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本妙用“五觉”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87366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借文本妙用“五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巧借文本妙用“五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巧借文本妙用“五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巧借文本妙用“五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巧借文本妙用“五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借文本妙用“五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借文本妙用“五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借文本 妙用“五觉”谈“五觉” 描写方法的指导摘要 用“眼、耳、手、鼻、舌”这五种器官去感觉,通常称这为“五 觉”。眼看、耳听、手摸、鼻闻、舌尝,充分调动“五觉”器官观察,可以多角 度地展示事物的特征,这就是“五觉”描写方法。而语文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是 学生学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的好范例,本文借用文本中出现的描写句,谈妙用 “五觉”描写方法的指导。关键词 妙用 视觉 听觉 触角 嗅觉 味觉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写作的第三学段做了这样的表述:“懂得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 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显而易见,没有观

2、察就没 有写作素材,对于观察,我有一个小妙招“五觉”观察。什么是“五觉”呢?就是用“眼、耳、手、鼻、舌”这五种器官去感觉,通 常称这为“五觉”。眼看、耳听、手摸、鼻闻、舌尝,充分调动“五觉”器官观 察,才能写出事物的色、香、味,写出事物的声响,写出事物的动感,写出事物 的立体感,这就是“五觉”描写方法,这种生动的语言,可以多角度地展示事物 的特征。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不乏生动的语言而值得借鉴的描写,是 学生学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的好范例。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 子。”他明确指出文本的示例作用,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领会、运用,然后 保持、迁移,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本文借用

3、文本中出现的描写句,谈妙用“五 觉”描写方法的指导。一、妙用视觉,写出色彩形态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丰富的色彩组成的,如四季的主色调,春天是浅绿、 嫩绿的;夏天是深绿、墨绿的;秋天是金黄、橘黄的;冬天是枯黄、洁白的等等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离不开色彩的描写。如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开头第一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句话写出了“天 空”、“月”、“西瓜”的颜色分别用了“深蓝”、“金黄”、“碧绿”,使天 空、月、西瓜的色彩更加鲜明,语言生动多姿。同时也写出了“月”的形状是 “圆”的,西瓜地的大小是“一望无际”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会色彩

4、描写,关键在于调动眼睛仔细观察,当然视觉不仅仅用来观察颜色 的,还可以抓住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观察,然后用文字再现眼前的画面, 就可以把文章写得生动,感染读者。二、妙用听觉,写出声响世界上的声响多种多样,如在家中,有走路声、开门声、碗筷声、洗衣声; 在马路中,有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说话声、高声的叫卖声;在学校里,有铃声 广播声、老师的讲课声、同学的读书声;在自然界中,有风声、雨声、雷声、小 鸟声、驴叫声用耳朵倾听,仔细分辨,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各有特点,它们大 小、快慢、高低、强弱,各不相同,写作时,最好用上适当的拟声词。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这一句:“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 成小溪,

5、淙淙地流着。”“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 的洞里。”作者运用拟声词“淙淙”,形象地写出了积雪融化成溪水后,流动时 发出轻柔的声音;运用拟声词“呼呼”生动地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 大。妙用听觉,写出声响,会使文章顿生立体感,跃然纸上。凡是名篇作品,对 声响的描绘都是十分出色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绘声绘色”。三、妙用触觉,写出感觉大家都知道开水烫、冰混凉、夏天热、冬天冷,钢铁硬、棉花软,这都是靠 我们的手、口、身体等皮肤感知,这就触觉,是指皮肤与物体接触时产生的感觉。 如果写文章时能恰当地运用触觉描写,文章就能生动、形象起来。如,朱自清春的这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

6、错的,像母亲的手 抚摸着你。”作者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写出了春 风的柔和,接着用一个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更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 温暖与柔情,突出春风吹在脸上轻柔的感觉;如,“伸手接住一朵飘下的雪花, 冰冰凉凉的,看着美丽的雪花在掌心里融化,我的心仿佛也要融化了。”作者仔 细抚摸冰凉的雪花,将当时的感觉描写得具体详细;又如,“地里的泥土化冻了, 变松了,踩上去软绵绵的,像踩着厚厚的地毯。”作者触摸泥土,“松、软绵绵” 的,不知不觉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感知气候和景物的变化。习作中恰当加入触觉描写,容易让读者产生相同的感觉体验,从而使文章更 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四、妙用

7、嗅觉,写出气味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需要我们用鼻子去分辨气味。习作时,用鼻子轻轻一嗅, 抓住你闻到的所有气味,准确、有特色的用文字描写出来,让读者有如闻其味之 感。如,五年级上册梅花魂的这一句:“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 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作者睹物思人, 由闻到香味清淡而芬芳的梅花想到外祖父,同时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又如,朱 自清春的其中一句:“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 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 突写出泥土清新的气息。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 着青草味,还有各种

8、花的香”,这就使得春风中带着一种特有的芳香了,使读者 如临其境。五、妙用味觉,写出味道生活中充满苦、辣、酸、甜等各种自然味,人们也常借各种味觉来比喻对生 活的感受和体味。味觉感受是通过味觉器官,对可以感味之物的感受,从而在文 中表现出感受者不同的审美情趣,给文章增添无限的韵味。如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的这一句:“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 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 光。” 作者通过“鱼汤的鲜美”突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当时红军靠硬咽野 菜、草根、树皮来充饥,鱼是当时来之不易的美食,同时看出老班长为了照顾三 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那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9、。因此,写作中如果能恰切地把对生活中各种味道的感受写下来,文章也自然 有了味道,读者就容易产生同样的味觉体验,而且能使文章飘逸出生活的情味, 更具表现力。综上所述,无论是写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的文章,如果能妙用“五觉” 观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恰切地描写出事物的色彩形态、声响、 感觉,气味和味道,那么你的习作将会如同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可口佳肴,让 读者“品尝”后,感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最终获得准确、全面、深刻的印象, 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 赵学潮调动人体感官 描摹景物特点写景文中“五觉”手法的运 用,快乐作文,2021-12-223 赵学潮,运用“五觉”手法写好写景作文,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 2021-10-154 邱序勇,小学生写生习作的基础训练“五觉”静物写生,全国 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1-04-255 龚莉莉“五觉”让习作变得如此美丽,新教育,2010 年12 期6 何月红巧借文本教绘景谈景物描写方法指导, 2013 年第8 期语文学刊,新课程中7 刘静 学以致用运用“五觉法”妙写比喻句初探 学,201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