会分工的不同就相应出现了不同的阶级,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都是如此。社会上存在众多不同的阶级是一个处处存在显而易见的事实,这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超越了空间和时间,成为每个国家传统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即使是现代社会已经有一些呼吁平等自由的口号使社会有了种种变动,但是阶级结构决不会就此消失,所以在18、19世纪的英国,这种阶级结构更是明显突出地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简.奥斯丁就生活在这个时间段的英国,所以她的生活中所遇到的所经历的虽然不是上流贵族的生活,可也已经了解了社会阶级各种各样的现象。因此,在她的作品中一直带有极浓重的阶级色彩存在,

6、她以最真实的手笔描绘了最真实的社会,但却因此更深地呈现出了阶级地位的差别。美国的道格拉斯.布什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们不可忽略的是,虽然现代社会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动,但是阶级结构一直是英国生活中的一种事实”“奥斯丁显然不是一个叛逆者,但是作为一个天生的现实主义者,她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描绘了她所选择的那部分世界”。与此同时,奥斯丁像其他讽刺家一样,目光过于敏锐,处事过于理智,因此不满足于现存世界而且对她那等级分明的社会中流行的许多态度见解加以幽默性的嘲讽或道德上的谴责,不过,也始终有一些读者,象D.H.劳伦斯和哈罗德.尼克森这样截然不同的读者,到底没能理解她那戏剧性的和嘲讽式的表现手法,以至

7、于称她为“势利眼”。通过道格拉斯的这段话,我们不难体会出奥斯丁在其作品中一定是把社会各个阶级各个等级应有的种种态度见解不加掩饰地表现了出来,所以才会招致尼克森和劳伦斯所赠的“势利眼”之称。其实在读过奥斯丁的作品后就会明白,这些阶级不同而体现出来的地位和世俗礼仪的差别是沉积了几千年文化的传统中着力维持的方面,不仅是个人在维持,连整个社会也在维持;不仅是本阶级的人在维持,连其他阶级的人也在有意无意地维持着。所以奥斯丁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种种,不仅是因为她在内心之中的传统思想在作祟也是真实再现18、19世纪的英国现实社会的必须。她用她所特有的理性笔调描写着这些并努力思考如何去表现揭示在作品中。在简.奥斯

8、丁的作品中,大多以讽刺嘲弄来回应阶级差别所显示的态度见解的不同,具体到傲慢与偏见,这种手法依然存在切更重要体现为由于阶级不同而产生的种种偏见。(一)书中地位较高的阶级内心深处自觉不自觉地在维护自己的威严而对地位较低的阶级的人展现出傲慢无礼和贬低。他们刻意在用语言或是行为疏离或嘲笑地位较低的人,奥斯丁着力刻画出地位的不同引起了种种的误会,有的甚至是喜剧幽默地结局,但看到书中的人物我们清楚地看到类似于达西,彬格莱等上层阶级家族的人他们自身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的有一种高人一等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对低于他们地位的人产生一种嘲讽式的偏见,而导致他们的傲慢与无礼。当然,傲慢与偏见中的饿所谓上层阶级也分两种,

9、一种是象达西及凯瑟琳.德.包尔夫人,他们不仅是有产业的人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另一种是象彬格莱及其姐妹,他们只占有财产的优势,可以接触到地位高的人。所以这两种人由于身份地位的差别,尽管同样有着偏见但在对待其他低于他们阶级地位的人时也有着不同的态度。第一、达西及凯瑟琳夫人,由于财富地位的优势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有一种优越感,认为 本身就是一种高贵,无论言谈举止再有教养也是拒人千里的。在身份地位上,达与凯无疑是傲慢与偏见一书中的最优者,书中多处点明了这一点,从书的开始达西一出场起,身份地位的光环就 笼罩着他,不仅一年一万英镑的进项,还有彭伯利庄园的美丽风景,更在教会中有着很大的权力。他无疑是高贵的

10、,这不用别人,仅他自己内心就无时无刻不这样认为,在书的第三卷第十七章中写到:从孩提时候起,大人们就开始都给我讲什么是对的,可从来没有人教导我去改好我的性情,他们教给了我好的信条,可任我以那种骄傲和自负的方式去实行它们。由于家中只有我一个儿子(很多年中就我一个孩子),我被父母宠爱坏了,他们虽然自身很好(尤其是我父亲,待人仁厚和蔼)可却允许和纵容我,甚至是教育我自私自利,高傲自大,去关心家庭以外的人,去认为天下人都不好,希望或者至少是认为别人的见解,悟性,品格都不如我,我就这样从八岁活到了二十八岁。以上是达西自述他之所以回那样傲慢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层阶级的人即使内心再善良,但由于阶级偏见的

11、存在他们也会有傲慢存在,这些都是与身俱来的,所以,我们看到文中的达西,一直以来,“虽然他的举止很有礼貌和教养,但仍然是拒人门外的感觉”当然,达西是个例外,作者笔下把他设计为一个在受爱情影响后改变自己本身的态度而学会与人相处,不会或者说尽量少地表现出傲慢和鄙夷,但是从某一角度来说,作者并未过多谴责他,相反,从一开始就很看重很喜欢他,这些也说明了奥斯丁在内心深处也认为贵族阶级也该有他们自己的高贵存在他们的傲慢无礼可以接受,只要他们稍微改变一点态度人们就可以接受他们,而且回是非常开心的接受,这些从后来的班纳特先生等人对达西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种种这些暴露出奥斯丁的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不过当所谓的上层

12、阶级傲慢无礼得过分或是过于危及自身时,奥斯丁的笔是决不容情的。这些主要体现在凯瑟琳夫人身上,她是达西的姨妈,不仅有钱,还有很高贵的地位,她自视甚高,很喜欢说教,更喜欢指责别人,人们对她多是敬和怕,但却与达西有着本质的不同,她自始至终都在拼命维持自己的高贵地位,她对下层阶级傲慢,不仅是有偏见,更多的 是鄙夷,她会指手画脚地指责别人的做法如何不妥说别人自私,她是天生的贵族,是所谓的贵夫人在书中被尊为高人一等的“女主人”。作者用她最独特的语言展示出一个傲慢目中无人的贵妇,明明白白地划出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但是由于凯瑟琳夫人过于无视别人的感受,作者给予她的更多的就是讽刺和嘲笑了。这些又表现出奥斯丁反传

13、统的一面,她没有阿谀奉承,她的笔下没有巴结谄媚的语言,她对于贵族丑恶的傲慢嘴脸无情地揭露,但又有选择的接受,在达西和凯瑟琳的身上我们正好看出了传统与反传统思想在奥斯丁笔下的矛盾和融合,而最终的喜爱达西和嘲讽凯瑟琳就是奥斯丁在其理性思考后作出的选择。第二、彬格莱及其姐妹,他们属于拥有财产但缺乏权力的人,所以他们有机会认识相交达西这样的贵人,但却并非真正的贵族,彬格莱是个讨人喜欢的角色这毫无疑问,在此,焦点集中在他的妹妹彬格莱小姐身上。她是仗着遗产和哥哥彬格莱生活的人,她爱慕达西多是看中其外在条件,以她巴结逢迎达西目的是为了和达西结合,但是她对下层阶级则有着极深的偏见和鄙夷。她没有凯瑟琳夫人的高贵

14、身份所以缺乏一定的气势,以至于她的嘲讽和鄙夷显得庸俗和愚蠢。她嘲讽伊丽沙白,鄙视乡下人的粗俗,她带着有色眼镜以嘲讽来面对一切她认为不如她的也无须努力巴结的人,任由对他们的偏见支使着无礼的态度,可以说彬格莱小姐是传统思想影响最深的人,她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贵族地位的向往和对平民的鄙夷,是典型的势利眼,但她会虚伪的周旋,书中提到“只要她们想,她们可以让任何人喜欢她们”她受到礼貌教育,懂得什么是所谓的高雅,所以她会表现出她们这个阶级应该有的风度,但同样有着尖锐刻薄的一面,传统的世俗小人正是这样的写照。她在书里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真正想攀龙附凤的一群人,这也是在18、19世纪的英国确实存在的一种人,现实主义

15、者奥斯丁真实地再现了这些人,她冷眼观世界还人物本来面貌,我们看着这些人,听着他的话就会感到这样的人确实就会这样说话,这更多地体现了奥斯丁充满理性的特色。无论自觉或非自觉,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到上层阶级在有意或无意间维护着他们认为必要的阶级身份,让自己在平民中突显出来,归根结底还是对阶级结构存在的种种偏见使然。(二)下层阶级对上层阶级也存在着很深的偏见,在事实中也配合或者是滋养着阶级结构的分野。社会结构的分野不仅上上层阶级的维护就可以持久不衰的,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阶级分野还依赖于下层阶级的维持,无论古今中外,上层贵族与生俱来就受到下层人民的敬畏,他们自己在努力抬升自己的饿身份,下层阶

16、级也在努力吹捧着他们,把他们抬高到高人一等的地步,英国是个阶级分明的社会,礼仪形式比之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更重视形式,处处存在绅士与否,处处存在是否失礼。贵族有贵族的风俗礼仪,大多数上层社会家族历史渊源深远,他们世代居住的宅邸,代表着一种保持相对不变水平的文明教化,进一步加强了阶级的分野,傲慢与偏见中达西所住的彭伯利庄园就是这样,它象征了身份和地位,人们提及这个美丽的庄园时决不会避而不谈它的主人。同样在普通平民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存在,那就是这样高贵的人理应有架子,该高傲。所以在无意中用自己对贵族的偏见将贵族与平民对立起来,将贵族抬高到让人膜拜的高度。传统社会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奥斯丁也看到了着一点,可以说,在她内心或多或少的也存在着这个思想,只是她有时会理性地意识到这个思想不妥,会加以讽刺、批评、反驳。但在思想深处,这种意识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