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864705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连镇铁路LZZQ-5标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X(GB128972006);(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4) 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6158号)(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X(GB/T18314-2009);(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X(TB 10601-2009);(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8)高速铁路设计规X(TB 10621-2014);(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

2、(10)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图纸文件;(11)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12)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2、工程概况新建某至某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某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某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某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某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某市,正线全长304.883km。连镇5标地处某境内,起讫里程为DK177+218.46-DK205+504.97,全长28.287km。其中,DK177+218.46-DK179+282.375为界首站和区间路基段,高邮特大桥(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km。本标段桥

3、梁占比87.85%。本标段共有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其余部分采用721片32m和24m后X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通过。一分部管段内包含路基和2座刚构-连续梁桥,二分部管段内包含5联连续梁,三分部管段内包含4联连续梁和1联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基础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采用1.0m、1.25m、1.5m、2.0m。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结构,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3、沉降观测的意义有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行

4、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4、沉降观测的X围和内容(1)沉降观测X围:DK171+218.46-DK179+100段站场路基(其中,DK177+527.15-DK177+604.85为子婴干渠中桥、DK178+713.15-DK178+846.85为龙翔大桥)、

5、DK179+100-DK179+282.375段区间路基、路基段落内的涵洞、高邮特大桥的所有墩台及梁体。(2)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桥梁变形观测包括桥梁承台、墩身和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路基变形观测包括基面、地基、路桥过渡段和路基坡脚位移观测的沉降观测。5、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5.1沉降观测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沉降观测小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分部总工及测量负责人任副组长,分部测量人员为组员。组长:李振国副组长:潘红伟、林够、王际保、周峰、X旺、贺立宝。组员:盖西明、王帅、王晨、潘文、赵尔博、周强强、冯敏等。5.2职

6、责分工小组组长:总体负责本区段的沉降变形监测的领导和实施工作。 副组长:负责本区段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技术交底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各分部沉降观测工作,收集、汇总各分部测量班的观测成果,并对有关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检查;负责检查、指导各分部测量班按照沉降观测方案建立沉降观测网,并指导实施沉降观测;负责组织、联系有关单位对沉降观测进行评估。负责组织和落实本分部沉降观测人员、仪器的配备和实施,并对本分部沉降观测成果的真实性负责。负责本分部沉降观测的实施工作,对分部沉降观测人员进行指导,并对沉降观测成果的真实性负责;负责组织完成本标段监测网的布设,对本分部的监测网进行保护,对观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负

7、责本分部沉降观测对外的有关联系工作。组员:按照有关规X、方案要求对本分部沉降观测点实施观测,对沉降观测数据的质量负直接责任。另外,路基、桥梁专业工程师要协助测量小组完成本分部沉降观测工作,及时向分部测量负责人提供有关沉降观测信息,包括现场各工序的施工情况、结构物有关强度信息,以便测量人员及时埋标和实施沉降观测。5.3观测人员资质各分部沉降观测人员按照不少于4名专业测量人员配置,沉降观测人员由项目部统一组织培训,所有沉降观测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沉降观测工作。全体测量人员必须遵守有关规章、规X,认真、如实地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并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副组长对各分部的沉降观测工作进行检查、指

8、导。各分部的沉降观测人员表如下:表1 沉降观测责任分工表序号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责1X旺男30本科工程师测量负责人2王际保男30本科助工测量主管3王晨男26大专测工主测4赵尔博男21大专技术员主测5潘文男23专科测工主测6王帅男23专科测工主测7周强强男26大专测工主测8冯敏男21大专技术员主测9盖西明男25本科助工主测6、沉降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6.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水准仪及标尺、GPS仪器、全站仪等的选用应符合表2、表3、表4中相应精度要求。(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见表2。表2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

9、点的高差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2)沉降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表3 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三等(国标二等)1.00.300.60.8DS05或DS1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表4 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边中误差(mm)水平较观测测回数0.5级仪器1级仪器2级仪器三等6.04501.84.04693502.54.03467、沉降

10、观测网设计7.1沉降观测网的建立沉降观测网由基准网和工作网组成。基准网由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工作网由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组成。高程系统采用与施工一致的高程系统,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7.2基准网的建立每段基准网一般由三个基准点和数目不等的工作基点组成。两相临基准网头尾相连,且头尾一般都有某提交的高程控制点。在进行基准网测量时,可同时引入设计高程,并同时对某的二等水准网进行复测。7.2.1基准点的建立基准网内的基准点以某提交的CPI、CPII控制桩点作为基准点。埋设标准按照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CPII桩标准执行。各基准点间距均为1000m左右,满足规X要求。7.2.2工作

11、基点的建立工作基点沿线路前进方向按200m左右间距布设在施工便道右侧水沟边上,为了保证工作基点的相对稳定,工作基点在2个墩的中间埋设,编号为工作基点+小里程墩编号。水准基点使用时首先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X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

12、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图7.2.2-1 基准点标石埋设图7.2.3基准网的观测沉降观测网的建立方式是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深埋水准点及一般水准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点至满足沉降观测需要。基准网一般头尾都有某提交的二等水准点,基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线路往返观测,形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网。示意图如图一。图一观测自基准网开头的已知高程基准点开始,依次测量工作基点及中间的基准点,最后闭合至基准网的尾部已知高程基准点,头或尾没有已知水准点的基准网,按照闭合水准线路闭合至已知高程基准点。外业

13、观测工作完成后,首先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判定,然后分别以每个基准网为单位,利用稳定的基准点对基准网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各点的高程值。观测中严格遵守表5、6、7所示标准:表5 二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二等水准1.02.0644表6 二等级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二等因瓦DS1501.03.0下丝读数0.3DS0560表7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

14、(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二等0.010.10.010.010.10.1(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水准仪使用DS1级及其以上精度的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X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X(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