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4281755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899506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4281755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4281755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4281755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4281755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4281755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42817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4281755(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枣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50分,每题1分)1,商周时期,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D.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2.下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的围田图,据记载,“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濒水不时渰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百,皆为稼地。”“围田”A.是地主田庄经济的主要形式 B.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C.很好地保护了自然生态平衡 D

2、.适应了北方早地的自然条件3.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毫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 )A.具有保守性 B.缺少防灾意识 C.具有脆弱性 D.有自给自足性4.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这说明唐朝时期A.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C.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 D.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5.汉代时,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材

3、料反映了A.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 B.古代中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C.浙右水田肥美富甲天下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6.黄仁宇在中国社会的特质中说:”(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这里的“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是指A、重建小农经济 B、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C、建立正常的赋税征收制度 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7.北宋苏询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A.井田制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8.以下四项哪个选项最能反映拙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B.“三日断五

4、匹,大人故嫌迟C.“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沙” D.“机工出力,机户出资”9.史载:文帝、景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文帝、景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B.文帝,景帝不禁止土地兼并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D.天灾人祸,又不善经营者被兼并10.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提高 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11.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人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糯,威(wen)夔(rui)自身光。”她床上

5、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提供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纺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C.汉代吏治腐敗,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垒D.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富裕12.芜湖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光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星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13.元狩四年,汉武帝“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任命)故盐铁家富者为吏”,“敢私铸铁器煮

6、盐者,钛左趾(即在左脚載上六斤重的铁锁),没人其器物”。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C.加强官营手工业的地位 D.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14.观寮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15.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曾在许多方画取得辉煌的成就。下列对我国古代治铁业的表述正确的A.商代出现人工治炼铁器 B.战国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C.西汉时发明水力鼓风装置一水排 D.宋代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6.2011年8月19日昆明日报报道:昆明张女士早年

7、购藏的一件粉彩群仙祝寿紋鹿头耳尊,近日经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鉴定,确认为正品粉彩瓷,。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17.据礼记月令载:“百工成理,监工日号,毋学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18.“物物物工名(将工匠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

8、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目官营产品 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19.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期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艦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治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20.明代末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一项手工业产品的相关制作信息,“钵以粗泥造”“火以十二时辰为足”“陶成雅雅器器,有素肌玉骨之

9、焉”。该手工业产品是A.青铜器 B.陶器 C.铁器 D.瓷器21.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究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江南。”这说明明代A.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 B.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C.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 D.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22.中国古代中心城市都是由州郡治所发展起来的。政府机构居中,附近有孔庙、学宫等,并在指定处所施划为市,每边设城门,有几重城墙(如图)。据此推断,中国古代中心城市产生的原因是A.社会分工和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B.封置小农经济的发展与作用C.備家文化的影响与推动

10、 D.政治统治和军事防御的需要23.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中,就有汉中、晋中、唐巾、不唐不中、诸葛巾、东坡巾、阳明中、九华巾、道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制,日异月新。这表明当时南京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 B.成为全国商业中心C.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离 D.文化复古之风流行24.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權场。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稻查货物,征收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権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据此可知A.宋朝与金之间边境贸易频 B.商税成为宋朝国库重要来源C.两国民族融合趋势逐渐加强 D.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25.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

11、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A.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B.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C.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D.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26.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網之路”是由福建人开创的。明清之际,國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这说明古代回商( )A.具有开放意识和拓展精神 B.专注于海外市场而没有开折国内市场C.控制了东南亚的海上运输线 D.不堪忍受国内封建压迫而移民海外27,清滑朝以前,长期有川、鲁、每、苏四大菜系的说法,到清末民初又加上菜、浙淅菜、湘菜、徽菜,构成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后四大菜系能

12、够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菜系之列,反映出这一时期( )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B.西方餐饮方式传入后广泛流行C.城市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D.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流28.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进:“扬州好,寓半官场,购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函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期弃传统抑政策29.下图为俗纪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图中省路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孥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

13、。”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A.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B.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D.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30.唐代郑熊番禺杂记载,“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又载,“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鬼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市 B.官府逐步放松对市的管制C.唐代的市已有了突破性发展 D.明代的坊市界限开始消失31,“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微商的谦虛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微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路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