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育精品)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87635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育精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二年级教学形式新授教 师周菲单 位钱塘外语学校课题名称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学军小学钱塘校区是小班。因此,这一环境优势为我“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

2、习能力我采用了异质分组为主、同质分组为辅的方式。学生座位安排如下:第九组第八组第七组第六组第四组第三组第二组D2D4B 1C 2A1B3B 2C 4A1B3B 2C 4A1A3B 2C 4A1A3B 2C 4A1A3C 2C 4讲 台第五组第一组D3D1B 4B 2A1A3C 2C 4D3D4D 1D 2 座位安排说明:第二组至第九组安排异质分组。第一组的四名同学程度均在D,采用同质分组,接受更多的关注。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的是,兴趣比知识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信心比成绩重要。因此,我们灵活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差异,创造性地使用小组合作,二度开发学生资源,实现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和谐结合,这

3、样有效地点燃学生个性,促使他们提高情感投入,调动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本性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的来解决问题。2. 初步了解用分步、综合式题的表达,感悟两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性目标:1. 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 初步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线段图,列表等,并能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因此,根据“以生为本,构建童心的课堂”的理念支撑,针对本节课,我们又设定了分层目标

4、。上限目标:学习程度是A、B的学生能熟练掌握分步、综合式题的表达,培养他们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限目标:学习程度是C的同学能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学习程度是D的同学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分步算式来解决乘加、乘减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活用情景图:通过连环追问,观看的有几人?玩跷跷板有几人?进而提出,乐园里一共有几人?直击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进而培养他们读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环节二:自主探索,交流感悟1.独立研究:解决问题(板书)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么算?请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练习纸上。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2

5、.小组讨论:根据前测分析,大部分学生解决此题,难度不大,会做。关键是小部分学困生对综合算式的理解以及运算顺序的感悟上。因此,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我们通过小组交流这一环节,布置学生带着以教会别人的任务进行交流,会的教不会的,会的教不同的方法,进一步实现“大家不同”,所以“大家更好”的理想境界。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整理不同的解题方法:(1)4+4+4+7=19(人)(2)4*3=12(人)12+7=19(人)(3)4*3+7=19(人)个性解决:7+4*3=19(人)反馈时,抓住以下两点进行交流:(1)沟通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沟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4+4+4+7可以写成算式4*3,。分步

6、和综合算式之间的关系:都是先算翘翘板总人数,再算乐园总人数,他们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2)交流综合算式中运算意义的理解。7+4*3,可以吗?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并思考,7+4*3与4*3+7,这两个算式,都是先算乘法4*3,解决跷跷板人数,再算加法解决乐园总人数。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把算式和意义进行重点交流,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环节三:习题应用,理解深化习题不仅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也是促进他们智力发展的载体。本次练习,设计了对比习题、变式习题、拓展习题等不同的形式,以达到在保底的基础上作适当拓展,成为例题知识的补充和延续,既符合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也容易再次掀起课堂教学高潮。一专项口

7、答加强对比练习,理清运算顺序。 2*4+3= 2+23= 43+2 2+43= 22+3= 43-2= 研究错例:2+2*3=4*3,可以吗?怎样使它变正确呢?让学生感悟到在乘加中也可以以运用小括号。课堂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也需要一个对比、澄清的过程。因此,充分挖掘学习上的“错例”,根据这些现象及时加以捕捉和运用,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探究,并在纠错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作出解答。让学生感悟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有乘加,还有乘减。建构这一类题的数学模型。三选择题1.红色

8、彩带有多长? 出示对比题,红色彩带有多长?让学生在思维的辨析中,更进一步的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用。同时,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座位问题,沟通图与式的联系,在建立乘加,乘减表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借助割补的数学思想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有不同层次的提升。2.下列哪些图可以用算式34+3来解决?( )AB C借助逆序题的思考模式,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通过对习题资源的整合,借助图形直观呈现,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沟通数与形,图与式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解题的思维品质。板书设计作业或预习自我评价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