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等名词解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89586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铜表法等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十二铜表法等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铜表法等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铜表法等名词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铜表法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罗马最初无成文法,贵族依其所具有的解释习惯 法的权力加害平民,为此平民要求建立成文法,因法律条文刻在十二铜表上, 故名。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但在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元首政治“元首政治”是普林西斯的意译,“元首”称普林尼,意为第一公民或首 席元老。罗玛共和国自从布匿战争以来 100 多年间,一直干戈扰攘,生灵涂 炭,人民渴望和平。公元前 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一役大败安东尼,是罗马结 束了内战时期,进入帝国时代。吴大维鉴于凯撒由于忽视传统势力而被刺身亡 的教训,没有公开采取君主的统治形式,而采取“元首”的名义

2、进行统治。他将 共和时代的统治机构完全保留下来,利用旧的统治形式,行君主统治之实。这 种用共和制的外衣掩盖的君主制,被称为“元首政治”。吴大维建立这样一种 统治形式,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公元前 27年 11 月,他在元老院发表了长篇演 说,宣称放弃一切权利,把共和国交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屋大维这一表现 尊重元老院,维护共和制的举动,在罗马引起巨大反响。传统势力的代表者 元老院为了回报屋大维,正式赐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在此前后,屋大 维获得了终身保民官,大元帅,元首,大祭司长,“祖国之父”等各种头衔。 这表明,屋大维是集行政,军事,司法,财政和宗教等大权于一身的君主,其 地位至高无上。圣像破

3、坏运动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 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 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7 世纪 以后,正统教会和修道院则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成为社会各阶层怨恨的目 标。利奥三世于 726 年发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为 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 年,尼 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13 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重新得势。 843 年,皇帝迈克尔三世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 圣像破坏者以异端罪

4、被处死。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结束。丕平献土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矮子丕平献纳给教皇的土地。751 年,法兰克王国的 宫相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自己登上了王 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54 年,教皇又为其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他征服了伦 巴第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区赠与教皇,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这 一事件史称“丕平献土”。凡尔登条约分割法兰克人的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 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840 年路易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的 第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联合查理攻击长兄皇帝罗退尔一世。罗退尔在丰特努瓦败 北求和。843 年 8 月,在凡尔

5、登达成协议,罗退尔仍保持帝号,获得中法兰西 亚,即包括今比利时、尼德兰、德国西部、法国东部、瑞士和意大利大部的一 个狭长地带。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西亚,即莱茵河以东的地区。查理获得 西法兰西亚,即今法国的剩余部分。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 志和意大利 3 个国家疆域的基础。汉萨同盟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汉萨一词日耳 曼语原意为集团。同盟形成于 1356年,中心在吕贝克。从 12 世纪起,北德意 志商人为了同英国、佛兰德进行贸易,曾组织“科隆汉萨”和“汉堡汉萨”。 约12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德意志莱茵河流域的贸易活跃,对外贸易重心 逐渐扩大到波罗的海地区

6、。13 世纪80 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 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 防御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 。教父哲学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45 世纪期间,以奥古斯丁、安布罗斯和杰罗姆 3 位杰出的神学家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形成,它改变了原始基督教在教义方面的混 乱状况。在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认识上帝的原则下,教父哲学用新的柏拉图主义 哲学来论证基督教教义,从而把神学和哲学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理论化、系统 化;以“三位一体”的神学观念来为教权至上论提供理论依据。11 世纪后,被 经院哲学取代。经院哲学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的总称,因产生于教会学院(经院),故名。 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经院哲学以圣经、教父著作 和古代哲学为依据来论证神学,用形式逻辑和烦琐推理方法演绎出空洞的结 论。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化、思辩化推向新的高度,建构起一个庞大而繁复的 哲学化神学唯心论体系。被誉为“神学之王”的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的 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是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经院哲学轻视经验, 反对实践,但有利于思辨思维的发展。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反 映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 14 世纪以后,经院哲学趋于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