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884694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02国学经典选读-0001试卷总分:100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4分)新五代史的作者是( )。A、宋祁B、欧阳修C、刘昫D、脱脱2.(4分)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A、编年体史书B、纪传体史书C、政书D、纪事本末体史书3.(4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 ),言为尚书。”A、国语B、左传C、公羊传D、春秋4.(4分)资治通鉴 是一部( )。A、编年体通史B、编年体断代史C、纪传体史书D、纪事本末体史书5.(4分)“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出自诗

2、经的( )。A、邶风静女B、周南关雎C、秦风蒹葭D、王风黍离6.(4分)( )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A、唐六典B、会要C、续会要D、唐会要7.(4分)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 )A、班固B、司马迁C、袁枢D、司马光8.(4分)宋书最有价值的是( )这一部分。A、本纪B、志C、表D、列传9.(4分)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 。A、史通通典通志B、通志通典资治通鉴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D、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10.(4分)( )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秦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A、竹书纪年B、春秋C、国语D、左传多项选择(共6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

3、:11.(5分)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B、晋书C、南齐书D、梁书12.(5分)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A、过秦论B、汉书C、读通鉴论D、六朝通鉴博议13.(5分)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编年体的是( )。A、唐六典B、竹书纪年C、汉纪D、顺宗实录14.(5分)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其中讲述了天子、( )这几种不同等级的孝道是如何体现的。A、诸侯B、卿大夫C、士D、庶人15.(5分)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A、三国志B、汉书C、新唐书D、春秋16.(5分)研读周易要做到下列几个方面:( )。A、明哲理B、通卦辞C、审爻变D、定德义判断题(共10题,共3

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7.(3分)东汉经学大师班固为“三礼”作注,广泛地吸取了古文经和今文经的成果,使“三礼”并称,成为礼学著作的基础。18.(3分)史论著述是对史学的评价,影响最大的是章学诚的文史通义。19.(3分)“春秋三传”大都成书于战国后期,而毂梁传成书最晚,到汉宣帝时才整理完成。20.(3分)编年体史书是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竹书纪年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21.(3分)记述某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一般称之为会要或会典。22.(3分)史评著述是对历史现象进行评价,如刘知几的史通。23.(3分)关于诗经的作者,国风中大部分是百姓传唱的记录,大雅和小雅多数是士大夫所作

5、。24.(3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5.(3分)春秋在“十三经”里不是独立成书的,而是以“春秋三传”的形式出现。26.(3分)史评史论类著述不是以历史叙述为主,而是以历史评论为主的史书体例。02国学经典选读-0002试卷总分:100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4分)( )是通过给人物立传记的方式来记叙历史的。A、政书B、纪事本末体史书C、纪传体史书D、编年体史书2.(4分)宋书最有价值的是( )这一部分。A、本纪B、志C、表D、列传3.(4分)( )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秦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A、竹书纪年B、春秋C

6、、国语D、左传4.(4分)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 )的注文。A、陈寿B、欧阳修C、裴松之D、宋祁5.(4分)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采用的表达手法是( )。A、赋B、比C、兴D、夸张6.(4分)被称为“太史公书”的史书是(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晋书7.(4分)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A、编年体史书B、纪传体史书C、政书D、纪事本末体史书8.(4分)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 。A、史通通典通志B、通志通典资治通鉴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D、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9.(

7、4分)( )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A、唐六典B、会要C、续会要D、唐会要10.(4分)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体式始创于袁枢的( )。A、资治通鉴B、通鉴纪事本末C、宋史纪事本末D、明史纪事本末多项选择(共6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5分)史书研读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等。A、明大势B、知得失C、审源流D、阐幽微12.(5分)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A、过秦论B、汉书C、读通鉴论D、六朝通鉴博议13.(5分)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其中讲述了天子、( )这几种不同等级的孝道是如何体现的。A、诸侯B、卿大夫C、士D、庶人14.(5分)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A

8、、三国志B、汉书C、新唐书D、春秋15.(5分)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B、晋书C、南齐书D、梁书16.(5分)尔雅具有下列鲜明特点:( )。A、以标准语解释方言B、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语C、用常用字解释生僻字D、用简化字解释繁体字判断题(共10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7.(3分)感兴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所能生发的心理基础。18.(3分)春秋在“十三经”里不是独立成书的,而是以“春秋三传”的形式出现。19.(3分)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派六宗。两派分别是指象数派和考据派。20.(3分)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开篇提出“六经皆史”的观点,并深

9、入地讨论了经学与史学的关系。21.(3分)后汉纪是编年体的西汉史。22.(3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3.(3分)史评史论类著述不是以历史叙述为主,而是以历史评论为主的史书体例。24.(3分)东汉经学大师班固为“三礼”作注,广泛地吸取了古文经和今文经的成果,使“三礼”并称,成为礼学著作的基础。25.(3分)班固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26.(3分)“春秋三传”大都成书于战国后期,而毂梁传成书最晚,到汉宣帝时才整理完成。02国学经典选读-0002试卷总分:100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4分)( )是通过给人物立传

10、记的方式来记叙历史的。A、政书B、纪事本末体史书C、纪传体史书D、编年体史书2.(4分)宋书最有价值的是( )这一部分。A、本纪B、志C、表D、列传3.(4分)( )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秦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A、竹书纪年B、春秋C、国语D、左传4.(4分)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 )的注文。A、陈寿B、欧阳修C、裴松之D、宋祁5.(4分)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采用的表达手法是( )。A、赋B、比C、兴D、夸张6.(4分)被称为“太史公书”的史书是(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晋书7.(

11、4分)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A、编年体史书B、纪传体史书C、政书D、纪事本末体史书8.(4分)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 。A、史通通典通志B、通志通典资治通鉴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D、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9.(4分)( )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A、唐六典B、会要C、续会要D、唐会要10.(4分)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体式始创于袁枢的( )。A、资治通鉴B、通鉴纪事本末C、宋史纪事本末D、明史纪事本末多项选择(共6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5分)史书研读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等。A、明大势B、知得失C、审源流D、阐幽微12.

12、(5分)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A、过秦论B、汉书C、读通鉴论D、六朝通鉴博议13.(5分)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其中讲述了天子、( )这几种不同等级的孝道是如何体现的。A、诸侯B、卿大夫C、士D、庶人14.(5分)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A、三国志B、汉书C、新唐书D、春秋15.(5分)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B、晋书C、南齐书D、梁书16.(5分)尔雅具有下列鲜明特点:( )。A、以标准语解释方言B、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语C、用常用字解释生僻字D、用简化字解释繁体字判断题(共10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7.(3分)感兴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所能生发的心理基础。18.(3分)春秋在“十三经”里不是独立成书的,而是以“春秋三传”的形式出现。19.(3分)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派六宗。两派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