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87895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 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 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 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

2、,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第

3、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4、和 = 加数 加数 一个加数 = 和 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

4、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5、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计算。6、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例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7、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例如:比29多17 的数是多少?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

5、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法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4、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四、解决

6、问题(应用题) 1、 步骤:先读题 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作答。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和 一共.? 比.多多少几? 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3、角的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

7、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7、 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锐角大,钝角比锐角大。8、画直角的方法:画一个点 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10、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有2个锐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11、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12、角的大小与

8、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与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知识要点归纳: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 3 = 12 或 3 4 = 1

9、2 : : : : :相同加数 相同加数的个数 和 相同加数的个数 相同加数 和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

10、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

11、,就是5的3倍。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3、 根据平面图形猜测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4、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完全相同。5、 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6、 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7、 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8、 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9、 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第七单元 统计知识要点归纳:1、统计方法:“正”字统计法、列表统计法、条形统计图。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3、“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4、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知识要点归纳: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2、数字的组合;衣服的搭配;握手;怎样付钱;推理、猜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