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愚公移山》练习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883295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习】《愚公移山》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练习】《愚公移山》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练习】《愚公移山》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练习】《愚公移山》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练习】《愚公移山》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练习】《愚公移山》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习】《愚公移山》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愚公移山练习题热身题练习: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万仞(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 雍南( ) 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杂然相许 ( ) 惩山北之塞 ( ) 且焉置土石( ) 何苦而不平( )寒暑易节 ( ) 河阳之北( ) ( )而山不加增(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毕力平险(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词义: 。(4)甚矣,汝之

2、不惠。 通 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1)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2)且焉置土石 ( ) 始一反焉 ( )(3)固不可彻 ( ) 固众人 ( )(4)杂然相许 ( ) 曳屋许许声 ( )(5)操蛇之神闻之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争论不_ 移风_俗 诉_法律 原形_露 付_实施 鞠躬尽瘁,死而后_ 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7、与“何苦而不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且

3、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8、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_ 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 _和_ 。本文的体裁属于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_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9、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4分)(1)愚公移山的原因:_(2)愚公移山的目的:_(3)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5)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6)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_10、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4、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111、翻译句子(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6)、甚矣,汝之不惠。12、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要点:_。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有志者事竟成。13、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5、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投诸渤海之尾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6、)A.惩山北之塞 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 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羊补牢 (5)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答案:1、rn h j

7、 bn shung chn ku su yng shu 2、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黄河;水的北面;增高;并,还;用箕畚运土石;即使;穷尽 ;险峻的大山。3、(1)反通返,往返。(2)亡通无,没有。(3)厝通措,放置。(4)惠通慧,聪明。4、(1)将近,况且。(2)哪里,语气助词。(3)通,顽固;本来。(4)赞同,拟声词。(5)听说,听见的事情。5、已,止;易,改变,变换;诸,之于;毕,完全,全部;诸,之于;已,止 6、C 7、D 8、(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9、(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余也(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士石何? (5)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5)河曲智叟无以应。10、B11、(1)、略(2)他苦于北边的大山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3)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4)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5)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6)你太不聪明了!12、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13、(1)C、(2)C、(3)B、(4)B、(5)A、(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