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89310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课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3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5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l 预习导学1学生朗读课文。 2、给加点的

2、字注音: 遗骸()褶皱( )劫难( )追溯( )3、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遗骸: 褶皱:劫难: 致密:追溯: 天衣无缝:4、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随时给予必

3、要的点拨指导,然后选交流成功的两个小组介绍阅读成果。 1恐龙无处不在说明对象:_说明思路为:通过_来证明_。2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为:_说明角度为:通过_来探讨_。 总结: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 四、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语言风格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作用。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

4、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总结: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化严密的科学论证为幽默诙谐的类比说明,表现了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应学习借鉴。 l 延伸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变色龙为什么能变色人们常常用变色龙来形容那些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媚上欺下的人。可是,真正的变色龙,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都没有见到过。这不单是因为变色龙大多数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其他一些地方,而且,即使有一条变色龙就在你眼前不远,你也许还发现不了它哩! 夏津试验中学八年级上语文教

5、案变色龙,顾名思义,它能变色,是爬行类动物蜥蜴的一种,俗称避役,属无毒动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变色龙的体色是怎样变化的呢?在绿草丛里,它的体色呈绿色;在红花丛里,转眼之间,它的体色又变成了红色;在黄泥土中,一眨眼工夫,它的体色又变成了黄色 很多人都好奇变色龙为什么要变色?原来,变色龙的体色随栖息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要靠身上的颜色变化来保护自己,防御外来侵害。它具有这种保护色,表明变色龙具有适应环境的自然保护功能。 那么变色龙为什么能改变体色呢? 经科学家仔细观察,发现在变色龙的表皮上有一个变幻无穷的“色彩仓库”。在这仓库里,储藏着绿、红、蓝、紫、黄、黑等奇形怪状的色素细胞,这些色素细胞的周

6、围有放射状的肌纤维丝,可以使色素细胞伸缩自如。一旦周围的光线、湿度和温度发生了变化,或者让变色龙受到化学药品的刺激,有的色素细胞便增大了,而其他一些色素细胞就相应缩小,于是,变色龙通过神经调节,像魔术一样,随心所欲地变换着身体上的颜色。 变色龙的这些变色本领,在工业生产上是很有启示意义的。现在,人们已经用某些特制的颜料做成变色漆,这种漆对温度的高低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温度变化,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就会改变颜色。将这种变色漆刷在容易发热的机器设备上,就可以用颜色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立即采取措施,以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机器设备。 在生物变色的启示下,人们开始研制人造变色物质。例如我国生产了一种测温笔

7、,它的彩色笔芯在不同温度下会改变颜色,测温笔上附有某种颜色的“标志纸”。将测温笔在受热物体的表面上划一笔痕,两秒钟后,根据颜色的变化,查对标志纸的颜色,就可测知物体的温度了。 如今,科学家仍在研究变色龙表皮中的色素细胞,以期发现更多能变色的有机色素。看来,这里面还奥妙无穷呢! 1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促使变色龙变色的外部条件有()和() A神经调节 B光线、湿度和温度发生变化 C色素细胞周围有放射状的肌纤维丝 D表皮上有奇形怪状的色素细胞 E受到化学药品的刺激 3在变色龙变色本领的启示下,还可以设计出什么东西?请你写出它的名字,它是怎样变色的,有什么用途。(不超过60字

8、) l 中考连接阅读“水滴石穿”的科学说法,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滴石穿”的科学说法“水滴石穿”的意思是说:水不停地滴下来,能把下面的石头滴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关于“水滴石穿”的说法,已是“百花齐放”了。 磨损说。这是古老而又原始的说法。水从高处滴下来,其冲击的力量是不可小看的。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如此,顽石也一样,一磨一滴,其科学道理是相似的。水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完全可以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来。古人曰:“水非石之钻,渐靡使之然也。”这里的“靡”,即磨损的意思。 空泡说。 水滴从空中落下来,受到内聚力、分子吸引力、摩擦力和空气动力等多种力量的综合作用,形状

9、会发生许多变化,最后成为倒扣的碗形。水滴着地时,犹如一只倒扣的“小碗”扒在地上,“小碗”内的空气就成了一个空泡,空泡被挤压破碎,产生很大的爆发力,使石块受到巨大冲击。用每秒1500张图像的高速摄影可以清晰地看到水滴着地时的情景,由于水滴中心附近的一些局部流速相当高,流速高的地方压力变低,这里也会产生空泡。与此同时,水滴中还存在局部的高压区。由于那里压力大,使得空泡无法存在而爆裂,其高压有时可高达10万个大气压。在这种超高压的作用下,水滴石穿也就不足为怪了。 溶解说。由于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而生成碳酸,所以水滴实际上是具有弱酸性的碳酸溶液。当这种水滴落到石灰石、大理石这

10、一类石块上时,碳酸就会与石块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使石块局部缓慢溶解并流失。在石灰岩地质地貌地带,有许多景色绚丽的溶洞,就是由流水雕琢出来的。可溶性碳酸氢钙在受热或压力骤然变小时,又会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钙重新沉积下来,形成钟乳石、石笋和石柱,使溶洞的景色锦上添花。 酸雨说。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烧时产生许多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它们在大气中飘逸,成为水蒸气凝聚的中心,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形成酸雨(包括酸雪、酸雾、酸露等所有酸性降雨形式)降落下来。酸雨的酸性很强,pH小于56,所以有很强的腐蚀性,别说石块,就是钢铁也要被它“咬”得千疮百孔。在酸雨的腐蚀作用下,再坚硬的岩石也得“低头”,乖乖地任其剥落侵蚀。 夏津试验中学八年级上语文教案可见,“水滴石穿”现象的后面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这同时也告诉人们,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任何事情都能办好,天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并取得成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四种“说法”的大意。 2这篇科普文,多角度地说明了“水滴石穿”现象的种种原由。全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分说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3说说这篇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