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87262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篇一】【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但他面对不堪的命运,却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二、读词以入境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余光中)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么说,一起读。词是一定要读的。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师:题目是江城子吗?师:

2、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师:谁在密州出猎?师:你怎么知道?师:哦,你们已主动地在读词的内容了。那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粗步感知课文内容。)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3.推荐读。生评价。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5.师:苏轼有知音在同学们中呀。的确,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

3、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6.范读。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三、品词以入味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一起读: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狂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们的理解?2.我们先从词的上阕中来研读。一起读,注意把握词的豪放风格。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的理解。

4、来,我们先在四人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再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当然也完全可以把你们的不同意见或困惑提出来,因为问题同样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思考。注意要作好记录。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讨论也很积极,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狂在哪里,当然也可以是疑难问题或不同意见。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太守出猎的?装备(齐全)。你用自己的话帮我们再现一下太守当时的装备:只见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穿貂皮衣。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干骑卷平冈。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成千的骑士情绪高昂,浩浩荡荡,纵马奔驰,疾风一般,腾空越野,马下是尘土飞扬。卷能

5、不能换成过或者扫?不能,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现出恢弘的气势。朗读指导:卷字重读,我们给卷字画上着重符号。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我不解的是,这样的出猎在当时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够吸引全城的百姓都来观看,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呢?让百姓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很对。有了解苏轼政绩的同学吗?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皆为百姓拥护爱戴。在任杭州通判时,疏浚运河,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苏堤。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亲射虎

6、,看孙郎。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暗示了自己也和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表达了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意气奋发。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朗读指导:所以这里要读出满满的自豪和自信。和上句连起来叫同学们齐读。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有认为不狂的吗?或者认为有语句不能完全体现出狂的吗?聊是什么意思?有点无奈和落寞,因为苏轼年纪已大,而且只能姑且、暂且发一回少年般的狂气。这英雄少年只能暂时做一回。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三十九岁,人生正当年,他却自称老夫,你体味到了什么?苏轼勤政爱民,在外在形象上确

7、实已是两鬓斑白;更重要的是,由于身陷北宋当时的新旧党争之中,长期不受重用,让苏轼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老了。有没有补充意见?朗读指导:这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哪里?少年狂。并且要读得激扬一点。而老夫聊发语速和音量读呢?缓慢、低沉。读这一句的时候情感应是丰富的:前四个字是缓慢、低沉的,要包含淡淡的无奈和不受重用的积郁;后三个字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张狂,要读得铿锵有力。集体朗读这一句4.总结上阕:师: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上阕。师:在上阕中,词人给我们展示的其实是一幅什么图?那能在这幅出猎图的前面用点修饰语吗?这是怎样一幅出猎图?意气风发气势磅礴【确实是气势磅礴。那下阕又是一幅什么图呢?加上适当的想象,用现代文将你认

8、为最有特色的画面描摹出来。】四、论词以识人因何而狂?但老夫为何会放浪形骸(意气风发、气势磅礴)地在这次出猎中作一回少年英雄呢?让他有这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下阕。1.一起把下阕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让老夫有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有哪些么?请你结合词句谈谈。【让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怀?】【从哪里体现出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因老当益壮而狂!这句话要读出老当益壮的气概来,重音要落在哪几个词上?我请同学来读。【开张何意又何妨重读,作下记号】这种老当益壮的豪情是苏轼人生态度的主基调之一,我们

9、在课堂的开始也提到过,还记得吗?一起背一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会是什么意思?是定将的意思。那要读得坚定有力。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句中的挽、望、射这三个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词人因雄心壮志而狂的感情在这里达到了高 潮。我们的朗读在这里也到达亢。一起读。但这是实际已经发生事的吗?不是,是想象。如果要实现得有一个什么前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

10、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难道他们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我们一起看206页的注解,有一个字你若留意了,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自比为魏尚。迁字。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这句要读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淡淡的悲哀。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壮志难酬的无奈。但这句话中更多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2.知识链接:苏轼这位天纵大才,一生凄凉,历典八州,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可我们很难把这种命系江湖的流浪汉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种惩处,我们可从从他给朋友李常信中见得一斑

11、。(集体读)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且不论贬谪,在生死之际苏轼都能笑谈,究竟是什么撑起了这个英雄的豪放和洒脱?道理忠义的信念。换句话说,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对理想、抱负的追求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燃烧于苏轼慷慨激昂的诗词中的,正是他那颗豪迈旷达的心灵。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不断地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一位中国古代优秀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行与操守。这一句的整体情感和上阕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在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句时,应用向下的低沉而又不失希望的语调来读。范读,跟读。3.总结下阕如果说词的上阕为我们展示了一

12、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的话,那么下阕其实为我们刻画了一幅什么图?赤胆忠诚的报国图(杀敌图)4.我们一起完整地朗读全词,再次感受苏轼的狂举豪情。注意词的风格,把握词人在情感上细微变化。五、悟词以入心1.时下的我们,浮躁张扬,信仰缺失,是不是可以从苏东坡的坎坷人生中得到一点什么有益的启示?请以苏轼,我想对你说的句式说说你对他的理解。先写一写【视时间机动安排】。2.苏轼毫无疑问是阳春白雪,但他却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将全词吟诵出来,个别句子记不住的,可以看一下书本。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注意节奏、语气语调。4.全体起立,并背诵。六、结束语师:同学们,文字可以有限,但精神是无限的。只要

13、赤壁下的长江永远地奔流,苏轼的文章,连同他的品格、气度、精神就将永远存留于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中!【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过程与方法: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4.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引导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上结合白板功能的使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宋

14、代婉约派的女词人,也是老师喜欢的一位词人,他被成为一代才女,她就是李清照,下面我们来赏读他早期的作品如梦令,看这首词中,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九百年前的这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学习她后期的另一首作品武陵春二、读愁1、自由朗读这首词,大概了解词的内容,读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愁-板书)2、为什么作者前后期的作品有如此大的感受?(介入背景)3、强调字音:舴艋、载、拟4、强调语速、语调和节奏5、全班带有感情的齐读6、听读,在听读的同时,试着理解这首词。三、解愁1、结合词中的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自由赏析,老师适当引导四、赏愁1、听说双溪的春景不错,

15、可是作者去了吗?(没有)为什么?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回想一下前人在诗词中也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他们是怎么写愁的?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学生交流积累的诗句)3、老师展示搜集的资料4、那么,我们看一下词人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愁怎么能用船去载呢?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明确:在这里,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板书)5、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读,李煜写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则别出心裁的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给我们以后的写作也有了一个启示:要另辟蹊径,做到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五、诵愁1、在古筝曲月满西楼音乐的伴奏下,诵读这首词。2、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六、写愁古人把愁写成了各种形态,请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