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教育作文讲评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88815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种教育作文讲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种教育作文讲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种教育作文讲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种教育作文讲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种教育作文讲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种教育作文讲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种教育作文讲评(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种教育”材料作文讲评文题再现: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弛。”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跟据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审题指导: 提炼关键词: 1、教育(三种) 2、背道而驰(内容、过程、方法、途径) 孟德斯鸠话的重点是什么,我们作文的重点就是什么。作文重点应该是探讨社会教育在内容、过程、途径、方法上如何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在此重点基础上,延伸为三种教育的关系如何,三者的目标是什么,相互作用下结果如何?等等。另外,作文要求

2、也很重要,但是经常被同学忽视。 1、感想(在此基础上思考有价值的东西) 2、根据社会现状(文章要有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时代意义) 3、结合自己体会(联系作者自身经历,体验式作文,避免文章假大空) 同学们在读作文要求时,要体会出卷人的考查意图。 此段话背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不知道的,这并不妨碍我们立意和构思。孟德斯鸠,法国贵族,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18世纪是欧洲反封建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启蒙运动就是在文化方面的一个表现,它的核心是理性,整个社会张扬自由、平等、博爱等天赋人权大学氛围非常自由,教育非常自由。立意提示:(一)切合题意: 1、前面的两种教育是理想的、理性的,给人的感受是真善美的

3、;社会教育是感性的、现实的,给人的感受是残酷的。 2、前两种教育与后者的背道而驰,不仅体现在方式上,还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在家庭与学校里,我们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在社会中,人必须转为主动” 3、前两种教育是理论,而社会教育是实践,强调社会教育的实践性。 4、辩证看待后者的“背道而驰”,正确利用社会教育的反面作用。 5、将三种教育合流。从教育目的来讲,虽然这三种教育方式背道而驰,但殊途同归,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三者追求的目标一致,形成整体向上的教育合力。(二)问题立意 1、偷换概念用“实践”等其他概念偷换了话题,不谈教育(这种症状表现在极少数同学在行文中不出现材料中的关键词,而与之相关的近义词或

4、者延伸意义后的词频繁出现,这都有跑题危险) 2、材料关照不全 A、没对比讲前两者,只讲在社会中学到了什么,或者受了什么伤害等,这体现不出“背道而驰” 。 B、全文根本不谈教育,只是说社会和想象的不一样,单纯说自己受到了哪些伤害,对社会感到失望等个人感受。 3、观点片面、偏激、绝对化完全否定某一种教育,如果考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即使后面论证再详尽,分数不能及格。提纲举例:立意: 三种教育,各有所短所长吸其精髓,扬长避短开头(提出论点):比喻排比列出三种教育的所长所短论据:我们在父母教育中学会了诚实与坚强,也养成了依赖自私;我们在教师教育中学会了宽容与勤奋,也养成了理论空谈;我们在社会教育中学会了严

5、格与独立,也习惯了无情冷漠结尾(升华主旨):再此切题,三种教育,各有利弊,我们扬长避短,就会迟早发光!首尾呼应,扣紧标题 社会教育的残酷美 (开头)父母,是我们不成熟的心灵的保护伞,他们把种种黑暗挡住,而告诉我们许多美丽的童话,有王子公主,有英雄美女;教师,是我们获得系统性认知的构建者,他们弃糟粕取精华,而教育我们科学、艺术和哲学,有爱因斯坦,有孟德斯鸠;社会的教育呢?与前两者相反,无处不体现着残酷美。 (结尾)因此,虽然社会的教育与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背道而弛,但它们殊途同归,引领我们成为有思想有内涵的人。所以,不要怀疑社会教育的残酷美,它是命运给予我们的不偏不倚的爱。范文评析:神会教育的锤炼人

6、的一生,在不停地成长,不停地被锤炼。孟德斯鸠说:“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完全背道而驰。”如果说父母的教育是为未成型的我们塑形,教师的教育是琢玉一般的敲凿,那么社会的教育就像沙砾打磨珍珠一样细微,是隐隐的痛楚,道不明,说不出。父母教导我们要相信,信这个世界,信这个社会。然而我们怀着一颗信任的心走入社会。社会却告诉我们要猜疑,要戒备。教师教导我们要正直,诚实地对待他人,真诚地看待自己。然而社会却告诉我们,如果不会奉承,如果不会讨好,或许社会会否定掉你一切的内在,让你停留在原地。于是,无数怀着热血梦想和坚定信念的青年人步入社会,却和多少先辈一

7、样输给了生活,输给了社会。或许几年,或许十几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和大街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庸庸碌碌,疲于奔波了。当昔日的“可能”被今日的“不可能”取代,当往日的“无畏”被今日的“畏惧”取代,当曾经的梦想被今日的现实取代,当热情缓缓熄灭,当棱角渐渐磨平,我们成熟了,历练了,却也沧桑了,冷淡了。不再轻易地快乐悲伤,不再为了一个目标而挥洒汗水,不再将真实的自己敞开于世人之间。那样的未来,只剩悲哀。社会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静默无声的,也是冷血无情的,它让在瑰丽温暖的花室中成长的我们,经历了阵阵寒风和细雪。然而,抵御寒冷的只有温暖,化解冬天的只有春风。我们可以学会怀疑,却不能丢弃相信;可以学会谎言,却不

8、能丢弃真诚。行走在如履薄冰的世界,请与过去紧紧相牵,一路带着曾经的美好,怀着温暖的愿望。 这样,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社会教育即使冷酷,同样也是生命的最大的馈赠。 社会教育的锤炼,或许残忍,或许无情,但他最终给予我们的仍是美好与安宁。52分。点评:论据的对比:1:父母教导我们:信任、信赖;社会告诉我们:猜疑、戒备2:教师教导我们:正直、诚实;社会告诉我们:奉承、讨好冲突:背道而驰(切题性)(对材料中的前种教育和后一种教育点出自己的对比感受)论据的概述: 热血输给庸碌,梦想输给现实,棱角输给沧桑悲哀:现实残酷(概述性)论点的凸现:1、抵御寒冷的只有温暖,化解冬天的只有春天(针对性)(针对前文论据

9、的对比) 背道而弛的另一种教育 对于羽翼未丰的雏鹰,它需要的是老鹰的翅膀为它遮风挡雨;它需要的是母亲的庇护和安全的环境,需要的是老鹰的奔波给他以食物;而对于长大之后独立生存的鹰,它则需要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给他以钢铁的翅膀和翱翔苍穹的勇气,它需要与恶枭凶鸷流血厮杀的磨砺。 对于人类来说,前者好比是孟德斯鸠所说的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后者则是来自社会的教育,两种教育背道而弛。 若说家庭和学校是一个让稚嫩心灵成长的庇护所,那么社会即是一个锻炼成熟心智与钢铁意志的冶炼厂。 已接受了十几年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我们,对于这种教育是再熟悉不过了。在家里,我们的父母会经常跟我们讲述做人的道理,如何去做一个好人;在学

10、校,老师亦会教导我们如何做好学问。我们便有意无意地接受这种信息的灌输,家庭、学校教育即是一种正面而积极地善意的灌输。 那么社会呢?在家庭、学校的呵护下成长的我们,并非与社会完全隔离比如每天我们或许会看新闻,看报纸,接收来自社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索取,也是社会教育的一部份好比我们经常在媒体报道上看到了某人在某地犯了什么事并被法律制裁,接受这类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社会的教育,社会通过媒体向人们传播信息,但不会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而以反面例子来告诫人们不该做什么由此看来,社会教育是一种反面的教育。 所以,社会教育与家庭、学校教育背道而弛。 两者的背道而弛,不仅体现在方式上,亦体现于受教育者身上。在家庭与

11、学校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父母老师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我们是被动地接受;而在社会中,人必须转为主动,比如拿现今大学生就业来说,只有大学生主动地去找工作,主动去尝试,尽管四处碰壁,但碰壁的同时也是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也是社会经验的积累。守株待兔的人难以接受到这种经验,没有这样的经验,亦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成熟心智与钢铁意志是不能像在大树底下等撞死的兔子一样偶然地等出来,而是需要在不断地碰壁中锻炼出来 。 对于即将成人并走进社会的我们,现在便处在这种截然不同的分界点。我们该如何面对与适应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无论从哪个方面去探讨,都无不警示着我们不能够坐以待毙和保持沉默。保持沉默并非是未雨

12、绸缪,而是饮鸠止渴,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理想,鼓起勇气面对挑战,接受社会风雨的洗礼!(解决问题) 现在的我们,已不是在巢中等待喂养和接受呵护的雏鸟,而是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就让暴风雨和恶枭凶鸷来得更猛烈些吧!只有拥有钢铁的翅膀,才能让我们翱翔九天! 52分。评语:有超出同龄人的见解,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立学立德不足以立命 孟德斯鸠告诉我们,人有三个接受教育的场所,分别来自父母、教师和社会。在家中我们受父母影响,可以立德;在学校我们受师尊教诲,可以立学;在社会我们受世事磨炼,可以立人。所谓立人就是在经历了种种磨砺之后,人的身心逐渐成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果我们把立德立

13、学的过程看作被动的接受的话,那么在社会中浮沉以达到立人就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了,这也正是后者与前两者背道而驰的学习方式。 每个人都是有自觉性的,这代表着人对于事物的新态度,新看法随着阅历增长,这种自觉性逐渐转变为世界观,而世界观的成熟就代表着一个人的成熟,也就是立人知识道德的提高是可以通过被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来达成的,但世界观的形成是需要深入社会,主动了解这个世界才能达到的,而这种深入我们把他叫做实践。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很难走向成功的,而一个没有生活阅历的人是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的。历史中不乏有素质有理想却身败名裂的人,如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政,北宋的王安石变法,甚至于近代

14、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实践、体察民情就贸然改革,往往事倍功半乃至一事无成。由此可见,单纯在学校与家庭中被动接受教育是不足以适应社会的。要想在世上安身立命,就必须主动实践,了解你所存在的这个世界。 在社会上接受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在这点上功高盖世的始皇帝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赢政十三岁登基,而这之前的日子他就像市井混混一样在邯郸城中厮混,当幸运临头,他意识到自己得学点什么了,于是他多次出巡视察民情,召集尉缭、王翦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向丞相学习治国,正是由于能向社会各阶层的人主动学习,痞子赢政才能自学成材,终成一代伟人。反观当下的莘莘学子,虽然大多数人能从家庭、学校学

15、到立德立学却对这个世界了解甚少。虽然学生中也有少数人能走出封闭的教育环境体验生活,但多数人仍然生活在象牙塔中,其最大特点就是对社会缺乏必要认知,对挑战缺少面对的勇气,这一点在80后、90后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月光族,啃老族无不在告诫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应该在社会中上。 立学立德不足以立命。当我们对80后、90后痛心疾首之时,是否也应检讨一下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亦悲乎! 50分。评语:立意新颖,深刻;材料丰富,新鲜;语言通顺,精炼。 三种教育合流归一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便注定要受到教育。而我们受教育之时,会有三类指引人为我们铺路:父母,教师以及社会。有人认为后者与前两者完全背道而驰,而我则以为,这三种教育终会合流统一,就如河水终会汇聚于大海。 孟德斯鸠曾说:“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从某程度上说,确实如此。父母以他们无限的爱来呵护我们,滋养我们的心灵,他们以此告诉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