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京津班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903695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京津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京津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京津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京津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京津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京津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京津班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京津班,含解析)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3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题2分。选对一项得2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 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A. B. C. D. 2.

2、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 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 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C. 金星属于类地行星D. 金星属于巨行星【答案】1. C 2. C【解析】【1题详解】由“金星凌日”的概念可知:金星凌日之时,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可以看到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这个小黑点就是金星,所以,地球和金星在太阳的同一侧,金星在中间。故选C。【2题详解】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地球,B错;金星属于类地行星,C对,D错。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

3、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示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 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A. 火星体积密度较小B. 火星上没有液态水C. 火星表面温度高D. 火星上大气稀薄4.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A. 火星公转速度快B. 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C. 火星大气稀薄D. 火星的质量小【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

4、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对。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是类地行星,A错。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D错。【4题详解】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对。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机率差异不大,不是易受陨石袭击的主要原因,A、B、D错。点睛: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火星上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

5、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5.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 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B. 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C.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D. 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6. 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B.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C. 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D. 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6、【答案】5. D 6. B【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相关知识。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等的活动,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地球各地降水和洪灾和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B错误。太阳辐射不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C错误。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太阳能资源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环保无污染,但这不是上海推广其利用的主要原因。上海土地资源比较缺乏,利用现有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

7、可以避免占用有限的土地。太阳能受天气影响,不稳定。上海经济发达,但是能源短缺,因此为多元化提供能源供应,才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容为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太阳能的利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般记住三个方面就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一种新能源利用,对于上海有非常大的作用。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 太阳黑子出现在A. 层B. 层C. 层D. 太阳内部8. 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可能性最大的是A. 1957年B. 1975年C. 1985年D. 1995年【答

8、案】7. A 8. A【解析】【7题详解】太阳大气层中由内到外的、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发暗的斑点,发生在层。所以选A。【8题详解】极光是太阳活动爆发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稀薄大气摩擦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因此太阳活动强烈时更易出现极光现象,由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太阳黑子数最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最易出现极光现象。所以选A。【点睛】研究发现,太阳黑子数多的年份也是其他太阳活动强烈的年份,太阳黑子数少的年份也是其他太阳活动微弱的年份,因此将太阳黑子看做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时会在短时期内向外释放大量能量,被称为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对地球来说,太阳是

9、最重要的天体。回答以下问题。9. 太阳( )A. 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B. 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C. 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D. 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10.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黑子每 11 年出现一次,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B. 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C. 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D. 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答案】9. D 10. B【解析】【9题详解】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太阳吸引地

10、球围绕其旋转,但不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10题详解】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降水的发生有相关性;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太阳风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高纬地区可见极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下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 “火山灰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A. 软流层B. 地壳C. 下地幔D. 地

11、核12. 关于中华龙鸟生存时期的时间表述,格式正确的是A. 年/月/日B. 朝/期/年C. 时/分/秒D. 宙/代/纪13. 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A. 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B. 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C. 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D. 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答案】11. A 12. D 13. B【解析】【11题详解】火山灰由岩浆喷发形成,岩浆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选A。【12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质年代的表述应采用宙/代/纪,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该化石形成于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

12、物化石”,既然该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说明中华龙鸟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B正确;其他选项所示的环境较为恶劣,动植物数量少,ACD错误。故选B。北京时间2020年5月24日,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震中所在区域图,为震中。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B. 上地幔C. 下地幔D. 软流层15. 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 )A. 纵波、橫波波速均变小B. 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C. 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D. 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答案】14. B 15. A

13、【解析】【14题详解】“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因为海洋的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所以本题地震的震源不在地壳,而是在地壳以下。软流层的深度大约为80-400千米,可见震源在软流层以上,地壳以下的上地幔,故B正确。故选B。【15题详解】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自下而上传播,所以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故本题正确答案A。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图中( )A. 为岩石圈B. 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C. 为地壳D. 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17. 图中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1

14、6. B 17. D【解析】【分析】【16题详解】据图可知,为地壳,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面以上,莫霍面以下,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据图可知,和没有交集,AB错误;和有交集,包括,D图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构成。考查记忆的知识为主,解题必备一定的基础才能完成。读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 人们为研究宇宙环境而不断发射人造天体,人造天体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 减增B. 增减C. 减增减增D. 增减增减19. 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 层的大气厚度在赤道地区最薄B. 层中

15、复杂的天气状况不利于航空飞行C. 层中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D. 层的热量直接源于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答案】18. C 19. C【解析】【18题详解】读图得知,大气层分从低到高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平流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上升;而高层大气,温度是先下降后上升。所以人造天体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减增减增。故选C。【19题详解】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层为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应该变薄,赤道处应为最厚,A错。层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B错。层是高层大气,中有部分区域有大气分子被太阳辐射电离成电子和离子处于电离状态,形成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C对。层为对流层,而平流层才会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D错。故选C。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