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出现很多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90032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出现很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出现很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出现很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出现很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出现很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出现很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出现很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出现很多,归根结底是制造者、经营者、管理监督者、 消费者及知识与科技落后问题。一、为什么说是制造者的问题。如果没有生产、加工、服务等制造者,故意或非 故意操作、添加、使用、利用等对人体有害物质进行生产、 加工、服务等的行为, 那么经营者和消费者也买不到这些商品,也就不会导致消费者收到精神、身体、财产收到损失。一部分非故意性,是因为不了解食品安全(哪些不可以添加、哪些不可以用、哪E 些操作方法不对)和法律等相关知识,还有一部分是故意性,制造者是出于利益 驱使或报复社会,铤而走险进行的违法行为致使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二、为什么是经营者的问题。如果没有经营者去购进伤害到消费者人

2、身和财产的 商品,那么消费者也就很难能买不到这些商品,也就不会导致消费者收到精神、 身体、财产收到损失。故意性和非故意性同上。三、为什么是管理监督者的问题。管理监督者如果制度机制健全,技术超前,管 理到位、指导到位,监督到位,服务到位,那么制造者、经营者也无法生产、力卩 工、销售出有害的食品,消费者也就使用、食用有害食品。管理监督者的知识水平、管理水平、工作能力、政治素质、责任心等是导致食品 安全事件频发的诱因之一。四、为什么是消费者的问题。消费者是受害者为什么也有错呢,一部分是因为消 费者消费知识欠缺,一部分是消费者有食品安全知识但不去注意看, 一部分是消 费者图便宜购买、食用、使用不当导致

3、。五、为什么是知识与科技落后问题。知识与科技贯穿各个环节,各个环节的知识、 科技的落后都有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科技落后你就很难做到简便、快速的 检测出那些对人体有害的商品。就上述食品安全事件问题怎么办, 我认为: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传播食品安全应 该注意的知识,让制造者、经营者、消费者、管理监督者都知道;二要建立健全 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与机制,如食品安全检测、生产经营、监督与管 理、奖励与惩罚等各方面法律法规、制度与机制;三要加强培训和管理,要加强 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加强对生产、经营、服务业的管理 规范他们的行为;四要加强监督,监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防控食品

4、安全事件发 生;五要加强奖惩,让奖励激励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惩罚警示迫使他们(管 理者和被管理者)不敢逾越红线;六要加大投入,使人、财、物适宜工作管理与 服务需要,如投入研发出检测方便快捷的方法和制剂、 投入科技人才、投入资金、 投入器械等;七要借鉴和完善总结,要善于借鉴周边国家地区好的做法, 要善于 总结和完善,使之不断适应不断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1.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2.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正处于逐步好转的过程中3.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深入分析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原因1.主观故意违法犯罪问题突出2.安全管理能力较弱3.产业素质以及科技水平亟待提高4.监

5、管能力有待加强怎么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1.转变管理理念与模式。2.规范食品产业链,降低各种税费3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工作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1) 食品安全,必须“全过程”监管。(2) 加大信息公开,强化全民监督。4强化食品技术体系建设。5.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6强化食品安全的宣传与教育工作。7.关注食品安全是人类共同命题。针对中国食品市场的现状和国情,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用重典、下猛药整治 方可,否则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堵截。第一,落实企业和政府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保证食品安 全的社会责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

6、领 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认真履 行职责,搞好监督指导。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 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敬业尽责,以对百姓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食品市场 加大检查频率,拓宽覆盖范围,最好做到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 保证食品 安全市场的“零死角”。 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 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第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整合食品卫生监督、质检、工商为主的政 府职能部门资源,使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 让

7、市场监管到位。同 时以食品行业协会为主导,带领企业坚定不移的执行与参与政府发布的各种类型 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活动。第四,还需努力提升社会的道德良心水准。 不为自身获利而去害人,这是最底线 的道德标准,然而在利益至上的喧嚣时代,道德底线总是被轻易地放弃。在市场 经济的建设中,我们显然更多强调市场的逐利性,而忽略了其道德性,很多时候, 道德性的呼吁甚至被认为与市场的经济性格格不入, 这不能不说是个认识上的偏 差。总之,食品安全问题要得到有效遏制,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调动起广 大老百姓监督食品市场安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

8、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 379起,12876人中毒,323 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 增加了 % % %。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 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 弧菌、大肠埃希菌0157: 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 痢疾杆菌等)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 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目前,我国尚

9、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最近几年,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 药的法规。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3 周年总结会上,农业部门将采取措施,停止批准新增甲胺磷、对硫磷等5种剧 毒农药的登记;部分省市决定在农药用药高峰之际,全面禁止在蔬菜区销售和 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然而,在2001年2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已被禁止使用的

10、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 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农药污染造成 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停止在专家呼吁和社会关注的程度上了。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在国际上一直受到关注,因其具有明显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 性。科技部“十五” 重大攻关项目一一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显示,日前 我国每人每日二恶因膳食摄入量为,按体重折算成每日膳食摄入量为kgbw每月 膳食摄入量为kgbw,这一污染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使用垃圾焚烧技术造成的污 染水平相当,也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暂定)的每月耐受摄入量 70 pg/kgbw。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 用给食品安全带来

11、新的挑战。近十年来,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已经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显现出极大的生产和市场潜力,丰厚的利润和高额投资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生物安全所致的食品安全成为国 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用传统的毒理学试验方法和危险评价程序评价转基因食品 的安全性存在的诸多困难,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还不能肯定转基因食品能对 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 低。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比1995年 增加12. 6%,达432万户,从业人员比1995年增加5%,达到门17万人。另 据国家

12、统计局资料,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8. 8%,其中食 品加工业占食品工业增加值的29. 48%。食品行业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 范(GMP的、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了采用定牌加工(OEM)模式进行跨省合作的大型 企业,他们以完善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做技术保证,不断开拓市场。但是,食 品行业中达到GMP勺企业所占的比重现还较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加工设备 落后、卫生保证能力弱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 原因。一方面食品行业特别是饮食业吸纳了大批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但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设施简陋、卫生知识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等,也给食 品卫生带

13、来隐患。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近年 来,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破坏活动的案件越来越多,2002年9月发生在南京的特大鼠药投毒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03年因投毒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起 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投毒的物质主要是剧毒 急性鼠药(大多数为毒鼠强),高居中毒致死原因的第一位。2003年全国共报告重大剧毒鼠药中毒75起,1316人中毒,121人死亡,病死率为%这类破坏活 动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扰乱了社会的稳定团结。六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自建国以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4、就致力于卫生队伍的建设,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拥有10万人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和20万人的技术队伍,但是,这与 432万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1117万人的食品从业人员相比,卫生监督资源显 得十分有限。二、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1、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安全战略2000 年5月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WHA 53. 15)在 WHOl勺历史上 首次将食品安全列入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 并于2002年提出WHO全球食品 安全战略计划。目标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影响。措施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改进危险性评价方法;创建评价新技术产品安 全性的方法;提高WHO在法典中的科学和公共卫生作用;加

15、强危险*流和 宣传;增进国家、国际协作;在发展中国家加强职能部门的建设。2. 改善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人力建设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为摸清“家底”和评价控制措施有 效性提供科学依据。将危险性分析用于食品安全立法,包括标准的制定。这是 WTC有关协定中特 别强调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于科学和协调一致。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这是摸清“家底”和在国际贸易中保护国家利益 的技术保障。强调企业的自身管理。因为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企业 应为食品安全的主体。建立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卫生监督体制和技术支撑体系。重视

16、宣传教育。包括对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持久的宣教。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 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 米、毒油、孑L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 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