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加速垄断要打造全国网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87852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电加速垄断要打造全国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电加速垄断要打造全国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电加速垄断要打造全国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电加速垄断要打造全国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电加速垄断要打造全国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电加速垄断要打造全国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电加速垄断要打造全国网 与电信业相反,广电系统这几年的主题词是“统一”,但是大一统之后竞争何在?一个没有竞争的行业公众利益如何保障?尚没有人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广电总局不像去年那么着急了每年3月下旬,广电系统都要在京举行一系列会议:中外有线电视高级管理论坛、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主题报告会和三天的展览会,还有广电系统的技术工作会议。今年的管理论坛和主题报告会传递了不少新的信息,但总的感觉是广电总局梦寐以求的像前中国电信那样的全国性传输网仍然很遥远。目前,有线电视的联网用户只有200万,而全国共有9000万有线电视用户。就各地而言,台网分离、有线无线两台合并的工作大都已经完成,但是统一的省级网

2、络传输公司还看不到影子,省地矛盾依旧,总局和省公司的关系也未理顺。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整合的思路似乎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同,然而所需的天文数字的资金却还没有着落。有意思的是,虽然头痛的问题一大堆,但是广电总局却不像去年那么着急了。全国网:遥远的梦想广电总局打造一张全国性大网的想法始自1999年,那时“三网融合”的趋势已经明朗,电信广电程度不同地觊觎着对方的业务。2000年,广电总局开始了统一全国有线电视网的努力,思路是地市网加入省网络公司,总局下属的全国干线网公司再参股省公司,手段则是下发“红头文件”,结果第一步就困难重重地市台不买省台的账,网是我花钱建的,为什么要纳入你旗下?2001年3月广电系统

3、在北京开会的时候,情况相当不妙,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一向被认为是广电优势所在,但是实战中广电不仅落后于电信,与网通、长城宽带这些后来者相比也不占上风,这使负责统一工作的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主任陈晓宁在作主题报告时无比焦虑:“如果再墨守陈规,守着现在这二亩三分地过日子,几年后我们就没饭吃了。”他对台下的4000名广电人吼道:“加快网络整合是改革的关键性目标,今年的重点是用户接入网的双向改造,各地市有方案的赶紧报方案,没方案的赶紧做方案。”如何整合?也许是吸取了过去的教训,陈的报告描述了建立资产纽带、共同出资、利益共享的前景。陈晓宁说这话时,正值中国宽带市场的圈地高潮,广电电信初露端倪的宽带之争更被大小

4、媒体炒得开了锅,给人的印象是广电总局着急把2000多家地市网纳入一统的目的就是要和电信争宽带市场。实际上,广电总局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守住有线电视市场,2000年底出台的电信条例明文规定图像传输也属于电信范畴,因此电信入侵有线电视的可能性骤然增加,这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广电系统倍感紧张。更加现实的威胁是广电系统外的资本对地市有线电视网的瓜分蚕食,境内外资本八仙过海,参股控股了几十个城市的有线网,对梦想一统天下的广电总局而言,这无疑是釜底抽薪。但是在中国,对于像电信这样高度管制和广电这样完全管制的行业而言,决定命运的往往不是市场的力量。“先把水装多,拿回来后再分”当同时担任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和中

5、广网络集团董事长的陈晓宁今年3月20日作主题报告时,去年那种兴衰荣辱在此一战的紧迫和焦虑已经找不到了。陈今年的报告重申“整合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但其中的含义却有所不同,去年强调的是网络的整合双向改造、全程全网,今年的重点则是业务的整合统一经营、统一品牌。一方面,DOTCOM泡沫和宽带泡沫的接连破灭让广电总局认识到单纯追求规模的网络整合没有前途;另一方面,系统外资本遭到清理和电信业再度重组使广电总局压力减轻,得以放慢脚步调整思路。在今年的报告中,陈晓宁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商业准则的概念:是否、何时进行网络改造的依据是改造成本和改造后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有线电视业的商业模式要从追求扩大覆盖面,然

6、后获取广告收入转向追求收费率,以向用户收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业务模式要从一味扩充频道数量转向以公益性基本频道为辅、收费专业频道为主进入收费电视时代。陈极力说服同行们采用一个新的效益指标频道收益率。“每名用户在每个频道给有线电视公司创造的收益,美国是1美元以上,我国大概只有0.25-0.35元人民币。为什么一些网络先不改造,因为改造需要投资,如果业务量上不去,频道收益率就会下降。”当然,“统一”仍然是今年的主题词。陈用“木桶原理”来说明统一的必要性:“8000万用户的统一大网是广电在信息产业中站住脚的保证,人人都要争取做长板而非短板,先把水装多,拿回来之后怎么分,办法总会找到嘛!”他多次提及电信的

7、“四三三”模式,比如从北京打长途电话到广州,产生的收入北京和广州的本地网各拿三成,长途网拿四成。“今年要联合十个省市组建中国有线电视公司,总局和各地共同投资、共同拥有,统一品牌、统一经营。总局不追求绝对控股,由全系统控股。”大一统的阴影如果政策环境不变,由于系统外的竞争对手已被排除,中广网络一统天下的障碍就只有地市网络公司。地市网的投资者和所有者是地市政府,它们和广电总局无隶属关系,因此强制性划拨几无可能。如果采用市场手段,由于没有了其他选择,而且规模效应确实会带来价值倍增,因此多数地市网会在利益增加的诱惑下接受收购。但是,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中广网络也需要1000亿以上的收购资金。但是,上海

8、、广州、深圳、北京、杭州、湖南等拥有相当用户规模的网络公司,或者已经上市,或者正积极筹划上市,它们被中广网络控股或以其他方式纳入掌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它们和中广网络完全有可能结成策略联盟,以利益分享的方式形成对传输网络事实上的垄断。也就是说,中国电视传输业有可能在5年后形成这样一种格局:拥有全国干线网的中广网络收购了欠发达地区网络资产之后,和发达地区的若干网络集团达成协议,实现对全国电视传输业的寡头垄断。很显然,在这样的格局下,节目制作公司和电视观众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中广网络则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按照该公司的设计方案,它将一网打尽所有的视频传输网络:有线、卫星、地面无线,这在全世界绝无仅

9、有。目前,地方网络集团能够与之抗衡的只有有线一种方式,但从美国的情况看,卫星电视正在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问题还不止于此,广电产业链的四个环节中,除了设备制造,中广网络的母公司中广影视集团在内容制作、播出和传输三个环节均处于垄断地位。事实上,这种地位在中广影视成立前就已形成,但是当三个环节被用资产纽带联结成一个追逐商业利益的整体后,就更成为一个超级垄断者。另一个问题,广电希望进入电信业,但又坚决反对信息产业部的交叉准入方案。为了说明电视业独家经营的合理性,广电高层多次就“三网融合”的全球性趋势做出令人吃惊的解释。众所周知,1996年美国新联邦通讯法允许长话公司、市话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自由交叉进入

10、,从而打开了三网融合和技术跨越的阀门。自那以后,电信业、电视传输业、互联网公司间的并购一次次刷新全球并购额的纪录。但是,广电的高级官员援引联邦通讯法中“电信运营商经营视频业务需要申请视频执照”的条款,认为美国并不是双向开放,而在听到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官员明白无疑地表示美国已无双向进入障碍后,广电网的一位官员仍然在全系统的大会上宣称美国是单向开放。该官员的另一个观点是:WTO协议没有开放电视传输网络的条款,但是电信业已宣布对外开放,因此电信公司不能进入有线电视业。作为打破电信垄断的一种手段,暂不开放有线电视业务,先让有线电视网开展电信业务曾被不少经济学家提出。这种暂时的不对称管制主张是基于电信强广电弱的现状,目标是推动竞争,而绝非通过永久性的单向进入来加强电视传输的垄断地位。事实上,这正是广电改革令人困惑之所在当打破行业壁垒的三网融合在世界上日渐加速,当打破垄断的呼声在国内一浪高过一浪,当中国电信在三年内连遭两次拆分,中国广电业却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六王毕,四海一”。然而,强行打断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市场化整合进程是否合理?中国广电业是否存在大一统的市场基础?大一统的法律依据和监管基础何在?一个没有竞争的行业公众利益如何保障?尚没有人明确回答这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