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89238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导学案编写:罗晓梅 审定:毕梅【学习目标】1.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2诵读、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3.生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难点】1. 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2. 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知识链接】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 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

2、 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 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 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 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 篇记和诗。世外桃源【结构图示】美丽幸福神秘预习案一. 自读课文要求:1. 结合课下注释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2. 组内核对校正字音。二. 听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三. 朗读练习:

3、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 )。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四. 朗读展示小组展示朗读成果。全班齐读。1. 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hu q )然 yfin ( )然 qi oi( )m o( ) y X )太守 b in()纷 垂ti co( ) 叹w an() 刘子j i() 语( )云 便要()还家2. 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延:古义()今义()如此:古义()今义()津:古义()今义()缘:古义()今义()3.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

4、志之()寻向所志()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4.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5解释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展示案一.小组合作探究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感受桃花源的神秘一一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感受桃花源幸福一一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深入讨论1. 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2. 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

5、实,你怎样 评价?(自由辩论)练习案1填空。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文章虚构了一个反映了广大人民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 的愿望。桃花源记以为线索,为顺序,照源,桃源的行踪描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性和意义。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处处志之()寻向所志()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寻向所志()寻病终()武陵人捕鱼 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3翻译下列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源,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6、处处志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用原文填空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任写一句) :村人见渔人后,“大惊” “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村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5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路荒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 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释:肆:致力。艺:种

7、植。靡:没有。暖:遮蔽。俎豆:祭器。)1 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2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6中考精题(2010浙江嘉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要还家()不足为外人道也()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文: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游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答:“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 样的生活画面?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