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的四大助人目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903681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提亚的四大助人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萨提亚的四大助人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萨提亚的四大助人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萨提亚的四大助人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萨提亚的四大助人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萨提亚的四大助人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提亚的四大助人目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萨提亚的四大助人目标 提高自我价值自尊n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判定、信念或感受。 做更好的选择n三种以上才是选择,而且更有力气。 更负责任n为自己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行为负责,我们驾驭它们,为它们做出选择,并透过它们体验喜悦。 更和谐相同表里如一n及自己接触,兼顾自我、他人、情境,并能够驾驭自己孔子误会颜回的故事出自那里,原文是什么呀?2006-06-02 14:27htmqzz|分类:理工学科|阅读23998次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味道。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望见颜回尽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

2、有望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刚孟李祖先告知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说明说:夫子误会了,刚刚我是因望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行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缺乏靠的时候。 人际沟通互动心理的根本原理人际沟通原理任何使得对方进入我们心理的过程都不免于沟通的存在。沟通无所不在。哪怕两人不说一句话,沟通也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在根本不面对、不通话、不接触的状态下,我们内部的心理活动,只要涉及到他人,也可以当成是某种想象中的沟通。这其实就叫“沟通第一原理”。不行思议,两人处于同

3、一时空,却没有沟通发生。结论是,我们不能无视,我们的回避行为、缄默、肢体语言在人际互动中的意义,不能掉以轻心。人际平安原理要趋近一个人之前,总是事先检查这个人是否对自身构成威逼,并评估威逼。直觉上对方是友善的,还是不怀好意的?会不会被限制,被吞噬?须要做出什么样的防备?在信息不明时,要如何进展摸索?是被动观望,还是火力侦察?对方手里有什么杀手锏?以上这些关系到沟通平安性的考虑,在人际沟通中势必被沟通当事人所重视。为了获得平安感,人们普遍寻求的是确定信息最大化,以帮助自己拥有某种“掌控感”。而有关平安的信息不充分,不确定,都会导致沟通中的焦虑感,并由此产生必需程度的心理防备,这几乎是一种人类自我

4、爱惜的本能所确定的。结论是,为了有效地进展沟通,我们要努力为对方缔造一个叫对方感到充分平安可信任的沟通环境。由于它的存在,我们须要某种“自我披露”,以显示我们对对方是不具任何威逼性的。过于保卫自己的“隐私”,封闭自我,让对方渴望了解相应平安信息的意愿落空,也就有可能阻断正常沟通,出现彼此猜疑、猜忌、不信任的隔膜。如何通过主动的自我披露来开放自我,促成对方的防备心理削减,进而同步放开,许多时候就是打破人际僵局的不二法门。在相互不能信任的关系中,人际平安是无法实现的。人际合作原理双方平安距离内寻求利益最大化。或者寻求损失的最小化。或者两者结合。敌对的关系中合作就不再可能。至少因共同利益所在,一些原

5、来非合作的关系,也可能达成短暂的合作关系。非合作性的关系,对个体有时候也是有意义的;但它的目标是背离人际和谐的。只有富有敌意的攻击性的人际关系,才是非合作的,如斗争中的双方的关系。有些竞赛性的活动中,人际合作的意义,深究起来,也还是存在的。在竞赛中,外表的竞争性之背后,照旧是有规那么的,有合作的。人际合作原理,涉及到人际沟通的合目的性。结论是,任何单方面的沟通,其效能是很成问题的。如电视广告的传播,因合目的性的不健全,正好遇上一个适宜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信宿,使得沟通变得有效,概率很低。人际距离原理等距离外交。对于自我定位为非攻击性的人而言,对边界特殊在意。既不愿被侵扰,也不愿无意中侵扰他人。总是

6、在找寻一种适宜的距离,使得双方都感到相对舒宜。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位置,以保证距离的符合主观意志。或者在自身无法、难以调整时提出要求,促成对方的调整。挑战或破坏这个等距离原理的人,通常被对方感知为是具有攻击性的。结论是,为了保证人际坦然相处,我们对人界边界要有相应的敏感性;要通过自我监察和管理,来保证边界的正常合理,双方都能认同接纳。而且,我们在边界发生问题时,要有相应的边界调理实力,通过沟通让彼此的边界保持动态的平衡变更,幸免边界的混乱,冲突。人际亲近原理人际性行为可以造成最亲近的沟通。边界限趋于消逝,是亲近的最具象征意义的信号。性行为及死亡是一体的同时,及永生也是一体的。性行为可以具有相当的亲

7、近合作性,同时也可以具有相当的攻击性。打闹中可以有性意味,可以算作是亲近行为之一种。没有一种亲近关系是不含投射的。许多时候,并非“客体”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及我们进展沟通,而是这个客体在我们内心的投影,在及我们进展内在的沟通。这个投影,就是所谓的“自体客体”,即某种依靠于我们自己的客体在我们内心形成的影像,意象,表象。正因为这样的自体客体的存在,我们的沟通时时会发生在心理层面,必需程度地脱离现实。确定地说,我们所感知到相识到的现实,都不行幸免地有着某种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就叫“心理投射”。投射在人际互动中无处不在;但在亲近关系互动中最为显著。缘由就是,在亲近活动中,个人很简洁进入某种类催眠的状态,

8、进而无法对现实信息进展精确的识别。不过,全部的艺术,包括爱本身,都因这样的心理投射对现实必需程度的歪曲及修改,而具有新奇的意味。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最具现实性及开展性的亲近人际关系,特征在于能够安静地共享“元沟通”过程。所谓“元沟通”,就是对沟通历程的分析、反思,一种导向关系改善的切实努力。永恒和谐的亲近关系只能是幻想。全部的人际关系都是动态的过程性的。终点是死亡,起点是“无中生有”,哪怕一见钟情的邂逅相遇也不例外。亲近只是体验,不是实在。亲近体验只能是一过性的,“即时消费”,稍纵即逝的,不能保鲜的。爱只能阅历,不能拥有,更别说天长地久了。那些最美的时间,往往是走得最急的。席慕蓉女士的诗句人际镜

9、像原理长期稳定的关系中,人际关系逐步定型化,双方在关系中的相对位置就会固定下来,形成某种角色定位。这类角色,通常是成双成对的。如管理者-被管理者;监护人-孩子;英雄-落难者;施主-受主;迫害者-受害者;虐待狂-受虐狂;指挥官-听从者;侦探-疑犯;法官-罪犯;追击者-逃跑犯;进攻者-防备者;还如,合作者-合作者;同伴-同伴;分担者-分担者;假如双方自愿,可以是很和谐的关系。顺境假如其中至少有一方不情愿了,角色定位就会发生变异。角色是社会学的概念,意指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我们势必寻求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而这些位置明显是要参照他人的存在而言的。他人的存在以角色加以标记,我们相对于他人的存在自然也是以

10、相应的角色来标记的。因此角色总是在沟通中成对出现。“角色错位”,也简洁引发沟通的错位。人际冲突,往往发生在相对位置的调整,角色的变迁过程中。新的令双方感到舒适的位置未能找到之前,这种冲突不会完毕。它也意味着角色的变更,是关系开展的势必。人际边界原理距离意味边界。心理距离对等,边界清晰。距离不对等,边界就混乱或冲突。边界不仅要求有“清晰性”,也要求有“通透性”、“伸缩性”,高级的边界特性,还有“可融合性”及“可重建性”。人际边界的划分、确定、维护及修订的水平凹凸,集中反映了个体人际问题处理实力的大小。未有清晰性的边界,在相互限制型的关系中,成为疆土争夺战的焦点。未有通透性的边界,很难有亲近共享,

11、导致生硬教条的相敬如宾的形式化关系。未有伸缩性的边界,关系中缺乏的是宽容,会产生磨合困难。未有可融合性的边界,无法抵达亲近中的顶峰体验的胜境。未有可重建性的边界,显示了关系的脆弱性,难以经受磨难的考验。哀痛可以变成一种特殊丰富的阅历。你必需对它下工夫。逃离哀痛是简洁的而全部的人际关系通常都是躲避;一个人只是在躲避哀痛而已。然而它总是隐藏在底下暗流照旧在接着着。甚至在人际关系中,它也会时时爆发出来。那时候一个人会倾向于把责任丢给别人,但是那样做是不切实际的。那是你的孤独、你的哀痛。你尚未及它和平共处,所以它会一再的爆发出来。 你可以逃到工作上。你可以逃到某种占据你时间的事情上,逃到人际关系及社交

12、上、逃到这里或那里、逃到旅行上,但是哀痛将不会离开,因为它是你的一局部。 每个人生来都是单独的他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却是单独的;他经由父母亲而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却是单独的。每个人都是单独的死去,他又单独的离开了世界。而在这两种孤独之间,我们始终在欺瞒及愚弄自己。 鼓起志气进入这种孤独是很好的。不管在一起先它看起来有多么辛苦及困难,都特殊值得。一旦你起先及它和平共处、一旦你起先享受它、一旦你不把它当成哀痛而把它当成安静、一旦你了解你没有方法躲避,你就会放松。 你没方法对它做什么,所以为什么不干脆享受它呢?为什么不深化它、品尝它、看看它是什么呢?为什么要不必要的害怕呢?假如它注定会存在而且是一种事

13、实存在性的、而不是意外的事实那么为什么不和它做好挚友呢?为什么不进入它,然后看看它是什么呢? 当你觉得哀痛的时候,静静的坐着,然后让哀痛来到;不要试着躲避它。让你自己尽可能的哀痛。不要躲避它那就是要牢牢记住的事情。大哭大叫、暗自饮泣要完全的品尝它。哭到快要死掉为止倒在地上滚来滚去让心情自己宣泄出来。不要强迫心情出来;它会出来,因为没有人可以停留在一种持续的心情当中。 当它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如释重负、完全没有负担,好像全部的重力都消逝,而你可以没有重量的飞起来一样。那就是进入你自己的那一刻。首先要把哀痛带出来。一般人的倾向是不让哀痛出现,然后去找某种方法或手段,以让你自己可以去看别的地方上馆子、去

14、游泳、找挚友、看书或看电影、弹吉他做一些事情,以让你自己被占据,然后你就可以把留意力放在别的地方。 要记住当你觉得哀痛的时候,要把握这个时机。关上门、坐下来,然后尽可能的去感觉哀痛,好像整个世界是一个地狱一样。深化它沉溺于其中。让每一个哀痛的想法穿透你,让每一个哀痛的心情刺激你。然后大哭一场并且把事情讲出来大声的讲出来,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所以一起先要先在哀痛当中生活几天,然后当哀痛的冲动过去的那一刻,你会觉得特殊安静、安详好像暴风雨过后的感觉一样。在那一刻,要静静的坐着,然后享受那个自己来到的安静。你没有把它带过来;你是把哀痛带过来。当哀痛远离,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定下来的安静。 细致的听那个

15、安静。闭上你的眼睛。感觉它感受它的品质那种芳香。假如你觉得快乐的话,就唱歌、跳舞。 摘自奥修每日共享 女人宠爱用接触表达亲近感自我价值或自尊是一个人赐予自己的价值,是他对自己的爱和敬重,独立于别人对他的看法,低自尊的人特殊的焦虑对自己不确定,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对其他人的依靠损害了他的生活。低自尊不同于心情低落,一个人可以感到沮丧、哀痛和灰心,而不具有低自尊。然而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但却不能或者害怕成认这些感受的时候,心情低落就变成了低自尊,换句话说,低自尊及个体对这类心情的看法有关,自我价值感低的个人体须要掩藏此类心情而不是成认他们。 沟通的模式。当发言者清晰、干脆地陈述了某事,或者提出某项要求时;当发言者和倾听者可以澄清和证明他们说话时;当其他人可以做出反应时,沟通就是有意义的。 功能不良的沟通:沟通是间接和模糊的,而且很少得到澄清;名词化:是指用静态的词汇来呈现一个体验的动态成分。说话者会谈到”困惑体验”,而不是说我感到困惑”这将一个感到困惑的过程动词变成了一个静态的事务名词,去名词化。从新发觉和体验运动、流淌的感觉,让其相识到变更的可能性是特殊重要的。关系对等:个体将某个行为的一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