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法制的名人有关法治的名人事例30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88248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法制的名人有关法治的名人事例30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关法制的名人有关法治的名人事例30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关法制的名人有关法治的名人事例30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法制的名人有关法治的名人事例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法制的名人有关法治的名人事例3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法制的名人小说有关法治的名人事例30 小说是学体裁的一个,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xx给大家介绍的有关法制的名人小说。有关法制的名人小说1:李离伏剑李离,春秋时期晋国人,晋文公重耳在位时任典狱官。她执法严明,一丝不苟,深受大家敬重。有一次,因为下属调查失误,她误断案件,枉杀了一个无辜。当得悉真相后,她把自己关了起来并请求晋文公判自己死刑。晋文公以关键过失在于下属官吏为由赦免了李离。听到自己被赦免,李离正色说道:“我当官为长,没给下属让位;我受的俸禄多,没和下属分利。现在我错判误杀,却要把罪过推给下属,这怎么能成呢!”面对如此“一根筋”的官员,晋

2、文公显得有些不快乐了,问道:“你的下属办错了案子,你自认为有罪。那么我是一国之君,你出了差错,我也有罪呀!”李离答道:“我身为典狱官,负有典狱官的法律责任。错施刑者就该受刑,错杀人者就该受杀。主公正是因为我能察微识疑,才任命我为典狱官的。现在我听错案情而杀人,就该治我的死罪!”最终,李离不愿接收赦免,拔剑自杀了。李离奉职循理,为法伏剑,被历代所称赞。观多年来平反的杭州叔侄冤案,从未听过冤案炮制者女神探的任何歉意,而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也仅仅是一个不对外公开的内部处分,处罚力度怎样不言自明;沸沸扬扬的呼格冤案,十八年后才得以平反。责任人是逮捕了,只是,冤案对被害者家眷的打击、对执法者职业形象的破坏

3、和带给大家的心灵冲击,却不是法院的一纸判决能够将救赎的。可见,李离虽是一根筋,但这个世上能多些“李离”,不论于国于民,全部不是坏事。有关法制的名人小说2:法当有常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高宗、武后两朝。她任大理丞时,一年之中止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有一次,武卫大将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狄仁杰奏罪当免职。唐有宗勃然作色,下令立诛权善才。狄仁杰又奏权罪不妥死,高宗说:“善才陷我不孝,必需杀掉她才解我心头之恨。”左右的人听到这里,全部朝狄仁杰使眼色,叫她离开殿廷,狄仁杰却不慌不忙地说:“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认为雄,臣遇认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4、。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一番说既婉转得体,又顾全了高宗的面子,其态度才缓解下来,善才幸免一死。有关法制的名人小说3:换舍止讼张齐贤是宋初名臣,擅长决狱。真宗时,戚里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又曾入宫自理真宗前,真宗躬听狱讼,也不能决。张齐贤听说后,说:“是非台府所能决,臣请治之。”张齐贤坐相府,召讼者问曰:“你非以彼分财多,你所分少乎?“皆曰:然。她即把她们的诉讼请求记下,命手下人将她们带回家,两家交换住处,财产不动,甲家住进乙舍,乙家住进甲舍,甲家的财产归乙,乙家财产归甲。两家无词,就此息讼。真宗大悦,说:“朕固知非君莫能定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