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研究心得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86564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研究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研究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研究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研究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研究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研究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研究心得(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研究心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之间人口流动被打破,由此开始了中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转移。这个转移有两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劳动力转移;二是农民向城市转移。两个转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针对我校目前的留守儿童情况,我做了有较为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重点对本班的13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形成了如下的分析报告。一、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工作,主要目的是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学校、教师、家长、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调研工作。二、农村留守儿童的

2、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留守学生共13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5人。1、父母在外打工情况分析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省打工,如深圳、广东、西昌、康定、上海、云南,他们几乎都是一年才回来一次。2、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情况分析13名留守儿童中是在爷爷、奶奶家的有6人,寄养在家的有3人,单亲的家庭的孩子有4人。 这些孩子生活的环境都不太好,有的光线暗,有的窄小,有的比较远。这些孩子大多由年迈的老人看管着,由于他们自身行动缓慢,所以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养成了慢吞吞的习惯,做事拖拉,走路没精神,说话懒洋洋,没有朝气,都有挑食的坏习惯。3、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求帮助的情况分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第一求助是老

3、师,所在比例为66%;第二是同伴,所占比例34%。生活上遇到困难,第一是同伴,比例15%;第二是家人,比例60%;第三老师,比例25%。4、留守儿童对父母在外打工的态度分析 同意父母在外打工的占89%,原因是家里穷,需要父母在外挣钱;11%的留守儿童不愿意父母外出打工,有的认为父母很久才回来一次,很想念他们;有的认为父母不想自己,也许是不想要自己,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5、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样 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觉得可学不可学,学习上比较困难,反正没有人管自己,当成任务,不用功,作业不完成,书写糟糕,不读课外书,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非留守儿童毕竟有家长督

4、促管教,学习上要轻松一些,学习习惯都比较好,作业按时完成,书写也比较工整,喜欢读课外书,获取知识能力强,渠道广,积极性较高,兴趣也较浓。三、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及分析1、领养孩子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由于领养照顾孩子的监护人文化水平过低,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时,得到帮助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孩子得到全面的辅导的机会就要少得多,成绩波动较大,呈下降势头。2、监护人毕竟不能替代父母,孩子的心理有缺陷: 有的寡言少语,情绪低落;有的与同学难于沟通,不太合群,冷漠;有的有仇视心里;有的有心事从来不跟老师说,犯了错误就撒谎;有的孤僻多变;有的喜欢做恶作剧;有的对学

5、习和生活缺乏热情。3、监护人大多只关心吃、穿,对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这些孩子表现为生活散漫、我行我束、贪玩好耍、不按时回家,进网吧打电子游戏、丢三落四、不讲卫生、不文明、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到校、辨别是非能力弱,做事情常不能持之以恒,意志薄弱。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 出于责任心和爱心,我很想多与家长沟通,齐心协力管好孩子,但家长或找不到或过问不够,因此出现教育的脱节。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孩子变坏就说是因为社会风气坏。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和学校要重视对这类孩子的教育。留守儿童是无辜的,不应成为父母打工的牺牲品。关爱留守儿童,除了可以保障留守儿童健

6、康成长,也能解决家长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 因此,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不能有歧视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注,激发其热情。老师、家长、社会应一同携起手来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都能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来消除他们心灵上的荒漠,还他们一片绿洲。四、采取的措施(一)关爱孩子,详细了解,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老师首先对每个孩子做详细调查、了解。如住在什么地方,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家里几人;他们在哪里上班,多久通一次电话,常谈些什么内容;身边的监护人是谁,他

7、们对孩子的关心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学习上有没有能力辅导;目前最需要老师从哪些方面去帮助。总之,老师要对这些孩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对每个留守儿童建立的原始档案如下:(在教学教学活动中将不断完善)姓名 年龄 性别 住址 家庭人员 父母文化水平、思想层次总结对小老师或小伙伴 存在问题分析或弱项表现(学习、思想、行为表现、生活、身体、心理健康与否等)与父母电话记录(与父母谈话内容,解决了什么问题,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反思,监护人的措施等)本周目标(哪些方面提高进步,改掉哪些不足,学会什么本领,看课外书情况等)小老师帮互措施(谈过几次话,针对伙伴什么现象或问题而帮助,帮护效果等)

8、每周进步表现(哪些方面有进步,表现怎样,自己的收获,老师同学的评价,监护人的满意度等)(二)积极学习,提高认识业余我积极学习,多渠道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报刊杂志、班主任工作之友、心理健康教育学等,同时网上阅读有关留守儿童的文章或看电视专题,不断丰富理论知识,用之指导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三)深入家庭,宣讲科学文化知识,共商措施 作为家庭,首先要解决没人管的问题。考虑到隔代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之余有目的地家访,如实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指出优点以及缺点。同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真实情况,针对孩子的不足,与家长共同商量,提出改进措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另外

9、还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给家长宣讲科学文化知识,对家长进行“培训”。 同学邓玉雷是父母刚刚离异,学习、行为都较差,可是父母都外出,由爷爷奶奶照管。该孩子书写差,作业不做完,不读课外书,爱在校门口吃零食。针对这些情况,我便走访了家长,与监护人共同商量育人措施。既如何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如何真正地关爱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该怎样教育等。经过沟通,大家不仅统一了认识,而且家长也提高了责任意识。孩子在短期内克服了吃零食的坏习惯,书写也渐渐好转,课堂上也爱动脑筋了。(四)为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集体里,集体就是他们的家。因此班级内部心理环境是每位学生成长

10、的重要因素,建设好班级内部心理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干净、整洁、新颖、美丽”的班级内部环境。每学期一开学便布置好教室,尽量体现班级特色。如张贴由大家筛选制定的班级格言;布置森林园地,也就是每个小朋友剪贴一棵小树,然后在上面粘贴绿叶,多一个优点就奖励一片绿叶,无形中增加了同学的压力,会生一股奋发向上的动力。形成一种虚心学、用心学、多赞美、多夸奖的风气。同时保持教室的整洁,随时要求孩子弯弯腰,捡捡地上的杂务,动动手摆摆桌椅。二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上经常开展各种才艺、我能行、谈名人名言感想、一日常规评比等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

11、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留守学生的心理环境。三是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这既是班级的特色,也是班级稳定的心理环境因素。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班风、班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五)、学规范,促行动这些孩子由于行为习惯较差,因此经常组织学习各种规范,如日常行为规范、礼仪规范、清扫制度、小学生守则、为成年人保护法、校园生活把注意、集队集会公约、安全公约等。让他们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做,并要求他们以此归来约束自己,开展评比活动,促使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逐步使他们有标可达,有章可循。(六)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向他们

12、主动介绍孩子的表现,包括优点和缺点,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心理及思想状况,齐找措施,共同担当育人责任。可通过周记、一句心语、一句悄悄话、我的诉说、作文等形式流露孩子的心迹,把握其学生心理变化。班级里还设立了悄悄箱,孩子可以随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条上留给老师。科任老师也密切配合,有时也以评语的方法,对留守学生给予激励与指导,让他们也积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让留守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其自身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七)利用作业评语,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检查作业本吞没了老师大量的空闲时间,这倒不单因为要付出很多劳动,令人烦恼的是这种劳动是那么单调乏味,没有创造性。为了减少这种烦恼,把自己也解

13、脱出来,让孩子们也能由消极变为主动,我尝试着新的方法,也就是如何用作业评语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尤其是对留守留守儿童,更要捕捉其心理。 我首先在我的业余生活这篇习作上了下功夫。我在给孩子检查作文后,不仅给每位孩子打了分数,而且还特别认真地写了评语,用以鼓励或赞扬学生,如:“从我的了解中,知道你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你有好几项本领都让小朋友羡慕、佩服你,比如打乒乓球、拉小提琴。我相信能写出某次打球时的精彩、激烈,也能写出你拉琴的辛苦与快乐。孩子,加把劲,我等着给你加五星呢。”“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小书迷,你能让我分享你看书时的乐趣吗?比如可以向老师介绍你自己看了哪些书,最吸引你的一个故事是什么等等?”其

14、中有一个孩子写他非常喜欢下棋,但没有写出下棋时的专注、紧张等。我便给孩子写道:“孩子,读了你的文章,我感觉你是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当你下棋遇到拦路虎或者不知道该走哪一步棋时,你一定在想办法、动脑筋,或者是受了谁的指点等。我相信你能把那时的具体情况写清楚,让老师为你的聪明智慧骄傲!”当我把本子发下去时,我有意识地观察着孩子们的表现。发现他们拿到本子后都认真读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还前后左右地炫耀。“你看,老师说我作文进步了。”“看看老师给你写的什么后来孩子们都自觉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加工。有的重写,有的修改,有的沉思,有的请教同学,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啦。经过再次修改后的文章都多得了一个五星,

15、并且在评比栏里给每位孩子加了一分。孩子们呀高兴得欢呼雀跃。还让每位孩子都将自己的文章用稿签纸或者笔记本誊写一遍,再让他们自己装饰,然后送给老师保存。我便整理装订成册让孩子们轮流欣赏,每个孩子看一天,也可以带回家让父母提意见。家长、孩子们都很珍惜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保护得很好。其中有几位家长每次都把全集拿去复印保存,为了孩子随时翻看。老师热情的鼓励能给学生带去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同时对沟通师生心灵,融洽师生关系都有一定的益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发现这些评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这种无声的语言却传递着同学、老师间的关爱、温暖、理解、宽容以及期盼,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意外的惊喜,而且是深深地感动,更是激发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所以,我觉得,对学生的作业不能只写一个简单的“阅”或几个圈儿等符号完事。应该通过作业评语这一特殊的交流平台,与孩子促膝谈心,真诚交流,共享教学的乐趣。(八)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