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报告模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87378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报告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报告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报告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报告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报告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报告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报告模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中心编号: 学习中心名称: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儿童 学 号 类 型 网 络 教 育 专 业 层 次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录一、绪论2二、儿童攻击性行为概述3(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3(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征3(三)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4三、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6(一)生物遗传因素6(二)生活环境因素6(三)个人心理因素8(四)同伴关系因素8四、克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策略10(一)家庭方面10(二)幼儿园方面10(三)社会方面11结论12参考文献13致14 /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摘 要如今在校园和校外的其他场所,儿童

2、的攻击性行为已然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很多的典型案例逗曾经引起过全社会的强烈反响。这种寻常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在儿童身心发育过程中比较明显而典型的成长问题,它对于施暴少儿自身以与对暴力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学习成长等方面都会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本文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含义、特征、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因素、个人心理因素、同伴关系因素)、克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策略(包括家庭方面、幼儿园方面、社会方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为我们帮助儿童控制和消除这一不良行为提供参考依据,并且有助于教育者对症下药,加强预防。 关键词: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

3、素;解决策略;一、 绪 论在儿童的自身社会性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儿童攻击性行为这样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儿童实施攻击性行为(或称侵犯性行为)的时段大多是儿童正处于完善身心健康发育的非常关键阶段,在此期间,他们对于情绪的自我控制比较弱,自我控制的意愿也不强,情绪起伏大,心情时常变换不定。这类儿童不仅在校园中争吵推搡、吵架骂人、暴力殴打、蓄意毁坏破坏公私财物,还会心怀恶意对身边的他人或动物残忍施虐。由于这样的恶性事件常常发生,幼儿园老师领导无可奈何,甚至已然严重影响到了幼儿园秩序的稳定,同时还有可能会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社会影响非常恶劣。但社会各界群体关注攻击性行为的出发点基本是出于这些不

4、良的、暴力的、恶意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对被攻击的儿童(或其他人群)的严重危害,却常常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攻击性行为对于攻击者自身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的不良后果。所以,社会不仅应当更宽容理解这些施暴的儿童,更应该关注如何给青少年人群建立榜样,如何宣传教育善意的思想,用温情和理性感化这些迷途的羔羊;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为父母,应该加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时刻给儿童灌输正面的、积极的思想,给孩子朝着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方面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老师们应该指导儿童正确缓解消除攻击性行为的方法等,从而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理智处理攻击性行为。本文写作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研究解析儿童攻击性行为危害的影响,研究

5、其在成因,将会对父母的教育理念产生深刻影响,也会对幼儿园的规教学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二、 儿童攻击性行为概述(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是:行为人出于特意理由或随机所为的一种导致人和动物身体或情感受伤害的行为,或者是导致公私财物毁损或灭失的暴力性行为。儿童故意为一些不为他人所认可的伤害性行为,这种刻意的人身伤害不仅涵盖着直接触碰的身体伤害、语言攻击伤害还有间接的心理上的创伤(比如在人背后说坏话、制造谣言恶意诋毁等)。有伤害他人企图却没有产生直接后果的攻击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征1.儿童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1.1.攻击行为的方式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按照现

6、在的社会现实再进行分析,从儿童实施各种攻击行为的形式来看,如今儿童间的语言攻击的发生频率和伤害程度已然慢慢超过了身体攻击。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揣摩别人的心理活动,会主动地去猜测对方行为的在意向和动机,于是儿童渐渐转变了攻击性行为的模式,肢体暴力的攻击方式开始转变成越来越多地采取以人的在人格本身为中心的敌意性攻击,常常用口头恶意的言语来伤害别人,从而获得心的满足感。Hartup等研究人员通过组织社会实验,集中研究观察47岁儿童的攻击行为模式特征,他得到了较为可靠的结论: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物理工具性攻击的发生频率慢慢有所降低,口头上的言语攻击、敌意性攻

7、击渐渐变多。批评指责和嘲讽的能力逐渐在67岁孩子身上开始展现,而在45岁孩子身上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1.2.攻击行为的发生伴随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而逐渐减少最近的一项研究说明: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中,伴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儿童间发生的暴力事件、报告给成年人的被欺负的比率呈现总体减少的走向,针对这种现象,其可能的理由是:孩子从以往的生活学习经验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学到了很多无损于友谊和伙伴关系的、较为温和的方式方法来解决争端、完毕矛盾,还有由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逐步融入社会的教育,减少对他们暴力性攻击行为的忍让包容,对儿童社会化适应的努力给出了更多的中庸的、温和的要求,故而我们可以想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

8、生比率呈现下降趋势。2.儿童攻击性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上文中提到的这些差异都同时表达在男、女性儿童不同程度的参与到欺侮事件中的比率上,还表达在攻击性行为实现的具体方法中。从前的研究说明,男孩主动成为施暴者、欺侮者的可能性大致是女孩成为欺侮者的可能性的两倍之多,相对来看,男孩远比女孩更多地参与到欺侮其他儿童的活动中,男孩天生就具有成为欺侮者的原动力;女孩相比之下却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语言攻击和心理战术上的欺骗,同时男孩却可以更好利用身体优势,不仅欺侮异性,也欺侮同性儿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性别的儿童在言语欺侮上却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男孩不单单容易挑起事端,同时也更容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具有更高攻击频

9、率的男孩会因他的敌意倾向往往招致其他同伴的攻击。(三)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如下表现:1.情绪起伏大、脾气暴躁难以自我控制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特别容易发火,常常乱发脾气,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可能引起十分强烈的情绪变化,非常可能发生类似于狂喊乱叫、随意撒泼哭闹、到处乱扔东西,甚至疯狂顶撞别人、以头撞墙这样的情况。2.容易冲动,自控能力极弱儿童攻击性行为还表达在时常向身边的伙伴突然发起猛烈地身体攻击,像无故打架、故意推人、乱踢乱打、蓄意突然惊吓小伙伴等等,挑衅、寻衅滋事、调戏、欺侮恫吓、拘禁同龄伙伴或比他幼小的孩子,只为取乐而强行抢夺其他的儿童的食物和玩具等等。出现这类行为时,儿童身边

10、的成年人不能忽视。3.话多,争强好胜,排挤别人非争不可,这常常是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行为的具体表现,此类儿童经常学行为不端的成人讲脏话、大声骂街。这种情况还表达为言语比较多,主动和别人争吵,好胜心过于强盛。针对上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诸多表达形式,本文设计了问卷调查,用这种形式对随机的200名表达出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园儿童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如表2-1所示:表2-1 儿童攻击性行为调查表3年级4年级五年级受过攻击的儿童91.20%92.20%94.20%有过攻击性行为的儿童58.60%57.60%67.60%当儿童受到攻击时采取同样方式还击的儿童32.1%,26.1%,22.1%,胆小躲避的儿童27.8

11、0%37.10%62.20%愿意告诉教师的儿童55.60%54.30%28.40%被攻击反应很难过的儿童48.10%35.70%13.90%教师对儿童的儿童攻击性行为严厉惩罚的48.10%12.90%56.70%与父母经常顶撞的儿童0%2.90%0%受到挫折发生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儿童25%34.80%44.40%对自己学习不满意的儿童60%47.80%55.60%由表2-1可以得出儿童在整体上言语攻击出现的比率最高的结论,这说明这类攻击行为占据儿童攻击性行为中最为反复和频繁的地位,其次是直接的身体攻击,同时,根据调查取样结果儿童间发生间接攻击的发生频率最低。三、 儿童攻击性

12、行为的影响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各类参考文献中提到的研究试验和临床研究说明,攻击性行为其实具有其在的生物化学的基础。第一,科学家们对于有关激素和分泌腺对于攻击行为的意义早已做过相关研究,比如女性由于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而引起的雌性激素分泌不足,因此会引起其易烦躁和愤怒,攻击性提高。对人心理中的攻击性的提高具有相似作用的还有: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二)生活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因素1.1.不到位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无疑对孩子有着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孩子的父母经常使用暴力、或者使用具有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严厉地惩戒其子女,那么他们其

13、实是在无意中为孩子树立起了一个可以用来模仿施暴的负面形象。有些家长因为其文化水平不高,根本不知道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这类父母简单粗暴,一旦孩子做了错事,他们打骂孩子都是家常便饭,这些家长愚昧地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不良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攻击性为的种子。1.2.父母不良的教养态度和技巧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有关技巧对于孩子日后的行为举止是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的。家长如果对孩子态度冷漠或者经常否认孩子,那么首先让孩子感受到的会对自己缺少关怀,父母没有建立一个适合的好榜样;第二,如果父母不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约束,而是任由孩子释放其攻击性冲动,因而造成孩子无法驾驭冲动;还有,建立权威严

14、格管制孩子的行为,使用简洁、一成不变孩子以至于暴力的方法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经常使得结果适得其反,儿童在某种情况下会以相同的的方法对待他们的伙伴。1.3.家庭的情感氛围不融洽有些家庭之中父母关系相对紧、家庭之中冲突不断或者双亲离异等,这些不好的亲子关系和不良的婚姻关系常常使得儿童具有情绪障碍和相当多的行为问题,其中就有攻击性行为。儿童因为家庭不幸,造成对伙伴的排斥以至于学业上的失败,他们最后会被规划成不良群体,从而使他们的攻击性行为获得维持甚至加强。2.幼儿园环境因素2.1.教师处理攻击性行为的不当老师对待具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态度对于当发生攻击性行为时的儿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缄默型或者孤立

15、型的老师会加强孩子攻击性,甚至会传染给其他儿童,从而使这种攻击性行为得到扩展。2.2.教师自身的不良行为教师自身的素养对于孩子的行为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孩子的向师性尤其强烈。只有心怀善意的老师才知道怎样更好地教育孩子;然而具有暴力倾向性的老师,她们的行为肯定是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前几年在我们村就出现了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老师,很多孩子恨之入骨,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样的话。”这就是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结果。2.3.幼儿园缺乏心理宣泄场所由于很多农村幼儿园相关设备不齐全,教学条件受到限制,甚至可能都不具有心理咨询室,更不必说心理宣泄场所。所以在孩子们心理压力较大的时候,很多幼儿园没有方法给孩子们提供心理宣泄场所,于是就使得由于发泄而引起攻击性行为无法发泄。2.4.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