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888125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人均gp在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0555美元的为中等收入国家,25579ll美元的为中上收入国家,911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我国人均gdp在1996年超过60美元,开始迈出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去年又迈上了10美元的新台阶,到202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将建成中等收入国家并开始向中上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可能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

2、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之所以能出现这样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其内在动因至少是,随着人们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为“生存”而奋斗转向求“发展”,求“享受”,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更要住得舒适,行得方便,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和升级,促进服务业长足发展,带动城市化加速。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各种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如果处理得当,就能抓住战略机遇期,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但这一时期,往往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丧失发展机遇,导致经济增长徘徊。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

3、观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转变,从近期看,容易导致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从长期看,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更广阔的全球视野看,不仅我国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无法支撑,全球的资源也难以承受;从发展的目的看,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从近期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需要。*年我国经济增长9.%,呈现出多年期盼的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好形势。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易。但也必须清醒地看

4、到,经济运行中也存在许多隐忧,实现这一增长,我们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一是消耗了大量资源,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年,我国实现的gdp,按现行汇率计算为1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gdp的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会高一些),但为此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经折合后粗略估算为50亿吨。其中,原油2.52亿吨、原煤15.79亿吨、铁矿石3亿吨、钢材2.7亿吨、氧化铝116万吨、水泥8.36亿吨,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4、31、%、27、2%、4%。由于国内资源不足,约5%的铁矿石和氧化铝、0的铜资源、34%的原油依靠进口解决,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日益增大。 二是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扬,加大了物价全面上涨

5、的压力。对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能源等的旺盛需求,引发了这些产品价格的轮番上涨。去年12月与年初比,钢材综合价格由每吨590元涨到43元。螺纹钢由2553元涨到3702元,涨幅达45%左右,焦炭由每吨0元涨到1250元,涨幅达56%。尽管*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仅比上年上涨1.2,但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已达8.%,其中月和2月,分别上涨了11%和13%,今年1月份同比又上涨4.%。生产资料属于上游产品,其价格快速和大幅上涨,首先会挤压消费品等下游产品的利润空间,当下游产品生产企业难以承受时,必然要通过涨价释放出来。 三是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经济运行绷得过紧。去年原煤产量达到1.67亿吨的历

6、史新高,增长1,仍供不应求,许多电厂、钢厂“等米下锅”,使许多浪费和破坏资源的小煤窑死灰复燃。供电紧张地区从年的o个增加到年的21个,而且缺电地区的紧张程度更加严重。由于缺电、缺煤,一些地区不得不重新启用高耗能的柴油发电,又带来了柴油供应的紧张。大量调运资源,又导致了铁路运输吃紧。19年铁路日装车只有6万多车,现在已经达到9万lo万车,其中一半用于运煤。尽管这几年全球新建铁路的7%在我国,但运力仍然紧张,煤炭运输的请求车皮满足率只有8。 当前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有大型煤矿和铁路建设发展滞后,一度对电力需求增长估计不够等供给方面的原因,但从需求方面来看,主要是能源消费增长过快。这里有经济增长、社

7、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合理增长的因素,同时也与经济增长方式从总体上没有转变,特别是与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生产和消费超常增长有关。年,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分别 增长96.6%、2.9和12.9。目前,钢铁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5亿吨,在建规模800万吨,全部建成后,01年产能将达到3.3亿吨,如果再加上各地拟建项目7000万吨,总能力将超过4亿吨,大大超出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建钢材生产能力中,仍有0左右是长线产品。电解铝在建拟建规模50万吨,202年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水泥产量将达到10亿吨以上,也都明显超出市场需求。这些高耗能产业生产和投资的过快增长,使电力

8、需求大增,导致电力供应的全面紧张。近两年电力供给是超常增长的,发电量继*年增长16%后,*年又增长5,去年投产和新开工的机组均超过300万千瓦,都创下了2年来的最高水平。火电平均利用小时已达到576小时,是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如此,全国还是缺电35亿50亿千瓦小时。从历史上看,电力弹性系数尽管年度之间有波动,但从20年的长周期看,平均是81,而去年高达1.67,说明经济的高增长是依靠电力的过度消耗支撑的,显然难以为继。 不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增长方式,从近期看,不要说难以维持去年9%的增长速度,即使保持7的增长,难度也很大。按经济增长7%测算,今年发电量需要增长0,新增发电量约1900

9、亿千瓦小时。尽管发电装机预计投产370万千瓦,要满足新增用电需要,原有机组平均利用小时还要在去年576小时的历史最高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形势将更为严峻。按照新增发电要求,需要增加电煤约万吨,并相应增加铁路运力0多万吨,保障难度也比较大。目前煤炭企业总体上已处在超负荷运行状态,采掘比严重失调,许多技术水平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小煤矿大量生产,乡镇煤矿产量所占比重已由*年的27上升到去年的35。在这种情况下,若产量增加过多,资源和环境会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安全生产形势会进一步恶化。铁路运输方面去年各主要干线已满负荷运行,今年铁路运量预计仅能增加000万吨,考虑电煤运输和其

10、他方面的运输需求,运输供求关系会更加紧张。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在千方百计增加能源、资源供给的同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下大功夫,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决遏制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动员全社会力量节能、节材、节水。否则,难以保持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弄得不好经济会出现大起大落。 (二)从长远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包括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其中,如何保障经济更加发展

11、,力争021年实现gp比*年翻两番,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经济是基础,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翻两番的目标很难实现,民主、科教、文化、社会和人民生活等其他目标也很难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前一个gdp翻两番。再实现dp翻两番,即使仍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也面临很大的困难。按能源翻一番初步测算,22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到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2亿吨、石油4.亿吨、天然气*亿立方米。仅从满足国内煤炭需求来看,就面临四大压力。一是面临煤炭精查储量不足的压力。煤炭生产若达到22亿吨,需要精查储量2l亿吨,而目前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仅为0亿吨。二是面临生产能力不足的压力。全国煤炭生产

12、能力目前为15.6亿吨,考虑部分矿井衰老报废等因素,02年前需要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0亿吨。这意味着今后17年要建设百万吨级的大型煤矿100个,接近美国目前的产煤总量。三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的压力。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但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这种分布决定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按新增10亿吨生产能力中0需外运考虑,要再建7条大秦线以及相应的港口。四是面临环境容量不足的压力。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其中0%的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煤的使用。继续按目前的方式大量消耗煤炭和排放污染,不仅国内环境质量难以改善,来自国际社会的环境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面对

13、国内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利用国外资源来弥补国内能源资源的短缺。但还必须看到,大量进口海外资源,也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风险。首先,全球资源是有限的。据有关资料,全球剩余的可开采化石能源总储量为800亿吨油当量。其中煤炭9845亿吨,石油1427亿吨,天然气5万亿立方米。极而言之,如果维持现有消费水平不变,化石能源总储量只能维持人类消费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球能源产量中,国际贸易量充其量不到50%,重要资源被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垄断,国际自由贸易量的比例更低,进口需求也不是可以无限得到满足的。其次,存在着市场和价格风险。作为资源消费大国,

14、大量进口还会导致国际市场资源价格的上升。*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达到.48亿吨,占全球铁矿自由贸易量的1%,导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由*年底的35美元涨到*年底的10美元,上涨近2倍。由于我国大量进口氧化铝,国际市场氧化铝价格由*年底的18美元涨到*年底的420美元,也上涨了13倍。三是存在着运输能力的保障问题。有些资源虽然海外有储量的保障,但开采后的运输能力也难以保障。以铁矿石为例,澳大利亚虽然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但需要建设新的港口和铁路,才能保障运出。*年我国大量进口资源,还导致国际市场运力紧张、运费大涨。铁矿石海运费由*年初的每吨6.4美元上涨到年底的18.美元,上涨1.9倍(中国一澳大利亚航

15、线)。氧化铝的海运费由年初的每吨2.5美元上涨到年底的30美元,上涨14倍(中国一澳大利亚航线)。四是存在着安全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大国,重要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过于依赖进口,不仅涉及供求格局和价格变化等技术问题,还涉及如何打破现有垄断格局、运输线路安全保障等极其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问题,处理不好或出现难以控制的动荡,会危及我国的国家安全。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利用海外资源,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但并不会一帆风顺,涉及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 (三)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子孙后代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世纪的1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加了18倍,石油年消费量由上世纪初的2021万吨增加到世纪末的5亿吨,增加了170倍;钢、铜、铝的年消费量分别由780万吨、50万吨和600吨增加到8.47亿吨、140多万吨和2454万吨,增加了29倍、27倍和3608倍。其中,60以上的能源和0以上的矿产资源是由不足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耗的。 进人新世纪,全球另外85的人口将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从人类已经走过的历史看,工业化的过程,是人类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加快积累社会财富、迅速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如何解决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