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课后练习题(详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883398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地形图课后练习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等高线地形图课后练习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等高线地形图课后练习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等高线地形图课后练习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等高线地形图课后练习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课后练习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地形图课后练习题(详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高线地形图课后练习题(详解)等高线地形图 课后练习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13题。1从图中可知()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 044 mB乙地海拔可能为1 035 mC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 m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 m2四地中,在地可以看到的是()A BC D3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A水库最深为1015 mB水坝高度为1520 mC库区水面大于1 km2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山峰海拔为1 0351 040 m;乙地海拔为1 0301 035 m,但不等于1 035 m;处陡崖有3

2、条等高线重叠,相对高度为1020 m;区域内最大高差为4555 m。第2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之间为凹坡,之间为凸坡,之间为谷地,在地可看到,看不到;分别位于陡崖的上、下方,但地不在陡崖边缘处,且不知道地坡度和地距崖底的距离,不能判断两地能否通视。第3题,甲养殖场最低处靠近1 020 m等高线,将该等高线作为最高水位线计算,水库最低点为1 0051 010 m,故水库最深为1015 m;水坝高度为510 m;由比例尺可知,库区水面最大宽度小于05 km,故库区水面小于025 km2;从地形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不会污染水库。答案:1C2B3A下图示意我国台湾省某学校(图中X地)及其周边地区等

3、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图示范围内,最大高差可能是()A999 m B1 199 mC1 200 m D1 299 m5关于该学校所处地形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陡坡边缘 B位于沙洲上C位于山脊末端 D位于河口三角洲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 m;河流干流流经地区海拔最低,介于600 m到700 m之间;图示区域西南部海拔最高,介于1 700 m到1 800 m之间,故图示区域的高差介于1 000 m到1 200 m之间,最大高差接近1 200 m,故选B。第5题,读图可知,X地位于河漫滩平原(凸岸),西侧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选项A正确

4、。沙洲一般位于河道中,可排除B;山脊部位等高线凸向海拔较低处,不符合X地西侧的等高线特征,排除C;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处,而X地靠近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排除D。答案:4B5A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67题。6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A平原 B山地C丘陵 D低缓高原7图中有一处适合开展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上升的垂直高度可能为()A65 m B95 mC135 m D225 m解析:第6题,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图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 m以上;从等高线的疏密来看,该地区的等高线密集。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低山丘陵。第7题,攀岩

5、运动适宜在陡崖处进行。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多条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出陡崖出现在图中西南侧三条等高线重合处。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其等高距为50 m。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大于等于100 m小于200 m,则运动员在攀岩运动中上升的垂直高度可能为135 m。答案:6C7C下图是我国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拦水坝所在河流的大致流向是()A自南向北 B自西南向东北C自西向东 D自东北向西南9.图中两座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A13 km B12 kmC10 km D18 km解析:第8题,先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

6、出方向相反”的规律画出拦水坝所在河流的流向(自下向上),然后根据图中左上角的指向标建立完整的方向坐标系,最后判断出该河流流向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选D。第9题,结合图中比例尺计算可知,两座山峰间的直线距离约为13 km。选A。答案:8D9A读大别山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回答1011题。10明初时期该地“水草丰旷,遍布茅滩”,是著名的养马基地,当时马厩最有可能位于()ABC D11“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边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迷糊间,山坡的茅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如该文书写于北半球冬日家中,则该同学家的住址是()A BC D解析:第10题,马厩应该修建在地势平坦开阔,

7、且不易出现地质、水文灾害的地方;图示地等高线较稀疏,且处于山前坡地,不易出现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第11题,北半球冬日太阳日落于西南方位,该处能看到地平线上的日落景观,说明其西南方没有山地阻挡视线。图示四个地点唯有地符合条件。答案:10B11A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示意图,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 m。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 050 m B985 mC915 m D790 m13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A处 B处C处 D处解析:第12题,图中水库

8、水面海拔165 m,古牌坊所在地的海拔在165200 m,甲山峰海拔在1 0001 100 m,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在800935 m,C项符合。第13题,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处东南部有山脊阻挡视线,因不能通视,不能看到村落全貌;处有小山丘阻挡视线,也不能看到村落全貌;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是理想的拍摄地点。答案:12C13D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完成1415题。14若在图中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15最近几十年,处等高线不断向东移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

9、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解析:第14题,由图可知,河段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河谷地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等高线此处凸向西北方向。第15题,等高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处海水深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河流域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河水的含沙量越来越大,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加强。答案:14D15C下图为我国某湖泊等深线图,图中等深距为10 m。读图,完成1618题。16该湖泊位于()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17图上比例尺X代表的数值为()A1 B8C100 D1 00018该湖泊最大深度可能为()A55 m B6

10、5 mC75 m D85 m解析:第16题,图示纬度大约位于30N31N,经度大约位于85E,应位于青藏高原,所以C正确。第17题,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湖泊的东西图上距离约6 cm,图示纬度大约位于30N31N,湖泊约跨05个经度,东西实地距离约为111 km05cos3048 km。该图比例尺可能为1800 000 m,所以B正确。第18题,图中等深距为10 m,该湖泊最大深度在6070 m之间,结合四个选项可知B正确。答案:16C17B18B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920题。19图中C处地形部位名称是()A山峰B山谷C陡崖 D鞍部20符合图中信息的是()A图中最高山峰南坡比北坡

11、陡B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200 mCEF段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D两座山峰的实际水平距离是200 m解析:第19题,图中C位于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应该是鞍部。第20题,图示最高山峰海拔为720 m,该山峰南坡等高线较北坡稠密,则南坡坡度大于北坡,故A正确;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210 m,故B错误;图中河流EF段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故C错误;两座山峰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实际水平距离要大于图上比例尺反映的距离,故D错误。答案:19D20A下图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 m,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 m。读图,完成2122题。21假设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

12、,两者的关系是()AP1P2 BP1P2CP1P2 D不能确定22地与地的高差可能是()A90 m B100 mC200 m D300 m解析:第21题,依题意,M1和M2海拔均为500 m,而山峰高度为652 m,则两地与山峰的高差相等,但图示M1距离山峰较M2近,则M1处坡度大于M2处。第22题,依据图中等高距为100 m、山脊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可判断,地海拔为600652 m,地海拔为400500 m,则两地高差大于100 m、小于252 m,故C项正确。答案:21A22C23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CD和EF两河段水流较急的是_河段,简述判断的理由。(2)

13、判读M陡崖顶部海拔的范围。(3)该地欲开发区域内的水力资源,有G、H两处建坝方案,比较说明两方案各自的优势。(4)观测者站在P点,能否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点?试绘地形剖面图说明理由。解析:(1)主要是比较等高线疏密情况。比较CD和EF两处等高线,CD处等高线比较密集,所以地面坡度大。(2)经过M陡崖的最高等高线为300 m,等高距为50 m,结合崖顶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答案。(3)从图中可以分析,G方案所在区域无村庄,所以不需要移民,面积较小,占用耕地少,修建大坝工程量较小,位于等高线较密集处,地势落差大。H方案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4)通过连线P点和乙村,可以发现中间有个山脊挡住视

14、线。答案:(1)CDCD间等高线密集,地面坡度大,河流落差大,水流较急。(2)大于等于300 m,小于350 m。(3)G方案无需移民,占用耕地少,工程量较小,落差大。H方案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4)不能。P点和乙村最北部间有山脊阻挡,图示如下:24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1)说明图中D处地形和判断的理由。(2)若B点气温是20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应是多少?(3)判断A处附近河流干流流向。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A处,选择该处的优点有哪些?(4)若从B地修筑一条公路到E地,BGE与BFE两条线路中哪一条较合理。说出理由。(5)判断在M、N、L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哪一点,说出理由。解析:(1)D处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所以应为山地。(2)B点的海拔为100 m,C点的海拔为500 m,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海拔每增加100 m,温度约降低06 ,增高400 m,温度约降低24 ,那么C点气温应是176 。(3)从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