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89045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科室主办 2008年4月(第八期)总编:蒋俊兴 主编:夏敏 郭小磊 责任编辑:周春燕 陆晓扬 庞烨铃 我 们 的 足 迹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科实验课题阶段计划课题名称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负责人郭小磊 朱丽红组 员陈凌云 张 梅 沈 岚 章春燕 严建红赵彩虹 崔明芳 庞 燕 朱亚娟 陆姣姣本课题计划自2006年至2010年完成。分四个阶段。现已进入第二阶段。本学年研究打算要求1期初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计划,明确要求。2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研讨,全面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3进一步围绕“彰显教学智慧 打造生态课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关键

2、落实“智慧”“有效”“生态”这三个关键字,同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步骤1组织工作一至三年的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达标考核。2注重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沉入其中,细心研究,抓好备课组“一课三议”和“三课一评” 活动。3教研组围绕“彰显教学智慧 打造生态课堂”进行主题沙龙活动。方法行动研究法本学年活动安排1期初召开课题组会议,培训组员,制定计划,明确要求。2有计划地开展备课组“一课三议”和“三课一评” 活动、教研组研讨活动,在实践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3进行语、数、英学科教师的基本功竞赛。4组织工作一至三年的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达标考核。5完成课题阶段成果的收集工作。理 论 研 究构筑

3、智慧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在理念新颖、力度空前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冲击和洗礼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多种新的教学理论、思想纷沓而至,多种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但是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长久以来人们所期待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为什么仍然迟迟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为什么依然得不到释放?教师在面对多种新的理念、新的挑战和新的策略时为什么经常表现出无所适从?“搬运式、捆绑式”或“偏激式”教学方式为什么还兴盛不衰?语文课堂的面目为什么依然似曾相识,甚至千篇一律?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新的理论没有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智慧,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基于以上的判

4、断、反思和追问:当下的语文课堂究竟缺少什么?当前教师的素质中亟待加强什么?答案是明确的:教育智慧。因此,我校近两三年来,在“十五”小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建构的研究、创造性教育的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重新定位我们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取向,确定并实施了“十一五”省级课题小学智慧型教育的研究。我们提出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着力构筑智慧的课堂,实现有效的教学;着力探究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教学要素的有效调配,教学评价的有效调控;着力实现开放民主、活泼灵动、扎实高效、彰显智慧的语文课堂教学;着力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师生智慧的共生和发展而教学,追

5、求人生幸福的教学境界。一、更新教育观念理论引领,追寻智慧。教育,在先哲的字典里就叫“智慧”;教育,以他人的智慧激发本人内在的智慧潜能,使之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超越技能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培养智慧学生,生成智慧教师。我们立足用教育哲学和智慧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改革,引领师生追求智慧的人生。因此,我校持续地有力地掀起“洗脑风暴”,广猎各方大家之精华,广集各派理论之精髓,引导全体教师广泛深入地研读、吸纳教育家名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大成智慧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创造学理论、语文课程标准让教育的智慧在教师的大脑中生根、血液中交融。两年来,我们还特邀

6、了十多位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来校上观摩课和作学术报告,成尚荣督学的为智慧的生成而教,袁浩主讲的让孩子写自己的作文,黄爱华老师的智慧的课堂教学,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一夜的工作,陈金才老师的本色语文:泊船瓜洲,让教师与大师面对面,零距离,结友交心,让大师的智慧唤醒教师、点亮教师,引领智慧型教育所追求的智慧型语文课堂的构筑。教师的教学智慧需要在精心读书中启迪,在深入学习中积累,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在深刻反思中提升。因此,我们不仅注重在古今中外理论的滋养下指导实践,而且更加努力地在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的实践中生成本土理论。我校“十一五”省级课题小学智慧

7、型教育的研究正在实施,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专栏的“百花之韵”,青年教师的“教学沙龙”,骨干教师的“教育论坛”,领导班子的“亮剑行动”等平台来内化理论,强化互动,共生智慧;我们立足把教学教科作为一种手段、途径,每学期都精心组织一两次大规模、高规格的主题教学教科研讨论活动,如苏州市“准确深入地研读教材,扎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研讨活动,张家港市、深圳市、淮安市和金湖县名校、名师“本色的教学,智慧的课堂”教学观摩联谊活动等,努力在研究中开发、生成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智慧。我们更注重对现行课堂教学的冷静反思。比如听课,教师从单纯的听课,转变到对不同教学,不同教法,不同教者的比较研究。公开课后,着重教

8、后反思,在探究中反省教学问题;教研活动,利用一些典型课例“解剖麻雀”;举办多层面的课堂展示研训活动,注重课前,“在环节上整体预设”;课中,在“生成上点亮智慧”;课后,“在反思中琢磨细节”。教师聆听中激起理性的思考,在交流中扬起智慧的风帆,在碰撞中激活思想的火花,在实践中展现教学的艺术,在反思中领悟教育的真谛。二、投注真情实感真情涌动,唤醒智慧。教育智慧是良好教学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学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课堂上,要让学生智慧起来,必须先让他们愉快起来,自由起来,只有愉快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可能有智慧的火花闪现。营造开放、民主、

9、自由的课堂学习情境,形成强大的课堂情感磁场,关键是教师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发展中的人,相信学习是学生个体生命生存与发展的本能,努力做到:(1)全面解放。解放大脑,自由思考;解放双手,自由操练;解放眼睛,自由观察;解放嘴巴,自由表达;解放时间,自由支配;解放空间,自由活动,让学生的个性获得自由和舒展。(2)全心放权。变“大权独揽”为“全权分散” ,真心当学生的朋友、听众、合作者、帮助者,不再是自上而下地给予,而是共同探索分享。(3)全程激励,坚持正面诱导,运用多种方式支持和激励学生学习、挑战、合作、发展,全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和继续学习的热情,让每位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契诃夫曾说:“教学法一旦

10、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具情味的教学,由单一传授知识向关注情感延伸,是语文素质教育应当确定的人文观。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授业,以情促情,以情育人,在心潮澎湃中、情感共鸣中、物我交融中,增强体验,获得熏陶,流淌真情,张显活力。如郭小磊校长执教的黄鹤楼送别,先让学生反复朗读4小节,再用心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眼前再现送别情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江上就只有一条船吗?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讨论后明白:眼前纵有千条万条船,但李白的心中牵挂的就只有老朋友孟浩然所乘坐的那条船啊!李白久久注视着远去

11、的孟浩然(投图),他想到了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教师的教学注重了投射自己的真情,引发学生的真情,感受文本的真情,创生融通的真情。根据文本的文字和叙事逻辑,进行创造性想象、形象化的再现和内化了的朗读,描绘成一幅生动的“李白伫立”画面,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情愫与情愫辉映,灵性与灵性滋长,学生的思想、理念、情趣,在师与生,人与文的情感共鸣中升华。三、改进教学行为语文为本,共生智慧。教育智慧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和深刻的洞察、敏锐的反应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语文是什么”,“语文为什么”,“语文如何为”,“语文怎样有所为”,一直为我校教师所关注、

12、所探寻。跨入“十一五”,我们提出“构筑智慧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旨在踏踏实实地求索语文教学的本真经纬,切切实实地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效益,扎扎实实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崇尚本色的语文,主张坚守语文学科的本位,按照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指导和规范语文教学的实践,在简约中求实效,追求教学朴实,双基落实,训练扎实。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在听说读写思等语文综合实践的历练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从而使工具性、人文性相得益彰,同生共构。我们崇尚和谐的课堂,主张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连贯地而不是孤立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去看问题,深入地研

13、究和整合语文课堂教学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争高度融合,和谐共处,强化诸因素的“互补”功能,克服“互耗”倾向。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三维目标”相伴共生、“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务本”与“超本”相得益彰、“单一”与“多元”相机融合、“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等,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课堂是语文智慧教育的主阵地,怎样把语文智慧教学真正落实在课堂上。我们注重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语文课的智慧生长点:(1)强化联系,讲求实效,设计语文知识的整合点,使知识序化、知识活化。(2)落实训练,重视习得,设计语文能力的生长点,使能力再生,能力发展。(3)创设语境,鼓励

14、质疑,设计语文想象的触发点和思维的求异点,使思维生动、思维深刻。(4)关注情感,以情激情,设计语文情育的共鸣点,使情注全篇、情浓课堂。如蒋俊兴校长生命桥第二段的教学,教师先通过整体阅读、深入理解、朗读感悟和语言描绘等营造出羚羊的绝地险情,再紧扣“奇迹”展开:什么叫奇迹?出现了怎样的奇迹?是奇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那只落在悬崖边的年轻羚羊,当你回眸那只笔直地坠落山涧的老羚羊,你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形成意境,又借助媒体再现悲壮的情景,再抓住“刚好”、“猛蹬”等词句品味入境,最后激活想象融入真情。教师智慧地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

15、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开启和丰富了学生心智,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四、转变学习方式能力历练,彰显智慧。智慧和能力紧密相联,有能力往往是智慧的具体表现。因此,智慧的语文课堂应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智慧生长的重要内容、途径和标志。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在呼唤学生主体的回归,强调能力的本位,特别是自主意识的形成、自主精神的培育、自主能力的提高,就是指向在深层次上的培养主体性,打造学生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强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先放后扶,巧扶多放”,即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教师的“扶”,“扶”在学法的指导、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知识的联系、合作的组织等方面,而不刻意地训练学生掌握某种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运用,注重整合,注重个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效出发,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合理运用,综合运用,有效运用。活动是人类生命、能力、个性和智慧形成与发展的本源。我们主张语文课堂学生的人本、自由、个性,充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努力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探求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新机制。如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