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89908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目标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

2、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寸、益”等53个生字,会写“寸、落”等50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本单元的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初步理解课文寓意。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识字四教学目标1、认识“寸、益”等9 个生字。会写“寸、落”等

3、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课文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课文难点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寸、益”等9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守株待兔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守株待兔”,它比喻有些人不好好努力,只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而最终只会白白等待。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从小学习积累一些成语,对我们今后的说话

4、、作文将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4的三组成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正确朗读1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查书中“树叶”上的拼音。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3展示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三、讲故事,读词识字i.老师讲故事,读第一组成语并识字。1.讲述的故事。让学生找出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成语。2.课件出示成语,自由认读。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3.出示寸、益、彰,谁有办法记住它们?请介绍给大家。4.谁能读好这四个成语?5.读了这四个成语你懂得了什么?6、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二、三节。(1)出示第二、三节成语。学生自学。要求:读熟成语,大概了解意思。(2)小组交流讨论。(3)小组推选代表

5、在全班汇报学习所得。如:讲故事,带着大家读成语,读读新认识的字,说说识字的方法。四、整体朗读感悟1分组轮读所学成语,学生互背成语。2.小组之间挑战读成语。3.学生说说最喜欢的成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4.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哪个成语。五、拓展活动1准备一些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2收集成语,进行一次成语接龙比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寸、益”等9 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教学重点会写“寸、落”等8个生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熟读成语1、齐读课文。2、学生

6、表演或画图,猜成语。3、出示成语,连线。4、鼓励熟记成语,抄写会写的成语。二、巩固识字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2、口头填成语3、找出生字并认读。三、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2、谁能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写时应该注意什么?3、先书空,再描红。最后临写一个字。4、选取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进行评议。5、学生自己找出书写中的不足,再练习写。四、拓展活动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成语故事。2、评选出故事大王。13、坐井观天课文目标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3、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课文重点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

7、。会写“信、沿”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课文难点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3、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哪些成语?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问。二、初读课文识字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2、认读生字

8、。3、你想读课文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三、朗读感悟1、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青蛙 小鸟2、看图:在图上指出井里和井沿的位置。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沿”?3、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4、指导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还用飞那么远吗?”“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5、男女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6、讨论:谁在坐井观天?他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7、你想做见多识广的小鸟吗?怎么做?8、再读课文。四、指导写字1、生字归类2、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描红、临写五、拓展练习1、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一看2、画一画: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

9、生字后继续学习。二、朗读感悟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3感悟第二次对话。(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

10、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5感悟第三次对话。(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6分角色朗读。(三)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11、,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教学反思: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12、14、我要的是葫芦课文目标1、认识“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课文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师: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种了一棵葫芦,他这棵葫芦会长得怎么样呢?请打开书本63页,读一读。二、初

13、读课文,识字学词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学(3)交流识字方法2、小组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3、做游戏,巩固识字。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1、出示插图,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2、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满不在乎)3、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问题要问吗?4、再自读课文,在文中找依据。5、小组交流讨论6、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异同。7、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8、人物评价。邻居是怎样一个人?你喜欢种葫芦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9、有感情地朗读会文。四、指导写字1、认读要写的字。2、一字开

14、花:给生字找朋友,进行扩词。3、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4、学生练习书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葫、芦”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2、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抽读卡片。2、齐读课文。二、朗读感悟1、出示插图。2、找出和这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3、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问题要问吗?4、再自读课文,启发学生在文中找依据。5、小组交流讨论。6、读下面两组句子,谁能发现句子的异同?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