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教版初中九上39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901102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教版初中九上39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教版初中九上39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教版初中九上39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教版初中九上39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教版初中九上39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教版初中九上39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教版初中九上39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教版初中九上3.9.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案教学目标:1、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提高正确认识依法治国的四个环节的能力。 3、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开动脑筋,猜一猜下面这个谜语。美人靠衣装,水去了无痕,滴滴润亭台,园内玉生香。 (打一四字法律名词)学生讨论:老师提示:依法治国。在现代生活中,“依法治国”的字眼经常见诸报端,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

2、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一、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的材料内容,了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问题: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从1979年到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结束时止,共审议通过了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多少件?(335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从1979年到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结束时止,共审

3、议通过了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多少件?(139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从1979年到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结束时止,共审议通过了法律解释多少件?(10件)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什么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 这些法律文件的出台,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什么?(有法可依) 小结: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3)讨论1:如果没有这些法律顾问的制约,也就是说无法可依,我们的生活将出现怎样的状况? 老师总结:现代

4、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一方面,法律通过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规范人们的行为。如果没有法律,人们就难以把握自己的行为,社会秩序就会乱套。另一方面,谁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正是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法律,人们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维护。因此,国不可一日无法。 (二)我国将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 教师指导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材料的内容。 提问1:你认为上述法律的颁布可能性给国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结变化? 老师总结:这些法律不仅充满了人文关怀,更让人欣喜地看到我国在保障人权和维护公民

5、日常生活的权益的立法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使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越来越明确的保护。 二、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 (一)有法必依的含义 (二)有法必依的要求是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 1、同学们阅读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下的材料,想一想: 1) 如果“二叔”将前任村委会与村民签订的合同废除,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2)“换官不能换合同”又意味着什么? 老师总结:如果“二叔”擅自变更合同,不仅给承包农户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干群关系,而且也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换官不能换合同”则意味着法律至上,依法签订的合同不因官员的改变而改变,不因官员的看法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不管是谁都应严格依

6、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 (三)有法不依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 1、同学们阅读第一目第二个的第二个材料。 思考:假设材料中当事人有法不依的行为没得到能时纠正,会造成什么后果? 老师总结:有法不依,等于无法,颁布了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民的自学遵守,就会失去有应的的权威,那么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是形同虚设。如果材料中当事人有法不依的行为未得到及时纠正,一方面损害了村民的权利,影响了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打击群众参与国家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人们会认为“有法无法一个样”,从而轻视法律、破坏法律、践踏法律,造成社会混乱,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可见,有法不依是藐视法律权威,践踏法律尊严的行为,会造成

7、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因此,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除发有法必依,我们还必须坚持执法必严。 引出有法必依的含义: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它是指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公民,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而不得违背法律。三、执法必严关键 (一)执法必严的含义 (二)如何做到执法必严 1、执法必严要求做到不徇私情 材料分析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三个第一个下的材料。 思考1:姑妈为什么生气? 老师总结:姑妈帮被告方讲情遭到了吴法官的拒绝。 思考2:吴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徇私情的做法对案件的审判有何意义? 老师总结:作为一名法官,若

8、做不到公正裁判,受害者的权益就无法保护,社会正义就无法伸张。吴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徇私情,才能公正执法,确保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可见,不徇私情是当好执法者的必要条件。 2、执法必严必须坚持不枉不纵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教材第一目第三个第二个的材料。 提问1:这则材料使你对执法必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老师总结:执法必严对打击违法犯罪、规范社会秩序大有好处。不过对“执法必严”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做到“严”之有理。姑息纵容违法犯罪行为叫执法不严;冤枉遵纪守法的人也叫执法不严;该从重处理的不从重处理,叫执法不严;该从轻处理的不从轻处理,也叫执法不严。可见,“严”不仅仅是

9、指严格,更重要的是指不随意,“严”是指以事实为依据,法律顾问为准绳,坚持不枉不纵。 提问2:那么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怎样才能做到不枉不纵?请结合起来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老师总结:要做到不枉不纵,执法人员至少应该有过硬的法律知识,能正确理解法律,准确适用法律;要坚持正义,努力查清事实真相;要勇于承担责任,做到有错必究。 老师总结:只有坚持不枉不纵才能维护遵纪守法的合法权益,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反之则可能出现冤假错案,使无辜者受害。这样的悲剧就曾经在我们身边发生。 材料分析二:1994年1月20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公安机关根据张在玉家人的指认将佘

10、祥林作为犯罪嫌疑人逮捕。佘祥林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佘不服提出上诉, 2005年4月13日,在监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法院宣判无罪并当庭释放2005年9月2日,因“杀妻”冤案提出国家赔偿的佘祥林获得25.58万余元人身侵权赔偿金。 提问:看了这个案件,你有什么感受? 老师总结:佘祥林的悲剧告诉我们,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关系着当事人的命运。为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格、严肃、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 四、违法必究必要保障 (一)违法必究的含

11、义 (二)违法必究体现在哪些方面? 1、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第四个第一个下的材料。 提问1:想一想为什么原告会获得赔偿,派出所所长会受以刑罚处罚? 老师总结:这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但是案件中的派出所接到报警后却未及时出警。正是由于派出所不及时履行法定职责,致使公民李某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所以原告李某获得了赔偿,作为派出所负责人的所长受到了刑罚处罚。 提问2:这一案例使你对违法必究有了什么认识? 老师总结: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如果不履行法定职责,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任何组织、机关、部门、单位的行为若超越法律权限,必须

12、承担法律责任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个第二个的材料。 提问1:陈某为什么时候要将镇政府告上法庭? 老师总结:镇政府在通知陈某未果的情况下,擅自砸开陈某宿舍的门锁,又在没有对其财产进行登记的情况下,将的有财产搬到另一地点存放,结果给陈某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又拒绝赔偿。 提问2:法院对此案件做出了什么判决?表明了什么? 老师总结:判决镇政府请赔偿陈某财产损失20000元。表明了国家机关没有超越法律的权限,国家机关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违法必究的原则。说具体一点就是任何组织、机关、部门、单位的行为若超越法律权限,必须承担责任。 3、任何人违法都要受

13、到法律追究 (1)教师引言:在我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即使你位高权重,也不例外。近年来有不少官员因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而受到了国家法律的制裁。 (2)材料1:2009年11月19日,漯河中院一审审结河南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受贿、滥用职权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姬林芳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以滥用职权罪判处被告人姬林芳有期徒刑三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 材料2:2009年月日电今天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做出

14、一审判决,认定陈同海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问:高级官员因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受到了国家法律的制裁说明了什么? 老师总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意味着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违反了法律规定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只有这样法律的尊严才能得以维护。反之,违法不究,不介会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和救济,使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不到恢复,而且还会损害法律的尊严,使法律失信于民。可见,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得以实现的必要保障。五、本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这十六个字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所在。这四个环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必要保障。 板书设计: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关键 违法必究必要保障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述时避免理论讲述,要联系具体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生活即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联。5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