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大学毕设论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88059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大学毕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大学毕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大学毕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大学毕设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大学毕设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大学毕设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大学毕设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 中 师 范 大 学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 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研 究 生 姓 名 郭 代 刚 学 号 2009121307 导 师 姓 名 刘 亚 系 所 心 理 学 院 专 业 心理健康教育 研 究 方 向 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 入 学 时 间 2009年9月 毕 业 时 间 2012年7月 一、立论依据1、论文研究意义今天,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观念,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快捷和方便,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

2、最富于变化而不稳定的时期。不健康却是这些年来我国青少年上网情况的惊心动魂的写照:不良网站、网络成瘾、沉迷网游、荒废学业、盲目网恋、网上受骗、网络犯罪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因网络问题而诱发的青少年自杀、杀人事件也屡见报端。学校老师对玩游戏的学生束手无策、许多家长谈网色变。网络简直成了“网害”的代名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了极大威胁。网络成瘾,是为了获得一种自我心理上的满足。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上网控制,时间不断增加,甚至为了上网可以抛开一切事情。不上网的时候则会出现烦躁不安、全身难受等症状。最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变得精神恍惚、焦虑暴躁、孤独压抑,甚至性格扭曲。Judith Wright最

3、先用“软瘾”来描述这种情况,“这些习惯好像没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地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软瘾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为,Judith Wright认为,每个种族每个年龄段的人们都难逃软瘾的羁绊。药物成瘾常常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导致直接死亡,软瘾不会那么严重,但是“它们同样会危害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经济甚至工作,”Judith Wright强调说:“软瘾不会让肌体死亡,但,陷入软瘾的人也没有真实地活在当下。”在她看来,无论是过度沉溺某种行为,还是出于逃避压力而长久地陷入不良情绪中,“软瘾让人远离了更

4、健康的活动,也妨害个人的社交关系。”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人成天泡在网上不愿离开呢?一方面,网络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可以逃避现实;不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等。另一方面,个体性格缺陷和一些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比如缺乏自信、敏感内向、家长溺爱或者忽视、强迫孩子,都会使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

5、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目前对网瘾进行临床治疗性干预,健康教育形式的社区干预比较少。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进展:“网络成瘾”这个概念由美国的Goldborg于1994年首次提出,指的是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该术语1995年被列入医学词典2。Young则认为成瘾这个词是指有机体对于某种药物心理和生理上

6、的依赖,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痴迷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认为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上列出的所有诊断标准中,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最接近于网络成瘾的病态特征,则综合自己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提出了八个问题,形成网络成瘾的诊断问卷,目前被广泛使用3。另外,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结果主要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例为6.6%。研究也显示,网络成瘾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结果: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Baumrind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研究,她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上:控制和温暖,且分为4个类型。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的学者既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

7、阶层,社会经济地位及父母体验到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家庭系统以外更广阔的层面出发,又从家庭系统内部的一些因素,从儿童特征入手,较全面的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2.2国内研究进展:20世纪90年代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在我国出现了一个高峰,主要表现为以下研究特点:研究涉及的对象更广泛;研究从宏观,笼统走向微观,具体;研究方法综合化系统化;结合我国国情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不管是与国外还是与国内台湾地区的研究相比,国内大陆在这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两个倾向,一是父母教养方式和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已有不少的成果,但相关方向的专业学术文献并不是太多,见诸报端之类的杂志上的描述文章较多,但多是说明网络成

8、瘾的现实性和严重性,从中国学术期刊网,心理学报等专业资料中检索到的资料研究也有简有繁。二是研究比较模式化,采用网络成瘾的调查问卷来研究网络成瘾与家庭教养之间的关系成为主流。3、对研究现状的简要概述国内外就父母教养方式和网络成瘾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有影响或两者相关。研究网络成瘾与家庭教养之间的关系成为时下心理学的热门之一,已形成相对较多研究成果,但在中国还没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内容、方法、应对策略等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家庭教养肯定与网瘾有关系,很多研究已证明了这一点,并达成共识,但其相关程度如何,究竟在网瘾成因上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还待进一步研究,更重要的是与

9、教育教学现实结合还须进一步挖掘,基层教学一线的老师做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研究成果推广的力度和程度都不太好,在基层的运用还不够广泛。做为一名基层老师的我准备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的角度,与我平时教育实践相结合,进行初步探讨。4、主要参考文献1 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2001,196.2 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因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3 江楠楠,郭培芳.国外对因特网成瘾障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178-179.4 李冬霞.青少年网络

10、成瘾倾向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39.5 李冬霞.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39.)6 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7.7 王勍,程利国.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教育评论,2007(7):32-33.8 张晓阳.城市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研究.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9 宋君.北京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研究.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 汪卫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1、社,1999:74-80.11 望敬群,初三学生焦虑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0.(6):30-32.12 阮灿斌.心理健康教育. http:/ 李贵新.城市初中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7.14 宋珺.北京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6.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 研究目标找到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相关程度,并形成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和学校、家庭、社会各方位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方法。1.2 研究内容探讨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相关

12、程度及应对策略,为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和学校、家庭、社会各方位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策略。从家庭教养角度找到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的方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真正有效的做到趋利避害,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安全上网。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探讨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为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和学校、家庭、社会各方位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策略。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2.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2.1.1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参阅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全国优秀硕博士论

13、文及相关的心理学期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重点收集和阅读,从而为本研究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了解了国内外对此研究的现状,由此确定了本研究的选题。2.1.2问卷调查法采用修订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EMBU10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的,国内岳冬梅等人对其进行了修订。该量表考察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行为。整个量表包括6个父亲因素和5个母亲因素,分别为FF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2:父亲惩罚,严厉;FF3:父亲过分干涉;FF4:父亲偏爱被试;FF5:父亲拒绝,否认;FF6:父亲过度保护。MF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2:母亲干涉保护;MF3:母亲

14、拒绝,否认;MF4:母亲惩罚,严厉;MF5:母亲偏爱被试。量表通过66个题目对每个被试者的11个因素分别进行测试,计算各个因素的得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使用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评定。评价内容包括成瘾症状(包括耐受性和戒断反应2个维度)和网络成瘾相关影响(包括人际关系与健康及时间管理2个维度)。问卷共有28个题。28个题中若有15及以上的题为肯定回答,便判定为其对网络的依赖已达成瘾程度。 2.1.3施测程序对两种问卷进行一次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境,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

15、其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 2.1.4统计方法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一般性描述统计并进行数据的t检验和X2检验。2.2 技术路线2.2.1提出问题本论文在参阅了大量的心理学期刊和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和总结初中生网络成瘾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论题及一系列的假设。2.2.2文献综述以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为核心,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的研究,从而为本论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2.3实施问卷调查通过对被试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团体施测,找出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2.2.4收集学生的被测成绩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