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875976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3、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4、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4、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

2、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图片,说说看光合作用与我们的哪些生活有密切联系?提问: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答: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提问:那么,如果我们将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其中的厂房、动力、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答:厂房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讲述: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总结成这样一个化学反应式(板书化学式)。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个生理过程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随处可见,但是哪位同学曾观察到光合作用是怎样

3、进行的呢?没有。那么,科学家们到底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的呢?这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完全依靠于土壤。事情果真是这样?1648年,一位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产生了怀疑,于是他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棵重25kg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木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以后,他每天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为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制作了桶盖。五年以后,柳树增重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100g,你认为植物增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海尔蒙特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海尔蒙特为此提出了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这一观点,但是当时他却没有考虑到空

4、气的作用。)是谁首先想到植物的生长与空气的作用有关的呢?是一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介绍普利斯特利小白鼠实验过程。提问:很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是什么气体呢?(答:氧气。)仅用一组实验能说明问题吗?一定要用玻璃罩吗?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讲述:很好,但是当时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普利斯特利仅仅联想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不知道是空气中的哪种成分在起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光在其中的关键作用。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把带叶的枝条放到水里。这些叶在阳光下产生氧气,在暗处并不产生氧气。请同学们思考:将带叶枝条放到水里

5、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能说明什么?1884年,萨克斯实验: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让一个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把这个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除去叶片含有的叶绿素,再滴加碘酒,发现遮光部分无颜色变化,暴光一半则呈深蓝色。提问:很好,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1为什么对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 2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呢? 3这个实验的说明什么问题?(答。1暗处理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部分遮光部分曝光,是为了进行对照。3碘遇淀粉变蓝,结果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讲述: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究

6、竟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还是两者兼而有之?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去成功地进行了另一个光合作用的实验。介绍同位素标记法。这个实险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到底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同学们考虑一下,应标记哪一种元素?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引导学生讨论,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设计,同时演示幻灯片。幻灯片显示: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 H2O和CO2,使它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的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 C18O2。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出的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7、,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2,第二组释效的氧全部是O2。)这个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1948年,卡尔文实验。学生活动:1、把几位科学家的实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2、讲一讲每个实验各自得出的结论。3、综合各结论,想一想你知道了关于光合作用的哪些知识。4、由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你还想到了什么?由此可以看到。几代科学家历经二百多年,才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可见,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很艰难,这里不仅包含着科学家们的艰辛劳动与智慧,还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密切相关。过渡: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那么,在绿叶这个“绿色工厂”中,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到底

8、是怎样进厅的呢?在学习这个问题以前,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它的“厂房”叶绿体。提问: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叶绿体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回忆一下,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哪一个部位?它有什么功能?(答: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我们曾经学习过叶绿体的结构,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叶绿体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出示叶绿体结构投影片,引导同学复习。(答:光镜下,叶绿体呈扁平的棉球形或球形。电镜下观察有双层膜,使叶绿体与细胞基质隔开,叶绿体的膜还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内部充满了基质和绿色的基粒。)我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超薄切片,看到的叶绿体的基粒,是不是一个单纯的圆柱体呢?(答:不

9、是,是由一层一层的结构重叠而成的。)讲述:很好,这个圆柱体是由一个个囊状的结构垛叠而成的。(取出一硬币。)假如这就是一个由膜围成的囊状结构;将其一个个垛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圆柱体,也就是一个基粒。叶绿体内含有的几个到几十个基粒扩大了叶绿体内的膜面积,同学试想一想,这有什么作用呢?(答:有利于光合作用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进行。)出示叶绿体色素提取滤纸带,思考:1、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种?在滤纸条上扩散最快的是哪种?2、如果植物在缺镁的土壤中生长,叶片颜色会有何变化?为什么?小结: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两大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又分为两类: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类

10、胡萝卜素也分为两类: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由于叶绿素含量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三,而类胡萝卜素仅占四分之一,所以通常植物的叶子总是翠绿醉人的。这是由于叶绿素掩盖了类胡萝卜素颜色的缘故。但是,叶绿素很容易被破坏。秋天叶绿素会因为“忍受”不了气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消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终于在没有叶绿素干扰时“重见天日”。(教师在这里可简要介绍黄栌、枫树“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原因,指出是由于叶绿素分解时,叶中的糖分大量转变成红色的花青素造成的。)囊状结构上存在的这些色素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你知道光是什么吗?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

11、。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波长小于390nm的光是紫外光;波长大于760nm的光是红外光。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叶绿体中色素接受何种波长的光?介绍恩吉尔曼的实验。叶绿体中4种色素的颜色是与它们吸收光的情况相关的,这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说明。我们可将提取出的叶绿体中的4种色素溶液分别放在可见光与三棱镜之间,可以看到连续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演示色素吸收光谱幻灯片。)提问:同学们观察哪些波长的光吸收量大,哪些波长的光吸收量最少?(答: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而对绿光吸收量最少。)讲述:色素吸收的光,都能用于光合作用。由于色素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绿光会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绿

12、体才呈现出绿色。很好,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叶绿体这个厂房,不仅为光合作用的进行在结构方面做好了准备,同时也为光合作用的进行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当我们了解这一切时,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今天这节课里,我们首先介绍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于这部分内容,同学们不要只记住结论,更重要的是理解科学家们的设计思想。同时,同学们应该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出发,掌握第二个大问题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第二、三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设疑:糖类是能源物质,而二氧化碳几乎不含能量,这能量从何而来?水又为

13、何能分解形成氧气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新课教学:自主构建:学生自学课本63到64页,带着以下问题(10分钟)光合作用分为哪两个阶段?水为什么会裂解放出氧?氧和H的去向如何?ATP被比为生物体细胞中的能量“通货”,形成ATP的能量从哪儿来?这步反应需要酶吗?如果需要,你认为有关酶存在于什么部位?三碳化合物是怎么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酶吗?如果需要,你认为有关酶存在于什么部位?三碳化合物的去向如何?在形成糖类的过程中除酶外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由谁提供?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仅为糖类吗?这些物质内的能量究竟从哪儿来?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具体如何划分?共同探究:出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动

14、画,一起对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探究。(针对以上问题)体验成功:出示光合作用的过程箭头图,填出其中的方框。积极思维:光反应与暗反应是否一个在光下进行,一个在暗处进行?光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哪里?需要哪些条件?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哪里?需要哪些条件?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列表比较)夜晚植物能进行光反应、暗反应吗?为什么?白天放在无CO2的密闭玻璃罩内的植物能长期进行光反应、暗反应吗?为什么?由此你可以看出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有何关系?总结归纳: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水是在 阶段中裂解的。氧气是在 阶段中形成的;氧气中的O来自 。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叶片上的 结构进出植物体的。葡萄糖是在 阶段

15、中形成的;糖类中的C来自 ,其转移途径为 。光合作用的实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O2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能力提升: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CO2条件下:当CO2浓度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时,植物叶片中的C5化合物含量会突然上升,这是为什么?如果其它条件不变,突然停止光照,则植物叶片中的C5化合物含量会有什么变化?目标巩固:1、动动笔,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2、同座之间互相说一说光合作用的完整过程,注意尽量准确地使用生物学词汇。3、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被氢直接还原的是 ( ) A. CO2 B. C3 化合物 C. C5 化合物 D. C6 化合物4、给一株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大豆供给 14 CO2 ,则一段时间后14 C存在于 (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以上三项都有5、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大致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