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论文--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问题探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893974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士学位论文--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问题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士学位论文--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问题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士学位论文--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问题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士学位论文--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问题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士学位论文--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问题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士学位论文--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问题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士学位论文--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问题探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装订线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 问题探究 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装订线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摘 要1Abstract2前 言1一、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1二

2、、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及问题探究2(一)学校内部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教育方面的关系问题2(二)课堂内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自我发展问题4(三)课堂外思想品德教学意义的实现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问题7结 语10注 释11参考文献11致 谢12摘 要思想品德教学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化,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新课标下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内部品德课与其他课程、课堂内部师生之间,以

3、及学校外的家庭、社会,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以使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和谐发展,促进教学相长,将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落到实处。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三教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 i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gui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p

4、olitical direction, and scientific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worldviews, and develop good moral qualities. However, faced with the new age background and social change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is confronted with new challenges.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ideo

5、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has higher requests in many aspects, just lik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s and other aspect lessons in schoo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amily and society. Therefore, we must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of every aspect very w

6、ell, so as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 and other lessons develop harmoniousl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s; problems; relationships betwe

7、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relations of students and students; the three kinds of education12 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 三大关系问题探究 前 言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我国新课标实行以来,我国又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三大关系,

8、及正确处理各个关系,实现思想品德教学意义的途径。一、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中学是中学生逐步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修的科目之一,思想品德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虽然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状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化,使得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一些方面和某些环节出

9、现了新问题和新情况,当代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学校片面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尤其是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中,品德课只被视为小科副科,无法与主科相提并论,甚至出现排挤品德课教学时间的现象。其次,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太少,使学生缺乏感性认知。某些学校的管理部门甚至出现与品德教学中道德内容相违背的地方,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第三,由于各方面对品德课程的实际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品德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日益下降,也由此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师生关系的密切性降低。第四,由于学校对品德课程的忽视,影响了学生对品德课学习的热情和重视程度,对日常的作业

10、与考试也是消极对待。最后,由于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性不足,导致品德教学的意义强化程度不够。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需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以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二、新课标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三大关系及问题探究(一)学校内部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教育方面的关系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实施发挥出来,这一阶段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仅仅依靠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偏重于传授学生基本的价值观念和基本的生活、社会经验,要促进学生感性和理性全面发展的主要还是通过各门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的综合影响。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思想品德历来被视为小科副科

11、,无法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相提并论,不仅打击了品德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在一定方面造成学生对个人品德发展的忽视,以及思想品德与各门学科在教育实践上的不充分的配合。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及系统的理解。因此,充分认识思想品德与各科关系,把握好品德课与其他各科的协调合作对于中学生系统、科学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认同和道德行为的自觉表现,就要求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机构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道德规范,给予学生示范和导向作用。1.思想品德要正确处理与其他学科在传授知识方面的统一性与差异性首先

12、,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各科知识传授本质具有统一性。第一,传授知识的过程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共存在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基础,以及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思想品德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形成的心理个性,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统一,从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第二,传授知识过程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相互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问题,而态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学生正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态度;传授知识

13、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育的保证。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任课教师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浸透知识传授。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不能离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第三,思想品德教育和传授知识也存在差异性。从二者形式而言,传授知识是依据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程度、接受能力,使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掌握知识的过程。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来判断智育高低,具有相对稳步的发展属性。思想

14、品德教育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过程。1四种基本因素的协调与平衡的过程意味着反复,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反复是在新的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反复属性。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共同存在于同一教学过程,但是,同一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往往出现“智高德劣”或“智低德优”的现象。同时知识内容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受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立场观点,因此带有一定的阶级性。2.思想品德教学要正确认识教育实践和道德行为训练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正确认识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有人认为“学生的知识学多了,自然明事

15、理”。这种教学态度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性,但是,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差异性。知、情、意三种因素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行为则要求进行行为训练,一般内容包括:道德动机的激发,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意志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学多了,自然明事理”的错误认识片面夸大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道德认识,抹煞了道德行为训练的作用,教育结果往往出现言行脱节,道理会讲,但实际道德行为没有。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人认为:学科教师只讲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师及班主任的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这种教学态度片面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忽视了二者的统一性。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分工明确”的错误态度不仅没有看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