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地理高考试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86362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安徽地理高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9年安徽地理高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9年安徽地理高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9年安徽地理高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安徽地理高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安徽地理高考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安徽卷第I卷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2324题。23、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24、表1中、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表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57.8037.320.763.590.5340.9625.680.1611.6021.6030.7131.150.3731.865.9120.1650.950.567

2、.6120.72A、B、C、D、图5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2526题。图525、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26、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图6图6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3、。完成2728题。27、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8、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A、增大 B、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图7为“某地区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图729、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经度C、纬度 D、洋流30、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A、cdb B、dcbC、cbd D、bcd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图8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完成3132题。图83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4、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32、曲线、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第卷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9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

5、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度,7月平均气温24.6度。图10(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2分)参考答案第卷23、A24、B25、C26、B27、D28、A29、C30、A31、D32、B第卷33、(1)地势逐渐降低。自地至

6、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以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34、(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夏汛和春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过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