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1直线运动(讲)(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90003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练测)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1直线运动(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讲练测)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1直线运动(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讲练测)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1直线运动(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讲练测)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1直线运动(讲)(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讲练测)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1直线运动(讲)(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练测)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1直线运动(讲)(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练测)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1直线运动(讲)(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01 直线运动(讲)考试大纲规定考纲解读1参照系、质点1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2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结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对的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纯熟运用公式有很大协助。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预测物理高考试题还会重要是以选择题形式浮现,要注意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结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

2、律解决实际问题。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有关知识一起考察,是考试中的热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在考试中浮现的频率很高,重要以选择题为主,但要注意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有关知识结合一起,这样的题有一定的难度。考向0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讲高考(1)考纲规定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纯熟应用。掌握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种推论:平均速度公式、xaT2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2)命题规律重要是以选择题形式浮现,要注意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结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有关知识一起考察,是考试中的热点。案例1【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通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BCD【答案】B【措施技巧】本题先通过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根据加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案例2【浙江15】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通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对的的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

4、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接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答案】A【解析】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即在的状况下近似看做平均速度,因此要使得更接近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需要缩短通过时间,即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A对的;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缩短t,B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接近光电门,则t变长,C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在滑块的释放点距离光电门比较近的状况下,不能明显缩短t,D不可行。【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核心懂得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达瞬时速度,掌握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案例3【海南卷】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物体在

5、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的运动时间为t1,再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的运动时间为t2,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0。则: ( )At1t0,t2t1 Bt1t1 Ct1t0,t2t1 Dt1t0,t2t1【答案】B【措施技巧】本题重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对匀减速到零的运动,采用逆向思维,就是一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这样三种状况运动规律相似。2讲基本(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 重要推论位移速度关系式: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

6、的一半,即: 任意两个持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x2x1x3x2xnxn1aT2(2)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gt;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v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公式:vv0gt;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 (4)上升的最大高度v 202g,;(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3讲典例案例1质量为m的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加速度大小为g;在t秒末使其加速度大小变为方向竖直向上,再通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则如下说法中对的的是: ( )AB返回到A点的速率C自由下落秒时小球的速率为D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答案】D【名师

7、点睛】此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问题;解题时核心是抓住两个过程中位移大小相似列出式子求解加速度的关系;注意弄清物体运动的物理过程【趁热打铁】 在某一高度以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种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s时,如下判断对的的是(): ( )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为15m/s,方向竖直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率是,方向竖直向上C、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m,方向竖直向上D、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一定是25m【答案】C【解析】以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当末速度向上,即时,平均速度为:;运动位移:;当末速度向下,即v=-10m/s时,平均速度为:;运

8、动位移:,综上可知:小球的路程是15m或25m,故C对的;【名师点睛】本题核心是末速度的方向未知,要分状况讨论;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灵活地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案例2 航空母舰静止在海面,某型号的舰载机质量,在航空母舰上无风起飞时,加速度是,跑道长,为了使飞机正常起飞,航母上装有舰载机起飞弹射系统,无风时弹射系统必须给飞机的初速度才干从舰上起飞,设加速过程为匀加速运动,求:(1)无风时起飞速度是多少?(2)某次执行任务,有的平行跑道的海风,飞机逆风行驶起飞,测得平均空气阻力增长,弹射系统必须给飞机多大的初速度才干正常起飞?(起飞速度为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答案】(1);(2)

9、【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核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趁热打铁】 驾驶证考试路考中的一项为目的停车,考官在离停车点不远的地方发出指令,规定将车停在指定的标志杆附近,终点附近的道路是平直的,依次有编号为A、B、C、D、E的五根标志杆,相邻杆之间的距离L = 16.0m。一次路考中,学员驾驶汽车匀速行驶,当汽车前端通过O点时考官发出指令并开始计时,学员需要经历 t = 0.5s的反映时间才开始刹车,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汽车前端通过B、C杆的时刻分别为tB =5.50s,tC =7.50s。已知O、A间的距离LOA = 69m。求:(1)刹车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

10、大小v0及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若考官发出的指令是“在D标志杆目的停车”,则汽车停止运动时汽车前端离D杆的距离。【答案】(1)20m/s, 2m/s2(2)7m【解析】(1)汽车从O到标志杆B的过程中:LOA+L=v0t+v0(tB-t)-a(tB-t)2,汽车从O到标志杆C的过程中:LOA+2L=v0t+v0(tC-t)-a(tC-t)2,解得:v0=20m/s,a=2m/s2;(2)汽车从开始到停下运动的距离:,解得:x=110m,因此汽车停止运动时车头前端离D杆的距离:LOA+3L-x=7m【名师点睛】此题要理解反映时间内汽车继续做匀速运动,还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

11、,找位移之间的关系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题。4讲措施本部分公式推论多,但公式间有内在联系,在掌握基本公式的基本上,用基本公式推导其她推论可加深记忆,再通过做一定量的题目去理解、达到灵活应用的限度。运动学问题的求解一般有多种措施,可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从而提高解题能力。(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措施: 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平均速度法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刹车类问题解决措施实质是汽车在单方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加速度消失,汽车停止不动,不再返

12、回,若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汽车运动时间满足,发生的位移满足。5讲易错【题目】 (多选)一种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小球,达到最高点前1s上升的高度是它上升的最大高度的1/4,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 ( )A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5m B小球上抛的初速度是20m/sC2.5s时物体正在上升 D1s末、3s末物体处在同一位置【错因】没有理解竖直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不懂得有两次通过最大高度的1/4。【名师点睛】竖直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上升和下降时间相等,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达到最高点前1s上升的高度,从而得到最大高度由速度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初速度,从而求得上升的总时间,即可分析末物体的

13、速度方向,并分析末、末物体的位置关系。考向02 运动图象及应用1讲高考(1)考纲规定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vt图象,并会用它们解决问题(2)命题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在考试中浮现的频率很高,重要以选择题为主,但要注意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有关知识结合一起,这样的题有一定的难度。案例1【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和位置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答案】A【措施技巧】本题重在考察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图像,细节在运动的方向上,可由此排除CD选项;结合速度与位

14、移的二次函数关系,可排除B选项。排除法是做选择题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措施之一。案例2【广东13】甲、乙两人同步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表述对的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车的路程相等【答案】B【解析】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达了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3可知,在0.20.5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图线斜率较大,即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选项A错误;选项B对的;在0.6时时刻,甲的位置坐标为10km,乙的位置坐标为8km,在0.8时时刻,两者达到同一坐标位置,因此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在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选项C错误;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线的长度,在00.8小时内,甲先从0坐标位置运动至10km坐标位置,乙先从0坐标位置运动至8km坐标位置,两者再返回至同一位置,显然两者运动的路程不等,甲运动的路程比乙的大4km,故选项D错误。【名师点睛】求解图象问题要注意:“一轴”、“二点”、“三线”、“四周”,并环绕这些逐个分析。案例3【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 )A在第1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