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880372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21600000m可能是()A一个人的高度B一本书的长度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一座山的高度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2、B12.34cmC12.35cmD12.36cm4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6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7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8课外活动

3、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的时间,小华跑的较快D整个过程中,小华走的路程最长9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10某同学用拉得很紧的软皮尺去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得的结果会()A偏大B偏小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D无影响1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

4、起的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12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A10.30秒B10.59秒C10.88秒D10.18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3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14在物理学中,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速度等于物体在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1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720mm=m; 18m/s=km/h16一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是60;一个成人拳

5、头的直径是917如图1所示是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小明跑800m时停表从0走到如图2所示位置,他800m跑的成绩是s18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的1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乙是20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50”表示的意思是,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南京,最快需要h2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

6、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22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传声23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24渔船向海底发射探测鱼群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鱼群与渔船的距离是: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地面的监测设备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监控飞船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2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

7、,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测量中存在的三个错误: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cm,tBC=s,vA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秒vAC偏 (填“大”或“小”)(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

8、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27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4)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从O点开始的路程s/m0102030405

9、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52.503.755.006.25四、计算题(6+8+8分,共22分)28元旦节时,许多城市在广场燃放礼花礼花在几十米的高空爆炸,响声巨大,并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城市如果你看到色彩和听到声音前后相差的时间为5s,那么,你离广场大约有多远?(取声速为340m/s)29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30一列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10、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11、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21600000m可能是()A一个人的高度B一本书的长度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一座山的高度【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进率将数值化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值,再根据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了解作出判断【解答】解:1m=106m,1600000m=1600000106m=1.6m一本书的长度比1.6m小得多,篮球场的长

12、度、山的高度比1.6m大得多,只有人的高度最接近1.6m故选A【点评】我们对长度的单位“m”、“cm”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先把物理量化成我们熟悉的数值,再进行判断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

13、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cm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4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解答】解: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故B错误;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